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原 徐廣浩 楊廣杰
[摘要] 為應對不斷加劇的人口老齡化形勢,建立完善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本文通過實地調研和文獻檢索,介紹在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探索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的青島市,在實施過程中得到的經驗啟示,從而提出相應的建議和策略,為我國制定養老服務政策、養老機構建設規劃等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 醫養結合;青島市;特點;經驗啟示
[中圖分類號] R19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9)03(c)-0181-04
[Abstract]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increasing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and establish a perfect medical care and pension system for the elder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Qingdao, which is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whole country i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mode of the elderly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trieval. Therefore,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China′s pension service policy and the plan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ension institutions.
[Key words] Medical care and pension system; Qingdao City; Characteristic;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據民政部數據顯示,2017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有2.41億,占全國總人數的17.3%。可以說我國養老形勢十分嚴峻,養老問題面臨巨大壓力。醫養結合將養老資源與醫療資源有效結合,成為我國“十三五”重點支持和發展的養老服務新方向。然而,我國對醫養結合前期的探索并未帶來“燎原之勢”。為此,本文通過實地調研和文獻收集,介紹在“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探索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的青島市,在實施過程中得到的經驗和啟示,從而提出相應的建議和策略,為全國制定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政策、養老機構建設規劃等提供參考依據。
1 青島市養老現狀
1.1 青島市老年人口概況
青島是我國較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城市,具有高齡化時間早、速度快、人口多、高齡人口比例高等特點。青島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在1987年就已達到7%,比全國提前12年。2016年,根據青島市衛計委統計數據顯示,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為1 896 400人,比2015年增長6.19%,占全市總人口20.60%[1]。由此可見,青島市的養老形勢十分嚴峻,如何使老年人能夠生活幸福頤養,成為青島市面前的一個重大戰略課題。
1.2 青島市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實施現狀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在在嚴峻的老齡化背景下提出的,是將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相融合,實現養老資源利用最大化,達到為老年人提供專業化的養老服務[2]。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是將養老與醫療相結合,充實養老服務內容,提高養老服務質量的現代化養老新模式[3]。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是解決當前我國嚴峻的老齡化形勢課題的一項重要路徑。青島市敏銳地覺察到了這一新的養老發展趨勢。2003年,青島就有養老機構開始立足于本地養老實踐,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經驗,開展醫養結合養老模式。青島市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在傳統養老服務基礎上不斷探索創新,探索出面向青島養老實際,具有現實可操作性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制度的整體性框架,涌現出一大批醫養結合研究成果,由此青島市成功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城市。2016年4月,青島市頒布實施《關于加快社會辦醫和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更是把先期對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探索帶來了“燎原之勢”。截至2016年底,青島市已有180余家醫養結合養老機構探研發展了醫中有養、養中有醫、醫養一體、居家巡診等多種類型的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占到全市養老機構總數的78%,有效緩解了青島市的養老壓力。青島市在總結近幾年醫養結合實踐經驗的基礎之上勾畫出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制度框架,為我國醫養結合養老模式長遠、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借鑒思路。
2 青島市典型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介紹
2.1 青島福山老年公寓
青島市福山老年公寓是集防、醫、護、康、養一體的現代化養老服務機構,專業收住失能、半失能的老人。福山養老公寓由六大中心組成,即服務、護理、培訓、活動、保障六大中心[4]。服務中心主要是為即將入住公寓的老年人提供前期服務咨詢,辦理入住手續,根據老年人身體健康指標劃分護理等級。醫療和護理中心配套建立二級養老專科醫院,醫院配備專業的養老醫護隊伍和完備的醫療器械,設有適宜老年人疾病預防診治保健的全門科室,實行24 h值班醫療制度;醫院亦是青島市醫保和長期醫護保險報銷定點單位;公寓內還設有器械齊全的康復保健大廳,配備專業的老年康復師、營養師、理療師,可為入住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康復治療服務。公寓出臺實施專業的護理服務模式制度,公寓養老護理員需經過專業培訓,考試合格才可以持證上崗,以老人為中心的護理模式悉心照料老人,全天24 h為老人提供衣食起居、方便活動的科學化流程服務。活動中心立足于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屬性,開設了適宜老年人活動的文化娛樂設施,比如棋牌室、圖畫室,以此滿足入住老年人口的精神需求。保障中心基于老年人的飲食健康屬性,研發出適合老年人健康飲食的食譜,在公寓附近開設綠色蔬菜種植中心,在為入住老年人提供綠色環保健康蔬菜的同時,也讓老年人在閑暇之時,享受種植樂趣。
2.2 青島圣德醫養中心
圣德醫養中心是以提供醫療、養老、康復、護理、生活照料等老年護理服務的機構。
圣德醫養中心由醫療區、護理區、頤養區三部分組成。醫療區依托于青島頤德康復醫院開展醫養結合養老服務。該院立足于老年人常見疾病屬性,開設對口的老年醫療診治科室,加強對外交流,定期邀請國內外老年病醫療專家來院會診講座,提高老年醫療診治水平,滿足入住老年人的醫療需求。護理區主要是收治護理一些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尤以失智老人護理為特色。精湛的診治失智技術使得圣德醫養中心成為青島市最大的面向失智老人的診治醫保專區。頤養區為入住自理老人的生活區,該區設置完備的生活基礎設施,房間設計人性化,定期開展6個系列的養老健康保健課程,為入住老人提供健康養生咨詢。頤養區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為入住老人提供智能化的醫養服務。同時還設有老年人口心理護理、康復專區,定期開展對入住老年人提供心理健康咨詢、精神慰藉、康復診治。依托圣德老年大學,為入住老年人搭建更新知識的平臺,健身養心的場所,廣交朋友的園地,成為老人的溫馨家園。豐富了入住老年人的業余生活,增強了老人的幸福感和獲得感[5]。
2.3 青島新泰康養老院
青島新泰康養老院是集將醫療、養老、護理、康復、心理咨詢、臨終關懷融合發展的社會養老機構,是青島市長期護理保險定點單位[6]。該院區環境宜人,現代化的設施設備齊全,配備適合老年人使用的多種體檢儀器、康復器材、運動設施、娛樂項目[7];專業化的醫護人員,為老年人提供科學有效的防病治病特護服務,實施營養配餐,指導合理運動,體現科學養生,個性化的親情護理,護理人員訓練有序,素質優良,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關懷備至體貼入微的溫馨護理。房間設計親情化,配備24 h呼叫系統,隨叫隨到。內設心理咨詢室,聘請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定期為入住老人進行心理疏導、精神慰藉、健康指導。配備專業營養師、健康指導師,為入住老人提供個性化、營養健康的配餐。該院還定期開展適合老年人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活動,讓院區的老年人生活具有色彩。同時,新泰康養老院積極引進“互聯網+”技術,推動養老智能化。通過對接帶有數據傳輸功能的智能終端設備如電子血壓儀、血糖儀、智能床墊等,時時監控管理入住老年人健康的情況,護理人員和家屬都可以通過手機APP或是PC端進行查看,當老年人健康情況有異常,會進行預警提示[8]。通過一鍵呼救可以在老年人需要緊急幫助時進行告警快速聯系到醫護人員,真正實現“服務就在老人身邊”的美好愿景[9]。
3 經驗啟示
3.1 大力發展“互聯網+養老”模式
近些年,青島市在大力推動醫養結合發展的同時,也抓住了“互聯網+養老”這個“牛鼻子”。青島市搶抓機遇,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對本市養老機構信息化系統進行了改造升級,將老年人健康信息檔案管理服務系統、基本老年人藥物監管平臺、老年人醫保管理平臺和養老院信息管理服務平臺進行系統歸納整合,建立養老服務信息一體化平臺[10]。建設“居民健康信息服務平臺”,通過設立全市老年人口信息、老年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數據庫,實現了養老和醫療資源的互聯互通、數據交換與業務協同[11]。青島市逐步實現了醫養結合服務模式信息化、智能化、一體化,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優質精心的服務,使得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更加深入人心。因此,要學習借鑒青島市“互聯網+養老”新模式,借助互聯網的獨特優勢助推醫養結合發展。一是打造智慧醫養一體化服務平臺,通過與科研院所、醫學院校、養老機構探索建立協同創新的新模式與新機制,加強技術對接和人才交流,精準對接社會養老發展需求,實現養老產學研一體化融合發展,助推養老智能產品成果轉化。研發創新一些適宜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化服務信息平臺,將老年人醫保、購藥、支付、健康咨詢等功能融合為一體的多維立體服務平臺,有效地實現老年人“零換乘”享受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增強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獲得感[11]。二是探研老年服務產品智能化。追求智能化、定制化、個性化,以“智享養老”的服務理念,掀起醫養結合養老產業的革新。依托大數據和高科技智能技術,根據醫養結合養老市場需求精準調控,打造個性化的老年智能服務產品;根據老年使用人群個體需求,個性靶向定制[12]。比如針對中國老年人思鄉情結研發定制機器人,可以實現呼叫服務、健康咨詢、遠程醫療、一鍵呼救、健康體測、心理輔導等交互式服務,且可以實現與兒女之間的視頻互動交流,適時向兒女報告老人的體征指標,既能滿足老人的思親情結,也能減少在外兒女的擔心。
3.2 長護保險,勢在必行
2012年7月1日,青島市頒布實施《關于建立長期醫療護理制度的意見(試行)》,填補了我國老年醫護制度建設的空白[13]。通過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將傳統的失能老年人在醫院的醫護需求,轉移到居家和社區,實現了分級診療制度的建立和老年醫療資源的優化整合。并且,將原本集中在公立醫院的醫療支出延伸到民營養老機構和部分二級養老專科醫院,有效確保了我國醫療基金的合理高效利用,使得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享受到了國家所帶來的養老福利[14]。同時,也降低了老年人住院費用和醫療資源的閑置浪費,助推醫養結合養老分級治療的發展。青島市通過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在減輕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其家庭養老經濟負擔的同時,也帶動了青島地區相關的養老產業投資,直接拉動地方就業,有效推動了養老護理服務業的發展。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長期護理保險市場化刺激下,養老護理培訓機構忙拓展,社會資本想介入,使得青島市政府探索實施長期護理保險的步伐邁得更輕快,也讓敏感的社會資本“嗅”到了醫養結合養老產業的巨大商機[15]。2018年4月1日,青島市開始探索實施“全人全責”式醫護服務,即長期護理保險的升級版本,在原來基本養老照料納入職工護理保障范圍。使得納入長期護理定點機構的青島市35家醫養結合養老機構開展了對失能老人的長期醫療護理服務,床位共7802張。推行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養老權益得到有效保障,體現社會公平正義。大力推進長期護送保險工作,拖動實施“4+3”養老護理服務模式,即“家護”“專護”“醫護”“巡護”4種服務形式[16],“長期照護”“日間照護”“短期照護”3種照顧模式。制度設計方面,要在醫療保險不健全的農村等欠發達地區,政府部門在制訂保險政策時,應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力度。青島市在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方面取得旗開得勝,但就全國范圍看,我國長期護理保險還存在制度基礎不完善、約束與激勵制度不健全、保險機制專業化不高等問題,很難實現全國范圍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發展的“燎原之勢”。因此,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需吸收借鑒國外優秀的護理保險模式經驗,通過在國內城市的試點,邊摸索邊實施,既要“摸著石頭過河”,也要結合國情勇于創新,從而推向全國。
3.3 政企共建,培育醫養新動能
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建設以及設置專業養老醫護團隊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我國養老服務供給能力薄弱,資金來源單一,使得政府投入捉襟見肘,且后續發展動力不足,這就需要社會資本發揮作用[17]。近些年,青島市出臺大量扶持民營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發展,尤其是2016年出臺實施的《青島市關于促進醫養結合服務發展的若干政策》以及《青島市“十三五”衛生計生事業發展規劃》,積極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醫養結合養老產業并承擔老年護理保險業務,通過鼓勵社會資本開辦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為在院參保老年人提供專業化的養老醫療護理服務。目前青島市95%以上的市場份額以及高達98%的養老服務業務量由民營醫養結合養老機構所占有,民營醫養結合養老機構成為青島市養老服務的主力軍,有效緩解了青島市的養老壓力,為醫養結合養老產業的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引擎”。因此,要積極鼓勵支持社會資本進軍醫養結合養老產業,大力宣傳新型養老政策,積極推行民辦公助、公辦民營、公私合建合營等運作模式。加強政策引導,推動民營醫養健康產業可持續發展。針對社會資本興辦養老機構存在先天性的“營養不良”狀況,研究出臺社會資本開辦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新政,除在政策準入、稅費減免、假設貸款、土地保障、運營培訓等方面給予支持外,還按照實際養老床位分別給予每床的扶持補助。設立政府引導的醫養結合養老產業建設發展專項資金,鼓勵社會多種資本投資醫養結合養老、老年養生保健等現代醫療服務業。同時,相關政府部門還應加大對醫養結合建設扶持的宣傳力度,改變社會資本只有投資地產、金融才能贏利的固有思維,使社會資本認識到我國養老產業的巨大商機,發掘醫養結合產業新藍海,使得民營養老機構早日成為我國養老行業的先鋒軍。
3.4 因地制宜,實現醫養“聯姻”
青島市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利用好閑置醫療資源,最大程度節約建設成本。作為首批國家級醫養結合也沒說試點城市,青島市在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不斷探索創新,按照“以基本養老服務為基礎,以防醫康護為重點,以護理保險為保障”的工作思路,建立了“政府主導、部門聯動、融合發展、全面覆蓋”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逐步形成了“醫中有養、養中有醫、養醫簽約、兩院一體、居家巡診、醫聯結合”6種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初步實現了防、醫、養、康、護一體化服務體系[18]。因地制宜,實現養老醫養融合發展是青島市全面推動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發展的根本路徑。比如青島市把握區域老年人居住特點,創立了特有的互助式養老服務模式,即在有條件的熱心獨居老人家開辟活動場所,附近老人自愿互助養老,有效地減輕了社會養老壓力和子女的經濟負擔[19]。面對城鄉二元結構差異顯著的現實,青島市鼓勵各地區結合本地實際探索創新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新模式,整合有限養老資源,開展了“兩院一體”養老服務模式,即將鄉鎮或村級養老院與鄉鎮衛生院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實現養老與醫療服務互相補充,有效地解決了青島農村地區的養老困境[21]。青島的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探索實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醫養分離的狀況,調動了醫療機構利用閑置床位資源實現轉型發展,開展養老服務;調動了養老機構開設醫療服務機構或尋求與醫療機構的合作。調動醫療機構、養老機構利用閑置資源實現轉型發展是緩解社會養老壓力的有效途徑。在具備醫療資源的機構開展養老服務;在養老資源完備的機構設立醫療機構;整合利用好有效醫療和養老資源,推動養老、醫療機構轉型發展,實現醫養“聯姻”,在解決養老壓力的同時,也降低了社會成本。
4 小結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的不斷加劇,老年人對多元化、專業化、一體化養老照護需求不斷增加,逐漸弱化的傳統養老模式不再適應當前的養老現狀,養老問題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民生問題[22]。本文通過文獻收集和實地調研,分析介紹在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探索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的青島市,依據青島市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探索經驗,探研出了一些完善我國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建議和策略:發展“互聯網+養老”模式;試行長護保險;政企共建,培育醫養新動能;因地制宜,實現醫養“聯姻”。本文積極呼吁社會各界關注我國的養老問題,助推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形成“燎原之勢”,維護好老年人的養老權益,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前進步伐。
[參考文獻]
[1]? 楊文杰,曹勇.青島市醫養結合實施現狀及對策分析[J].齊魯醫學雜志,2018,32(6):736-738.
[2]? 馮丹,馮澤永,王霞,等.對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的思考[J].醫學與哲學,2015,36(4A):26-27.
[3]? 張曉杰.醫養結合養老創新的邏輯、瓶頸與政策選擇[J].西北人口,2016,37(1):110-111.
[4]? 黃家豪,孟昉.安徽省合肥市民辦養老機構發展的現狀與問題[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4,7(4):62-66.
[5]? 楊文杰,曹勇.青島市醫養結合實施現狀及對策分析[J].齊魯醫學雜志,2017,32(6):736-740.
[6]? 王贇,曹勇,唐立岷,等.青島市“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探索[J].衛生軟科學,2015,29(2):72-73.
[7]? 張倩螢,王娜娜,李貝.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研究[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18,29(4):119-122.
[8]? 李超.青島市建設醫養結合老年機構研究[J].青島理工大學學報,2018,39(2):54-57.
[9]? 黃佳豪,孟昉.“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與對策[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4,7(6):63-64.
[10]? 張玉強.失能老人醫養結合服務的創新研究—以青島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為例證[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7,29(3):165-168.
[11]? 楊潔.介紹日本分級護理制度[J].中華護理,2004,39(9):680.
[12]? 余瑞芳,謝宇,劉澤文,等.我國醫養結合服務發展現狀分析與政策建議[J].中國醫院管理,2016,36(7):7-9.
[13]? 劉曉梅,李蹊.美國長期照護服務體系對我國的啟示[J].長春大學學報,2017,27(11):6-10.
[14]? 羅莉,唐澤文,劉詩球,等.武漢市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現狀及思考[J].衛生軟科學,2017,31(12):3-7.
[15]? 邢亞男,曲靖,付佳,等.“互聯網+”醫養結合構成要素及優勢分析[J].醫學與社會,2018,31(2):35-38.
[16]? 孫赫東.黑龍江省“醫養結合”養老產業新業態探究[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7,33(6):817-820.
[17]? 鄭先平,鞏弈彤,劉雅,等.我國醫養結合事業發展困境及其化解對策[J].衛生軟科學,2018,32(9):12-15.
[18]? 徐廣浩,李傳實,崔瑞蘭.農村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醫學與社會,2018,31(9):56-58.
[19]? 劉文莉,張新宇,徐凌忠.老齡化背景下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倫理價值和可行性初探[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6,29(4):671-673.
[20]? 孫世會.醫養健康產業發展現狀及政策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8,15(5):177-180.
[21]? 王雯.推行“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必要性、難點和對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29(10):2538-2540.
[22]? 徐廣浩,李傳實,崔瑞蘭.完善我國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發展的思考[J].中國醫藥導報,2018,15(18):150-153.
(收稿日期:2018-10-11? 本文編輯:蘇? ?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