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鳳英 劉中洪
【摘 要】工業化推動企業經濟發展,信息化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從黨的“十六大”提出要走一條“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到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確保到二〇二〇年工業化和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的嶄新命題,都說明了國家在加強“兩化”深度融合,運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加快工業轉型升級的決心和力度。“兩化”深度融合,既是當前制造業的發展方向,更是制造企業轉型的突破口。
【關鍵詞】兩化融合;轉型升級;提高核心競爭力
一、“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的實施背景
隨著鐵路貨車制造行業競爭愈來愈激烈,客戶的需求愈發個性化,鐵路貨車市場已然形成訂單小,數量少,品種多的趨勢。面對這個嚴峻形勢,鐵路貨車裝備制造企業就必須以深化、擴展數字化應用,推進信息技術與鐵路貨車制造的深度融合為主要標志,結合管理變化與需求,以ERP為核心,圍繞“創新引領、集成融合、精益制造、全員參與”的兩化融合方針,著力打造鐵路裝備制造企業“從設計、工藝到準時化生產的集成管控”能力。
二、實施“兩化融合”的重要意義
“兩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業化的高層次的深度結合,核心是以信息化為支撐,追求可持續發展模式。作為中國工業化的脊梁,裝備制造企業大多數還處在傳統工業化向現代產業化轉型的歷史階段。產業升級不僅表現在設備、工藝技術的提升,更體現在以“兩化融合”為核心的自主創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因此,加速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做強做大裝備制造企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一是利用PDM\CAPP等信息化要素與產品設計系統集成,有利于提升產品研發設計創新能力;二是充分發揮制造企業數字化、信息化改造,提高生產效率和制造技術水平;三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物流信息進行采集、分析、傳遞、匯總等,提高生產運營可視化水平,進一步降低制造企業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四是以ERP系統為核心,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集成、轉化和提升,提高企業應對各種變化的響應速度和正確應對的能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三、“兩化融合”的具體做法
1、信息技術與研發設計融合,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推進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技術,建立以PDM為管理平臺,NX三維設計和CAPP系統為研發工具的技術管理模式,形成“TOP-DOWN與模塊化并行設計思想”的技術研發平臺,實現圖文檔集中管理以及設計與工藝的并行開發,引入FabCost(套材下料)系統,極大提高鐵路裝備制造企業創新能力和效益。
2、信息技術與企業精益管理理念相融合,提升企業管理效益。將ERP與精益制造的理念相結合,建立以RS10系統為生產經營管理平臺,實現銷售、采購、倉儲、生產計劃、生產物流和車間的有效管理;以K/3系統為財務管理平臺,實現財務與成本核算,并通過RS10與K/3的深度集成,形成功能模塊相對全面的ERP系統,導入準時化生產模式,將JIT生產與MRP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提升鐵路裝備制造企業的競爭力,實現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
3、信息化集成應用實現企業信息資源共享。以PDM為基礎,集成應用CAPP、CAD、CAE,通過自主研發的MS-CEI(企業數據接口平臺),實現CAPP系統與ERP系統主數據的集成,各系統間采用緊密集成方式實現數據傳遞。自主開發MS-CEI程序將CAPP系統與RS10系統關聯。RS10系統與K/3系統的集成實現財務和生產、物流的銜接,為財務核算提供生產過程數據。通過各系統間的緊密集成,打通了企業信息系統之間信息流,消除了“信息孤島”,實現公司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
4、設備設施為兩化融合應用提供堅實的基礎。建立以千兆光纖為主干、覆蓋公司及各子公司的網絡,在主要業務點網絡覆蓋率為100%。采用網閘、防火墻、郵件網關等設備對技術網、辦公網、互聯網實現了隔離,統一規劃和實施了計算機IP的地址的分配與管理。在集團父域基礎上,建立基于WINDOWS AD域的域管理模式,為計算機設備管理、用戶管理、賬戶安全、準入管理、門戶管理等提供基礎保障,對計算機進行統一管理。
四、“兩化融合”的實施效果
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促進了鐵路裝備制造企業體制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同時使管理機構扁平化、業務流程更優,企業管理水平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得到顯著提高。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后與“融合”前相比:原材料綜合利用率提高1-3%,庫存資金占用下降50%,新產品研發周期縮短了25~28%,工藝裝備設計周期縮短20~25%,每個新產品至少縮短研發周期15天,生產現場明顯改善,生產能力逐步提高。合同兌現率與按期交貨率均在100%。
五、“兩化融合”的經驗體會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對于企業來講,“兩化融合”成敗的關鍵在于信息化建設必須符合企業發展戰略,必須有強有力的組織、制度保障,在統一規劃的前提下,圍繞企業管理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信息化建設工作。具體來說,有如下幾點體會:一是成立以總經理為組長、各副總經理為副組長的公司層領導小組,負責項目決策工作,成立了以主管信息化領導為辦公室主任,以各主要單位的領導或高級主管為成員參與的項目組,并采用全脫產模式進行項目實施。二是進行全面、統一的規劃,將設計、工藝等對企業管理支撐的信息化系統納入進行統一考慮,并對多系統集成的方案進行統一規劃,最終形成鐵路裝備制造企業信息化建設框架。三是在信息化建設中,只選適合自已發展規模和基礎管理水平的信息系統,即節約了資金,也使整個系統能與企業的管理水平很好結合。四是根據企業發展戰略、組織變化、職能變化、應用需求變化等進行流程、軟件、期量標準等各方面的不斷優化,以符合企業現有管理水平。五是“兩化融合”需要有安全、高效的應用環境作為保障。
企業“兩化”深度融合階段的驅動力不僅是“業務需求推動兩化融合建設”,還有“兩化融合推動業務模式創新”,通過工業化和信息化技術促進企業生產、運營、服務的管理模式創新,實現面向市場和客戶的業務流程和生產、經營模式的變革,加速公司從傳統生產制造業向高端智能制造服務業的轉型升級。工業4.0時代,鐵路裝備制造企業將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兩化融合工作,持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一是深入推進商業智能(BI)平臺搭建和數據倉庫建設,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不斷持續改進內部管理、提升產品附加值、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供應鏈,為企業的各級決策者獲得知識或洞察力,提高決策力;二是在兩化融合管理體系下,綜合運用各種信息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開展數字化檔案、全面質量管理、知識管理、電子商務、MES、流程平臺等信息系統的應用論證和建立工作,實現信息化向數字化管理的新跨越,為建設成為一流鐵路裝備企業提供強有力支撐。三是運用物聯網技術、制造自動化技術和信息化技術深度融合,加大智能化設備引入,將機器等生產設施接入工業互聯網,構建網絡化物理設備系統(CPS),使生產設備能夠自動交換信息、自動控制,構建“數字化工廠”,實現智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