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鳳
(湖北省荊州市中心醫院 湖北 荊州 434020)
隨著環境污染問題的加劇,臨床呼吸內科重癥的發病率也呈現出逐年上升趨勢,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呼吸內科重癥具有發病突然、病情發展速度快、反復性等特點,治療難度較大。因此,臨床中不僅要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治療,同時還需要給予有效的護理措施,從而保證了臨床療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2]。本次研究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效果明顯。具體報告如下。
對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16例呼吸內科重癥患者進行研究,根據護理措施的不同,分為干預組(n=58)和常規組(n=58)。干預組中男性31例,女性27例,年齡41~69歲,平均年齡(58.53±6.18)歲;對照組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齡42~71歲,平均年齡(59.07±6.36)歲。兩組基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常規組采用傳統臨床護理,干預組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第一,心理護理干預。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受疾病的影響,往往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應重視與患者的溝通,采用合理的交流方式,耐心傾聽,從而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成功的治療案例引導患者樹立對疾病的自信心,使患者維持平穩的心態,從而保證臨床治療效果;第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原因、治療方法、注意事項等,叮囑患者應嚴格遵照醫囑服藥,嚴禁自行停藥、減藥,加強患者對疾病的了解,從而提高患者的自主護理能力,避免治療過程中出現不良事件;第三,機械通氣護理。機械護理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患者呼吸道情況,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影響機械通氣效果;第四,氧療護理。若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發生因缺氧導致的呼吸困難等情況,應立即進行吸氧治療,合理控制氧氣濃度,避免濃度過高對呼吸道粘膜造成損傷,降低呼吸道感染發生率。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PaO2以及PaO2。臨床療效評價標準如下: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生命體征基本穩定,臨床指標處于正常區間,治療過程中未發生不良反應為顯效;臨床癥狀及生命體征均和治療前相比有明顯改善,臨床指標有所恢復,但未處于正常區間為有效;臨床癥狀、生命體征及臨床指標和治療前相比無明顯變化,甚至加劇為無效。
通過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若P<0.05,則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組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治療前,兩組PaO2以及PaCO2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PaO2、PaCO2和治療前相比以及組間對比均有顯著差異(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PaO2以及PaCO2對比(±s,mmHg)

表2 兩組PaO2以及PaCO2對比(±s,mmHg)
注:和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PaO2 PaCO2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干預組 58 49.86±5.54 82.53±6.42# 80.48±6.43 54.19±6.21#對照組 58 50.06±5.19 67.45±5.54# 79.56±6.58 70.93±6.43#t - 0.201 13.543 0.762 14.262 P - 0.421 0.000 0.224 0.000
呼吸系統疾病在臨床中的發病率較高,其中內科重癥具有發病突然、病情發展速度快、反復性等特點,不僅增加了臨床治療的難度,也對護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3]。本次研究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結果顯示,干預組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P<0.05。治療前,兩組PaO2以及PaCO2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PaO2、PaCO2和治療前相比以及組間對比均有明顯差異,P<0.05。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病變部位一般為肺部、呼吸道、胸腔組織等,且病程較長,患者在疾病狀態下可能引發不良情緒,從而對生理造成影響[4]。綜合護理干預從心理護理開始,耐心傾聽患者的問題與困難,建立了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對護理人員產生的信賴感。同時,通過健康教育、機械通氣護理、氧療護理等,保證了治療的針對性與科學性,有效避免了治療過程中不良事件的產生。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臨床癥狀,能使患者呼吸逐步恢復正常,從而達到臨床治愈,改善患者預后的目的,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