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嬌
【摘 要】孤東油田稠油單元具有“薄、水、敏、低”的地質特征,適合熱采開發。近年來,稠油開發效果逐年變差,開發難度越來越大。本文在介紹地質特征、開發歷程及現狀的基礎上,分析了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及潛力,闡述了開發調整的主要做法及效果。
【關鍵詞】稠油油藏;開發狀況;分析;對策探討
一、稠油油藏基本情況
孤東油田稠油單元含油面積27.02km2,動用地質儲量512萬噸,分布在三個油田,含8個整體稠油單元,1個零散稠油單元。其中孤東油田包括九區、GD827、CD821塊,含油面積5.86km3,地質儲量957萬噸,紅柳油田包括KD521、KD53、K92、KD641塊,含油面積9.0km2,地質儲量1779萬噸;新灘油田包括KD18及零散塊,含油面積12.2km2,地質儲量2376.3萬噸。
(一)地質特征
孤東稠油具有“薄、水、敏、低”的地質特征。(1)儲層薄且單一。孤東稠油油藏儲層薄且單一,平均單層厚度39米:主力層少,平均只有1.8個。以單層開發為主,單層開發單元5個,受儲層發育影響,儲量規模小,儲量規模在300萬噸以上的整裝稠油單元,共6個,其它3個稠油單元儲量在300萬噸以下,砂體分布零散。(2)邊水能量較強。油藏9個開發單元的新井在鉆遇過程中均見到了油水界面,單元邊水能量較強,開發過程中受邊底水影響較大。(3)敏感性強。G827儲層具有極強水敏、弱堿敏、中等偏弱酸敏。(4)原油熱敏性強,粘度相對較低,適合熱采開發。
(二)開發歷程及現狀
孤東油田自1989年3月引進稠油注蒸汽熱采開發工藝以來,孤東稠油自1995年正式投入開發,先后經歷冷采、吞吐試驗、試采開發,大規模熱采建產開發:吞吐+汽驅階段擴邊:加密完善綜合調整治理等4個開發階段,進入“十二五”后,由于新區接替不足、加密細分潛力變小、保護區影響等因素,稠油產量呈遞減趨勢,2014年年產油46.1萬噸。
稠油9個單元動用地質儲量5112萬噸,可采儲量1105萬噸,采收率21.6%。目前已有4個單元轉入汽驅階段??偩?46口,開井465口,日產液16185噸,日產油1252噸,單井日產油2.7噸,綜合含水92.3%??偛沙龀潭?3.53%,采油速度0.83%。與勝利油田同類油藏對比,孤東稠油目前井距?。?30-50米),單控儲量低(5.8噸),采收率高(21.6%),總體開發效果較好。
二、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及潛力分析
(一)存在問題
(1)受保護區影響,開發調整難度大。孤東稠油9個開發單元有7個位于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儲量大,共4260萬噸,占總儲量的83%,單控儲量較高7.2萬噸。受安評、環評等因素影響,開發調整工作開展難度大,儲量、產量接替不足。
近幾年保護區限制加重,新井日益減少,新區接替儲量小且品位低,開發效果較差。2013年保護區投產新井12口,年產油0.6525萬噸,其中新區4口,年產油0.0906萬噸:2014年投產新井10口,年產油3.573萬噸,其中新區4口,年產油0.852萬噸。
(二)老井瓶頸問題未獲突破,問題井治理難度大,老井治理投入不足
一是多輪次吞吐后開發效果變差,油汽比下降。常規蒸汽吞吐加熱范圍有限,只能加熱油井半徑30m-50m的范圍,隨著吞吐輪次的增加,開采效果逐漸變差。
隨著輪次增加,油汽比由第一輪的1.2下降到第6輪的0.84,下降0.48,周期持續時間短,遞減加大,增油效果變差,需加大熱采增效工藝應用力度。
二是缺乏經濟高效的堵水工藝。稠油高含水井日益增多,治理難度大,目前有29口井含水大于90%,占開井總數的52.9%,這部分井熱采難度加大,逐步失去下步轉周潛力。KD521、KD53等整體水淹區塊,墾東53塊目前單井日液51.6噸,單井日油2.1噸,綜合含水95.8%,整體水淹嚴重,單項堵水措施已無法見效,井間富集剩余油無法采出,堵水開發難度大,需加大調剖力度。
三是缺乏成熟的汽竄井治理技術。隨著吞吐輪次的不斷增加,油藏壓力的不斷下降,
越來越多的稠油區塊將轉為汽驅開發。受平面及層內非均質性影響,主河道方向易發生汽竄,嚴重影響了汽驅效果。
(三)潛力分析
(1)剩余油富集,在挖潛增效的潛力
孤東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符合稠油油藏“整體富集,條帶水淹”的分布規律,整體潛力仍較大。①平面上井間動用程度差,剩余油富集,有工藝增效的潛力,統計2014年孤東九區井間加密新井含油飽和度,與老井距離40-50米的新井,平均含油飽和度57.8%,剩余油仍較富集,數值模擬表明,蒸汽吞吐最大加熱平徑40-70米,有加大復合吞吐工藝應用,擴大吞吐半徑,挖掘井間剩余油的潛力。②邊底水活躍區塊主力層層內上部剩余油飽和度高,有進一步挖潛潛力,新井和監測資料表明,高含水井層內上部剩余油飽和度高,有治理邊底水,挖潛頂部剩余油的潛力。
墾東521區塊邊底水活躍,整體含水較高,水淹嚴重,數模研究顯示油層頂部剩余油較富集,2014年在高含水井區投產新井KD52P6井,油層鉆遇良好,水平段平均含油飽和度51.0%,投產后高峰日油達到22.6t/d,增油效果明顯。
(2)開發方式接替,提高采收率的潛力
①根據實施蒸汽驅4項基本準則和勝利油田蒸汽驅油藏篩選標準,下步可實施蒸汽驅的單元是KD18塊,由于邊底水活躍,地層壓力高,需技術攻關后可實施蒸汽的是KD60-1、GD821。
②針對已汽驅開發單元,開展熱化學驅試驗,探索汽驅接替技術。汽驅末期增油效果變差,剩余油仍較富集,蒸汽驅+驅油劑+起泡劑+N2復合驅替,提高驅油效率。在孤東九區現場實施驗證后,在墾東521、墾92推廣應用。
(3)推廣應用新工藝,具有改善邊底水開發效果的潛力
2014年以來,除了在注汽吞吐井配套DNS工藝外,針對高含水井推廣應用了乳液聚合物凝膠堵水,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主要做法及效果
(一)單層開發,擴大水平井應用類型
不斷擴大水平井應用類型和規模,先后在KD18、孤東九區、KD521等單元實施水平挖潛,水平井開發實現了從厚油層到薄層到邊底水油層的轉變。KD521塊實施主力層完善井網,非主力層單層水平井,邊底水區域的律層頂部水平井調整,設計Ng4、N6~Ngxl兩套井網,設計新井13口,增加動用儲量82.9萬噸,在主力層完善汽驅井網,部署汽驅井2口:非主力層單層水平井挖潛,部署3口:邊底水主力韻律層頂部水平井挖潛,部署6口,目前完鉆投產9口,平均單井日產油6.7噸,含水62.1%,取得較好的增油效果。
例如KD52P6井,新井井區綜合含水92.4%,2014年4月完鉆投產,油層鉆遇良好水平段,平均含油飽和度51.0%,油井投產后,高峰日油達到22.6t/d,增油效果明顯。
(二)轉換方式,增加經濟可采儲量
孤東稠油目前已實施蒸汽驅單元5個,汽驅控制儲量達到917.5方噸。2014年計劃實施轉蒸汽驅2個單元,其中孤東827轉蒸汽驅已實施,墾東18正進行地面建設。并對老汽驅單元弧東九區實施整體調整,改善汽驅效果。
針對孤東九區蒸汽驅地層壓力高,局部井網不完普,次要層動用差等問題,2014年實整體治理,一是完善汽驅井網轉注1口,新汽驅井1口:二是單層水平井2口,三是汽驅停注期間,實施提液降壓工作量14口(防砂提液6口,吞吐提液4口)。增加汽驅儲量3萬噸,增加動用儲量11.6萬噸,新井平均單井日油4.7噸,綜合含水84.6%,井組日液由469噸上午到583噸,增加114噸。
(三)強化成整工藝推廣應用,提高單井產能
針對不同類型稠油油藏開發難點,提高地質和開發規律認識,優化措施選井,確定不同的主導工藝,加大高效措施的推廣應用力度,提高單井產能,重點是實施不動管柱CO2吞社,注汽CO2復合吞吐,氮氣泡沫調剖等高效增油措施,提升措施的質量和效益,實現增油2.2萬噸。油汽比提高0.12。
針對多輪次吞吐地層能量下降快,吞吐周期遞減大,增油效果變差,實施注汽CO2復合吞吐,活性劑吞吐增能+高飽和充填防砂提液,實施60口,增油0.81萬噸;時于多輪次吞吐后高含水井能量低,含水上升快,實施注汽注CO2復合吞吐、氮氣調剖,實施26口,增油0.64萬噸。
【參考文獻】
【1】滕飛,注蒸汽開發稠油油藏開發指標預測模型, 《內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