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麗玉 李偉 肖云 陳鍔(通訊作者)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器官移植科 廣東 廣州 510080)
護理干預是親體腎移植手術患者治療其中重要的輔助手段,對預防并發癥、改善患者情緒、促進患者康復均有重要意義。隨著現代化醫療理念的進步,傳統護理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現代醫療要求,文中探討了親體腎移植患者接受快速康復護理的效果,具體如下文敘述。
對象均來源于2015年1月—2018年3月共116例,根據患者的入院先后順序平均分為兩組,各58例。觀察組:男34例、女24例,年齡最小24歲,最高68歲,平均年齡取值為(39.5±5.2)歲。對照組:男35例、女23例,年齡最小20歲,最高65歲,平均年齡取值為(40.3±4.8)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通過統計學比較均為P>0.05,組間比較有意義。
納入及排除標準:本組患者均接受親體腎移植手術治療,有至少為小學程度的文化水平,臨床資料完整,意識清晰,對本次護理干預表示知情同意;排除了意識障礙、溝通不暢、無法接受覆膜透析治療、無法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本次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簽字批準。
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具體護理內容包括:術前檢查、病情分析、健康教育。手術前一天為患者灌腸,叮囑患者禁食禁水。術后72h內常規留置導管,為患者補充氨基酸、脂肪乳,提供必要的營養支持。根據患者的情況逐步過渡飲食。
觀察組患者接受快速康復護理干預:術前,與患者進行充分的溝通,介紹親體腎移植手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并告訴患者和家屬針對術后并發癥進行治療和護理的有效方式,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提前學會如何應對術后的一些狀況,防止患者術后在產生并發癥時產生焦躁、恐懼的負面情緒,更好的保證患者術后的配合度;由之前的術前12h禁食、6h禁水,改為術前6h禁食,在患者術前2h為患者飲用少于100ml的糖鹽水,這樣既能緩解患者的口渴感,也能為患者提供一定的能量,確保患者在手術時有一個比較好的狀態;術后,護理人員嚴格遵從醫囑為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劑,為保證用藥效果,加強用藥期間的情況觀察,主動了解患者的用藥感受,密切觀測患者的肝功能、CsA血藥濃度;術后24~48h內為患者補充20%脂肪乳,術后24h可適當為患者補充流質食物,48h后可進軟食;指導患者術后早期活動,術后6h,待患者逐漸恢復了清醒的意識之后,協助患者半臥半坐,術后24h協助患者完成坐起、翻身等床上活動,但是要注意觀察患者的狀態,確保患者樂意配合早期運動,身體狀況良好。之后可逐漸協助患者下床早期活動,期間一定要有護理人員或是陪護的看護,防止患者摔倒等意外情況;針對術后常見并發癥做好預防性護理,結合臨床經驗可知,親體移植手術后發生感染的幾率較高,容易導致手術效果失敗。針對這種問題,在病房巡視時,要加強對導尿管的觀察,防止發生漏尿、返流等癥狀,記錄引流量、引流液顏色。在患者術后24h內,如果患者的引流液量少于30ml,可在向醫生報告之后,遵從醫囑將導管拔除,盡量的縮短術后導管留置的時間;患者出院前叮囑患者定期回到醫院復查,患者需要定時進行血糖、血常規、尿常規等相關指標的檢查,確保身體狀態處于正常情況下。
對比兩組患者在接受親體腎移植手術之后的恢復情況,從患者術后下床時間、留置引流導管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這四個方面進行評價;對比兩組患者術后發生感染、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幾率;對比兩組患者對相應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分,滿意度調查用醫院自制調查問卷開展,評價內容包括護理內容、護理服務態度、護理技術水平、住院環境一共四個方面,采用0~4分五級評分法進行評價,0分代表不滿意、1分代表尚可、2分代表基本滿意、3分代表滿意、4分代表完全滿意,總分為0~16分,分數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
采用統計學數據軟件包SPSS19.0對各項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n,%)表達,卡方檢驗,計量資料則用(±s)表達,t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快速康復護理模式下,觀察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引流導管留置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并顯示出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可見下表。
表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時間[(±s),d]

表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時間[(±s),d]
組別 n 下床活動 引流導管留置 首次排便 住院時間觀察組 58 2.42±1.13 3.05±1.36 2.05±0.82 14.26±3.25對照組 58 4.26±1.55 4.58±1.75 3.42±1.05 17.12±4.28 t值 - 7.305 5.257 7.831 4.052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患者術后有1例發生了肺部感染,1例患者發生了術后出血,并發癥幾率為3.44%(2/58);對照組患者術后有2例發生了肺部感染、3例發生手術切口感染、2例術后出血、1例深靜脈血栓,并發癥率為13.79%(8/58)。兩組比較得到χ2=3.939,P=0.047。
觀察組患者對快速康復護理的滿意度評分為(14.25±1.05)分,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評分為(11.36±1.58)分,兩組比較得到t=11.601,P=0.000。
親體腎移植手術具有比較理想的終末期腎病治療效果,術后康復狀態關系到患者之后的生活質量[1]。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態是術后康復的關鍵,這也要求護理人員為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本文圍繞快速康復護理展開研究,這種護理模式以循證醫學證據為基礎,對常規的手術護理措施進行優化改進,從而減少手術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應激創傷,達到快速恢復的目的[2]。
通過對護理方法的研究,可以發現快速康復護理和常規護理有幾點明顯的差別:一是在術前健康教育方面內容更加細致,常規健康教育知識告訴患者手術中的常識。快速康復模式下還需要告訴患者術后常見的并發癥,護理配合的方法,讓患者了解到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預防、治療并發癥,避免患者術后發生并發癥時產生負面情緒,使患者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至于出現情緒異常波動,使患者心理和生理都保持較為舒適的狀態[3];而是縮短了術前禁水、禁食的時間,常規護理理念認為術前食水可能加大患者手術應激的風險。但是現代化醫療認為,術前禁水禁食并不能預防術后并發癥,反而會導致患者無法得到充分的影響支持,使患者產生不適,甚至影響患者康復的進程[4-5];三是縮短了術后正常禁食的時間,快速康復理念認為,患者術后早期經口進食可促進患者腸胃功能恢復,本次結果可見觀察組患者術后首次排便時間短于對照組;四是術后支持患者早期活動,常規護理認為患者術后需保持1周臥床,而快速康復則在患者術后24h即可做簡單的下床活動,比如扶床站立等,早期活動可有效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促進患者血液循環功能恢復與改善,從而加強心肺功能,預防肺部感染[6]。所以在結果中可見,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幾率明顯少于對照組。
綜上,親體腎移植患者接受快速康復護理可減少并發癥,縮短術后康復進程,提高護理滿意度,是值得推廣的護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