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蘭
摘要:紫砂陶刻具有別具一格的審美趣味,并逐漸以其審美獨特性而成為一門獨立的審美形態。在歷史長河的發展中紫砂陶刻融合了中國傳統的藝術審美,兼具中國畫和書法的優長,結合時代的新事物,迸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關鍵詞:紫砂陶刻;審美;創新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3-0019-0,
一、引言
紫砂藝術中最具特色的裝飾手法就屬紫砂陶刻了,它以其自身獨立的審美價值,為世人所青睞與看重。隨著時代的日新月異,紫砂陶刻藝術也在不斷地與時俱進,煥發出無限的能量。它不僅很好地吸納了傳統書畫藝術的手法,還追求意境的塑造、品位的提升等。
本文主要內容是從兩部分展開論述的。
其一,分析紫砂陶刻的風格特征,并追溯其藝術風格的形成過程;
其二,著重探討的是紫砂陶刻的發展現狀,展望未來。
陶刻作品是需要我們帶著審美的眼光來欣賞的一門藝術。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將能幫助我們真正品味到紫砂陶刻藝術的審美內涵。
二、紫砂陶刻藝術溯源
在某種程度上講,紫砂陶刻是一種專門的學問,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文人在紫砂陶刻藝術的形成與發展歷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文人群體如今仍然是其傳承的主力軍。紫砂陶刻藝術對于工藝水平的要求極高,其素雅的外觀、淳樸的精神,展現了渾厚大氣的藝術風格。文人可以在紫砂胚胎上用筆題詩作畫,完全可以作為情感的抒發、意念的寄托。當然,文人也可以用刀代替筆,用雕刻的方式將藝術構思呈現出來。由此看來,紫砂陶刻藝術的形成與發展,與書法、繪畫,甚至雕刻等的關系都是密不可分的。
一件優秀的紫砂陶刻的作品,對于藝術創作的思路和工藝水平都有高標準。中國傳統的藝術精神特別注重意境的創造,紫砂雕刻藝術也必須在意境上下足功夫。其次,紫砂陶刻的刀法是完美實現創作思路和構想的必要手段,一旦刀法不到位,再優秀再具創新性的藝術構思只能是紙上談兵了。用刀法,需借鑒中國書法藝術的精華,力圖使得想要表達的意境內涵與顯現出來的造型和諧融為一體,給人巧奪天工、渾然天成的審美享受。
不可否認,紫砂陶刻風格的形成是需要經過一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階段,不是一蹴而就的。根據相關史書記載,我們知道紫砂器具的初始創作階段是在元代,在此時期就出現了紫砂陶刻了。有趣的是,紫砂陶刻最原始的雛形是制壺藝人的落款署名。后來由于受到我國傳統書畫藝術的熏陶和潛移默化的影響,追求相應的藝術趣味成為當時風尚,更是融入了文學、詩詞歌賦、雕刻等藝術精華部分。紫砂陶刻藝術的審美趣味由此發展起來。
三、紫砂陶刻藝術的發展與未來
在今天,紫砂陶刻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紫砂陶刻的內容與時俱進,豐富了起來。我們可以看到,不僅與陶文化和茶文化相關的一些名家名言,還有那些富于知識、倫理、理想、哲學等詞句都已經成為紫砂陶刻的內容了,其文化內涵在不斷更新。
紫砂陶刻的藝術作品豐富的歷史內涵、文化內涵,使其更成為收藏品,極具美學價值,而被廣大愛好者所看重。欣賞紫砂陶刻藝術是一種美的熏陶和享受,情操受到陶冶、精神受到凈化,不僅提高了我們的生活情趣,還可以啟迪我們的愛國精神,領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深厚底蘊。紫砂陶刻藝術將迎來一個更加廣闊的珍藏空間,其前景是無限美好的。
如何正確地欣賞一件優秀的紫砂陶刻藝術品呢?很多人囿于刀功,認為刀法上見真功夫。紫砂陶刻的主要情感基調是古樸典雅,那么反映在刀法上,就要求用刀講究沉著、利索。在一定程度上,我們隊刀法的強調其實就是對紫砂藝術表達的一種看重。但,不盡然。只看重刀功也只會將審美流于表面,沒能進入深層次審美的領域,這很可惜。我們應當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表面的刀法,去體會作品韻味無窮的意境,去藝術家產生情感共鳴,感受到美的精神享受,這些才是我們真正要把握的東西。紫砂陶刻在時代洪流中不斷自我更新,但是其精神本質是不變的,因為這是靈魂。
四、結語
紫砂陶刻藝術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這不僅是因為其具有收藏價值,更因為它所帶來的審美享受是獨一無二的。只有了解中國傳統藝術的精神,懂得中國古代文人的審美情趣,體會到高尚的閑情淡雅的生活情操,也許你才能懂得紫砂陶刻所蘊含的深層價值。或閑暇之余,或繾綣午后,品茗好茶,欣賞好壺,余香尚在,意境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