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劭宸
【摘 要】本文闡述“一帶一路”背景下廣西北部灣港口發展相關問題,分析當前廣西北部灣港口發展面臨的挑戰,提出“一帶一路”背景下廣西北部灣港口發展策略:依托北部灣港口,建設港口煉油、石化產業集群;以北部灣港口為基礎,推進廣西—東盟海洋產業發展;打造北部灣港口集裝箱海鐵多式聯運;鼓勵多元投資,創造良好的北部灣港口投資環境;建設北部灣自由貿易區。
【關鍵詞】“一帶一路”? 廣西北部灣港口? 發展?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2C-0065-02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文化、政治的往來日益密切。“一帶一路”倡議帶動了我國沿線省市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在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往來時也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基礎。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馬六甲海峽困局”“霍爾木茲海峽困局”,使得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和東盟國家的地緣命運更加緊密,打上了“同呼吸、共命運”的烙印。由此廣西北部灣(以下簡稱北部灣)的地理優勢及其應用的可能性逐漸凸顯,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北部灣港口的發展也有了規劃。本文擬就“一帶一路”背景下北部灣港口的發展問題展開具體闡述。
一、當前廣西北部灣港口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信息化時代下港口運營管理的問題。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各行業、各領域在信息技術大潮的影響下,都取得了較大的發展進步。隨著欽州、北海、防城港建設與開發投入的不斷增加,港務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得到廣泛的應用,船舶進出港口調度、裝卸貨物、排除障礙等作業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即信息化時代港口運營管理與傳統管理制度更新不及時的問題,老舊的港口作業管理體系與信息流管理不匹配的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北部灣港口的持續經營以及港口管理水平的提升,需不斷地完善管理制度,對北部灣港口建設及開發中的運營體制進行變革和更新。
(二)北部灣港口輻射帶動能力如何提高的問題。北部灣港口不僅是我國與東盟國家以及其他國家之間聯絡的主要港口,同時也是帶動北部灣港口周圍地區發展的重要支撐。北部灣港口是廣西沿海城市發展的重要載體,是輻射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北部灣港口的發展必然帶動物流、加工、制造、交通、金融、旅游和服務業的發展。如何以港口建設促進北部灣廣西沿海城市群協同發展、進一步提高廣西地區的經濟實力,需要結合廣西地區的實際經濟狀況以及文化、政治等方面進行考慮,進一步拓展北部灣港口職能,推動整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港口經營模式如何轉變的問題。2018年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第五個年頭,北部灣港口分階段開發建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隨著中國—東盟貿易的不斷增長,以及在與世界經濟市場接軌的過程中發現,北部灣港口距建設成為“世界級強港”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在此我們可以借鑒鹿特丹港的建設經驗,通過鼓勵多元投資,引入多種經營主體參與北部灣港口建設,擴大港口管理的職能、強化與周邊城市的經濟互動、提升港口的信息處理能力、加強物流體系建設進而促進更有效的物流服務等。以多元化的經營和個性化的服務模式促進港口的發展,從而提升港口的整體競爭力。
(四)港口現代化高標準服務水平如何提升的問題。在推動北部灣港口發展模式轉變的同時,也要進一步提高北部灣港口的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在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同時,也要進一步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一帶一路”背景下北部灣港口發展的注意事項中要注重港口現代化高標準服務水平如何提升。因為在我國進入21世紀以后,大部分行業都受到了信息化技術的影響,我國逐漸向現代化社會全面發展,關于港口方面的發展也不能落后。一方面,可以通過更新技術來提升現代化高標準服務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加大此方面的管理及研究力度,從而有效改善港口的現代服務質量。
(五)集疏運體系不完善。如今“一帶一路”建設所帶來的紅利使東盟各國紛紛收益,也促使北部灣港口貿易來往逐漸增多,由于北部灣港口集疏運體系不夠完善,因此在交通物流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體系的不完善,直接導致北部灣港口接受的貿易訂單數量減少。由于加強北部灣港口的現代化物流業以及港航服務業的發展,北部灣港口的交通壓力越來越大,況且北部灣港口的現代化物流業目前還處于發育階段,如果不做好關于集疏運體系的規劃,對現代化物流業的發展也會產生一些不利因素。為了促進北部灣港口交通運輸方式的多樣化,進一步減小北部灣港口的交通壓力,需要不斷完善北部灣港口的集疏運體系。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北部灣港口發展策略
(一)依托北部灣港口,建設港口煉油、石化產業集群。依托港口發展臨港產業,是國際通行慣例和成功經驗。由于北部灣獨特的地理位置,其臨港產業具有誘入、產生和集聚的功能。如法國的福斯港,形成了煉油、石化、鋼鐵、冶金加工等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占全國工業的四分之一。日本的阪城工業帶有6000多家工廠,包括神戶制鋼、川崎重工、三菱電子等在內的工廠都集中在沿海港口一個只有1~3公里的狹長區域內。我們可充分發揮北部灣港口優勢,優化現有港口煉油、石化產業鏈,利用好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在廣西的定位政策,積極溝通中海油和相關部門,在現有欽州石化、煉油產能基礎上,建設北部灣港口煉油、石化產業集群,形成多點開花、布局合理、規劃到位、政策集中的沿海、沿江煉油、石化基地,為廣西的經濟發展提供新的核心動力。同時利用廣西區位和資源優勢,面向西南、中南腹地經濟區,積極融入國家定位廣西國際大通道基礎互聯互通設施建設機遇期,在沿海三市和左右江革命老區分別建設面向西南、中南地區的區域性油氣接納加工基地,并通過油氣管道建設,將北部灣油氣能源輸送到我國西南、中南經濟帶,為國家的能源戰略提供后勤儲備服務保障。
(二)以北部灣港口為基礎,推進中國(廣西)—東盟海洋產業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我國的產業類型逐漸增多,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類型也逐漸多元化。北部灣港口作為廣西聯系外界的重要港口,對于廣西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的帶動作用。基于北部灣港口的獨特優勢,可以帶動廣西向海洋產業方面發展,特別是與東盟國家海洋漁業領域的合作。目前廣西海洋產業存在著經濟總量偏低、貿易總量偏低的問題,而海洋漁業又是其支柱產業,為了提升海洋產業經濟、貿易總量,一是通過建立中國—東盟現代海洋漁業合作試驗區,以海洋漁業為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交流合作,促進海產品貿易發展,打通中國與東盟國家海洋產業合作通道;二是提升廣西現代海洋漁業基礎建設能力,在北部灣港口規劃現代遠洋捕撈基地、海產品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升級打造21世紀中國—東盟海洋漁業走廊,構筑中國—東盟現代海洋漁業走廊新格局。
(三)打造北部灣港口集裝箱海鐵多式聯運。2014年國務院出臺《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明確指出“加快多式聯運設施建設,構建能力匹配的集疏運通道,配備現代化中轉設施,建立多式聯運信息平臺。”多式聯運工程位列重點工程之首。而廣西由于沒有樞紐港,陸路以公路為主,主要是公路運輸經憑祥到越南海防、河內和曼谷三個方向,集裝箱運輸量較小,導致大部分的集裝箱需要到深圳等港口轉運。可以通過借鑒歐美、香港、新加坡和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和廣東地區一體化建設經驗,創建北部灣港口集裝箱港口多式聯運發展新模式。以南寧為核心在北部灣港口建設集裝箱多式聯運中心站為樞紐的西南多式聯運監管中心,輻射我國西南地區物流貨運發展,促進西部各大產業在廣西聚集,形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的強大支撐。針對目前廣西地區的發展狀況,依托北部灣港口,打造集裝箱海鐵多式聯運可以帶動廣西其他產業的發展,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廣西地區的經濟水平,豐富廣西北部灣港口的多功能發展。
(四)鼓勵多元投資,創造良好的北部灣港口投資環境。經過一段時期的大規模發展建設,北部灣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初步形成規模,緩解港口運輸能力緊張的目標已基本達成,在一段時間內可以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穩定、可靠的運輸服務保障。但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北部灣港口仍將處于加快建設期,碼頭、航道等基礎設施投資的資金需求巨大,運輸需求也將不斷增長并對服務質量和效率提出更高要求。站在新起點,面臨新形勢和新要求,可以延邊經濟改革為契機,多方吸引國內外金融機構、企業進行投資,引進戰略合作伙伴參與港口建設,以市場化的姿態,逐步建立起開放的港口經營模式。政府管理部門通過制定行業準入標準,鼓勵和允許各類資本在進入港口建設、經營市場,鼓勵多種經營主體參與北部灣港口建設、經營和公平競爭,提高北部灣港口發展活力。在引進來的同時,也鼓勵本地區港航物流實施“走出去”戰略,參與東盟國家港口和云貴川渝等省份內陸港的投資建設,拓展港口市場、延伸港口服務。
(五)建設北部灣自由貿易區。“一帶一路”背景下北部灣港口的貿易往來逐漸多樣化,同時北部灣的功能也不斷豐富,這對北部灣的自貿區建設及開發提出了新的要求。北部灣的發展面臨著內部和外部的壓力及廣西貨不走廣西港的物流障礙,為了促進北部灣港的發展及貿易便利化,需要不斷加強北部灣地區的功能規劃和開發建設。對于“一帶一路”背景下北部灣自貿區的建設仍然需要進行合理的規劃,在聯系外界貿易的前提下,做好與我國內陸地區的貿易往來,從而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北部灣港口發展前景展望
北部灣港口作為中國—東盟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北部灣經濟圈的核心港口之一,除了需要具備基礎的港口功能,還要為船舶和人員提供補給和后勤服務,更要保障周邊航道安全,為各國提供安全、便捷的海上通道。同時將帶動北部灣經濟圈制造業、資源開發、旅游、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在各港口城市之間形成航運物流帶、港口合作帶、臨港產業帶、旅游圈、港口城市聯盟或姊妹城市,從而引領區域海洋合作新模式,促進區域港航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中國—東盟海上互聯互通,推動中國—東盟經濟共同體建設。未來,廣西可以北部灣港為依托,升級中國—東盟港口合作,建立港口聯盟,加強廣西與東盟、粵港澳地區的臨港產業合作,打造海產品加工、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海產品大市場等臨港新興產業合作聚集區,推進中國—東盟現代海洋交通運輸業合作發展。
【參考文獻】
[1]沃西里·里昂惕夫.投入產出經濟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2]遼寧省統計局.遼寧統計年鑒(1985—2004)[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
[3]石海龍,李拓.鐵路發展多式聯運和貨物快捷運輸技術國內外發展情況淺析[J].技術與市場,2017(8)
【基金項目】2018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廣西北部灣港口的發展思路和戰略任務研究”(2018KY1078)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