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桂秀
(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血管外科 青海 西寧 810000)
臨床中常見血管疾病類型為原發性下肢靜脈曲張,特別是對于高原地區的人民而言,其發病率極高,嚴重對病患的生命健康產生影響。當前對病患采取大隱靜脈等手術治療效果較好,但術后病患易出現創面感染、靜脈血栓、小隱靜脈曲張等嚴重的并發癥情況。此次對原發性下肢靜脈曲張病患圍手術期的優質護理展開論述,具體治療內容如下。
此次隨機選取醫院內2015年1月—2017年1月兩年之內接受治療的156名原發性下肢靜脈曲張病患為此次主要研究對象,將其分作使用不同護理干預的對照組、研究組,各有78名病患。兩組病患的性別、年齡、病程、治療資料等無顯著差異。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術前常規指標檢測、術中病患的依從、術后醫護人員對病患及時進行宣導注意事項等。
研究組78名病患給予優質護理方式:(1)手術實施之前,醫護人員積極與病患交流,講解手術過程、方式、可能的并發癥、不良反應、預期治療效果,進而起到減輕病患心理壓力、疏導病患消極情緒、使病患全身達到最佳狀態的目的。(2)在手術進行期間,讓病患行最舒適的體位。對病患硬膜外實施麻醉,繼而建立起靜脈通道并將靜脈曲張部位充分暴露,以便于手術的操作;操作期間遵循無菌操作原則,熟練分離,選取適宜的切口位置,要避免將切口長時間暴露,將手術室溫控制在25°左右,濕度控制在35%左右,維持室內的干凈整潔、舒適、醫護人員在旁要密切觀測病患的生命體征等指標,對各類使用物品進行仔細核對。(3)手術結束之后,醫護人員要密切注視病患的生命指標、體溫、皮膚顏色、切口情況、術后感染情況等。若病患出現紅腫、疼痛癥狀時,要及時告知醫生更換敷料,酌情給予抗生素藥物,以防病患切口感染;如果切口的出血情況較嚴重,要對局部實施加壓包扎,彈力繃帶的使用要適宜;術后病患去掉枕頭平躺6小時左右,抬高患肢起到便于靜脈回流的效果。此外,病患在臥床期間要適當伸縮足部或是旋轉足部;手術完成一天之后醫護人員要鼓勵病患下床進行活動,通過適當增加活動量起到促進病患痊愈的效果。
對比對照組和研究組護理治療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和護理滿意程度。并發癥發生情況為護理后在各組中并發癥發生例數的比例;護理滿意度分為4級,分別是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
此次選取SPSS20.0軟件對數據信息進行科學處理。均數±標準差(±s)表示為計量資料,組間對比選取t為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兩組護理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病患并發癥發生率比對 [n(%)]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見表2。

表2 兩組病患護理滿意度情況比對 [n(%)]
在我國高原地區中常見的血管類疾病就是原發性下肢靜脈曲張病癥,其臨床癥狀為病患的皮膚處靜脈以蚯蚓式成團或成片的形式迂曲凸出,在病患下肢小腿部位多發,且在此期間病患的患肢處極易出現酸痛、腫脹、疲憊等情況,若不及時進行就診則會引發嚴重的靜脈血栓性炎癥,直接影響到病患的生命健康和日常生活水平。優質護理的開展就要求要以病人為主,綜合考量病患的病情及心理接受情況,為病患提供高質量、高效的護理服務,進而起到改善病患痛苦程度、增強護理滿意度的目的。相關研究表明,給予原發性下肢靜脈曲張病患相應的優質服務可以積極改善病患的消極情緒狀態,使病患以平和、自信的心態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由此會起到減少并發癥、術后恢復快的效果。此次研究中研究組的治療情況優于對照組,認為可對原發性下肢靜脈曲張患者圍手術期給予優質護理干預。
綜上,優質護理對于原發性下肢靜脈曲張病患圍手術期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可減少不良反應、極大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