郭如心 彭愛群 何恬 郭潔雨 邱樂涵
【摘 要】中小企業的發展對于國民經濟的良好運行至關重要,卻受到傳統融資模式的限制,面臨融資難的問題。作為一種新型融資方式,股權眾籌憑借融資門檻低、規模高效的互聯網金融等優勢迅速發展,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新的籌資渠道。但股權眾籌在我國尚屬新生事物,立法缺失,平臺內部監管機制不健全、投資者利益保護不完善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股權眾籌的發展。本文引入股權眾籌概述,闡述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現狀,分析了股權眾籌的發展優勢與困境并針對性地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股權眾籌;優勢;困難;建議
一、股權眾籌概述
股權眾籌是近年來依托互聯網優勢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金融活動,它是融資者通過互聯網平臺發布籌措資金的相關信息,并且承諾出讓部分股權作為回報,向公眾籌資的一種便捷融資方式。由于股權眾籌具有參與門檻低、融資費用低、大眾化等特征,其在市場上發展迅猛,受到不少企業和公眾的青睞。
二、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中小企業具有規模小、靈活、反應迅速等特點,憑借其自身優勢,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更是國民經濟中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但融資難、融資貴這兩大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一方面,中小企業成長潛質高,需要大量資金助推其發展。內部資金無法為生產經營活動提供長期的資本支撐,資金來源主要依靠銀行貸款等外部融資。但中小企業具有企業生產規模小、信用度差等缺點,銀行貸款的發放業務又遵循嚴格的批準機制,導致中小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并不穩定。另一方面,中小企業通過銀行貸款、股票發行等方式集聚資本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融資成本大幅增加的同時卻不能保證融資效率的有效提高。
但是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崛起,股權眾籌的出現與發展對于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融資模式的不足。以國內最具代表性的互聯網眾籌平臺——京東東家為例,自2015年3月31日京東東家正式上線以來,在一年內為89個企業和項目成功融資,募集資金超過11億元。截至2018年2月23日,已有79738人參與京東的股權投資,已有103個項目在其平臺募集超過126754萬元,在國內眾籌平臺中位居前列。因此筆者認為,股權眾籌的發展將成為互聯網經濟背景下的一大趨勢。
三、股權眾籌的優勢
(一)增加中小企業的融資途徑
相對于成熟的大企業來說,中小企業在融資上一直處于劣勢地位,融資需求很難得到滿足,資金匱乏問題日益嚴重,但股權眾籌平臺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尷尬局面。憑借其日益成熟的互聯網技術和成本優勢,股權眾籌不僅拓寬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極大提升了融資效率,而且降低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減少了經營的資金障礙,從而有效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現狀,提升了中小企業的成長空間,有助于中小企業取得突破性發展以及未來進一步壯大。
(二)拓寬居民大眾投資空間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群體一般會有將閑置資金用于投資的想法,信息渠道不暢導致閑置資金無法得到充分利用。股權眾籌平臺的出現有效緩解了民間投資方與中小企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不僅可以滿足部分民眾的理財需求,也為中小企業以股權換投資提供了可能,從而使投融資雙方各取所需,實現共贏。
(三)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
作為一種典型的互聯網金融創新,股權眾籌將互聯網和金融活動相結合,為金融市場中的流動資本提供了新的渠道。中小企業利用股權融資的資金茁壯成長,民間投資資金得到充分利用,兩者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拓展和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引導金融活動更加規范化和制度化,最后達到促進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的目的。
四、股權眾籌應用困境
(一)立法缺失
股權眾籌在美國興起,近幾年才傳入中國。盡管我國已陸續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支持股權眾籌的試點和發展,但股權眾籌的合法性地位還不夠明確,平臺的監管還未完善。首先,股權眾籌與現有公司法和證券法存在抵觸之處。雖然股權眾籌在我國具有公開、小額的性質,但國內部分股權眾籌項目為規避風險采用私募模式,當投資股權眾籌平臺發布的某個項目的人數過多時,極易突破公募和私募的界限,涉嫌非法集資。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加速了融資信息的流通,導致投資者數量不易控制,很容易觸及法律紅線。這極大地降低了投融資者對股權眾籌的信心,阻礙了股權眾籌優勢的發揮。其次,股權眾籌平臺缺乏有效的法律監管。作為新興的互聯網融資方式,股權眾籌平臺眾多,各眾籌平臺經營理念不同、運營模式不同、發展程度不一,很難對其進行標準化管理。法律法規也尚未明確制定統一的行業審核與規范標準,因此股權眾籌的專項監管亟待完善。
(二)平臺內部監管機制不健全
2015年發布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股權眾籌融資中介機構可以在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前提下,對業務模式進行創新探索,發揮股權眾籌融資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有機組成部分的作用,更好服務創新創業企業。”在此基礎上,股權眾籌平臺相繼上線,數量急劇上漲,但是經營質量良莠不齊。首先,部分股權眾籌平臺門檻過低,對融資企業的項目審核可能存在偏差,不能及時發現企業信息披露不合理等問題,導致對融資企業項目的評估失誤,大大降低了眾籌項目的成功率;其次,股權眾籌平臺作為投資者與融資企業的中介,籌集的資金缺乏相應的監管,可能出現平臺非法挪用資金、平臺與融資方勾結等狀況;最后,融資成功后,股權眾籌平臺缺乏對資金使用狀況的后期監管,導致投資者的資金得不到合理利用,從而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這些問題都嚴重制約了股權眾籌的發展。
(三)投資者利益保護不完善
投資者作為股權眾籌的三大主體之一,在股權眾籌中擔任重要角色。然而,投資者的利益卻無法得到有效保障。一方面,部分投資者風險意識較差,缺乏高投資水平,容易在股權眾籌的投資過程中做出錯誤判斷,影響自身利益。另一方面,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平臺退出機制不明確等一系列問題導致投資者容易受到欺詐,權益極易受到侵害,使得民眾無法完全信任股權眾籌這種新型互聯網金融融資方式,阻礙了股權眾籌在民間資本市場的發展。
五、股權眾籌發展建議
(一)國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股權眾籌在我國的發展暫時不夠成熟,存在許多潛在風險,因此塑造良好的法律環境至關重要。國家要重視股權眾籌在我國的應用和推進,盡快明確股權眾籌的合法地位,制定相關的法律條文,解決其與現有法律的矛盾點,確保股權眾籌有法可依。此外,政府可以參考和借鑒國外成熟的經驗和做法,同時結合國內股權眾籌發展現狀,加強對我國股權眾籌平臺的監管,建立健全外部監督機制,不斷出臺和改進股權眾籌的法律法規,在法律上給予更多的引導和監督,為股權眾籌在國內進一步制度化和規范化提供條件。
(二)眾籌平臺健全內部監管機制
股權眾籌的健康發展與平臺內部監管機制的健全息息相關,監管理應貫穿事前、事中、事后。首先,平臺要建立一套系統的項目審核機制。依據融資者提供的企業基本信息以及融資項目方案,審核信息的真實性和融資項目的可行性,從而提高融資的成功率。同時要提高平臺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水平,為項目審核提供智力支持。其次,建立第三方資金托管制度。平臺可以選擇銀行或支付平臺作為資金托管機構,降低平臺內部對融資資金的控制,防止資金挪用,降低資金風險。最后,平臺要加強對融資企業的后期監管,積極應對風險隱患。項目融資成功后,平臺要對資金的后期使用實時監督,通過審查相關財務報表、監督項目運作狀況等方式,定期對外公布融資企業的運營情況,保障投資者的資金安全。
(三)完善投資者投資保護體系建設
投資者在股權眾籌中處于弱勢地位,如何保障投資者利益成為關鍵。首先,要加強投資者的金融投資教育。國家和眾籌平臺應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加深民眾對股權眾籌的了解,同時普及金融投資的風險和防范知識,提高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和投資水平。其次,眾籌平臺要加快完善信息披露機制、投資者退出機制和建立投資者維權機制。融資過程中眾籌平臺要及時讓投資者獲取真實的項目信息,作出投資或退出的選擇,盡量減少欺詐或者無法退出的現象。當投資者利益被侵害時,也可以通過維權機制保障投資者的合法利益。最后,股權眾籌可以引用保險制度。投資者通過購買相關保險來分散投資風險,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投資者提供安全保障,增強投資者信心。
【參考文獻】
[1] 張睿哲.股權眾籌平臺發展分析——以京東東家為例[D].保定:河北大學,2017
[2] 彭紫燕.股權眾籌平臺風險及防范[D]. 武漢:武漢紡織大學,2018
[3] 李潤楨.中小企業運用股權眾籌融資平臺建議[J]. 現代商貿工業,2018,(2):112-114
[4] 李洋.我國股權眾籌發展的現狀、困境與建議[J].金融經濟,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