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汐
摘要:城市雕塑是公共藝術中最為關鍵的一部分,主要表現形式與架上雕塑全然不同,因此,要合理選擇其設計方法?;诖?,本文通過對公共藝術中城市雕塑的作用進行分析,從注重雕塑與城市環境互動、注重雕塑與城市文化交融、注重設計雕塑參與意識等方面論述了公共藝術中城市雕塑的設計方法。
關鍵詞:公共藝術;城市雕塑;設計方法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3-0189-01
一、前言
對于純雕塑藝術設計來說,主要是以個人觀念和情感為主,而對與城市雕塑設計來說,主要是以公眾審美、環境空間以及個人情感為主。城市雕塑主要是面向大眾與社會的,在設計時,雕塑的表現形式、方法以及主題由于受到所處環境因素的影響,從而形成一種制約。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其設計方法,不斷完善布局,才能使雕塑發揮出最大效用。
二、公共藝術中城市雕塑的意義
對于城市雕塑來說,其設計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雕塑引導空間交流性和流動性。在設計雕塑時,將雕塑與城市環境緊密的結合起來,其中的層次變化便屬于公共藝術的具體表現形式。如座椅、垃圾桶、廣告牌、標志牌等基礎設施都是其具體表現。雕塑可以對空間進行整合,這樣人們在行走時,空間秩序仿佛不斷變換,為人們帶來不一樣的感覺。(2)雕塑可以創造社會性人文環境。公共藝術的具體表現形式豐富多樣,而藝術家、建筑師以及規劃師等深度合作,可以使城市表現的更加多元化。在這種作用下,城市雕塑具有的社會內涵和價值不言而喻。在設計雕塑時,將文化符號、歷史背景以及社會生活等融入雕塑作品中,并將社會屬性賦予到其中。觀眾在欣賞過程中,其內心感受會附帶社會屬性以及意向,并且還能夠升華他們的精神素養,從而促使城市既具備協調性、連續性,又能夠滿足服務于人的需求。
三、公共藝術中城市雕塑的設計方法
(一)注重雕塑與城市環境互動
通常情況下,在設計城市雕塑時,所選擇的地理位置都比較特殊。其地理位置大多交通便利,商業發達,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因此,在設計雕塑時,需要注重其與周邊環境具有良好的互動性。雕塑與公共設施不同,與植被盆栽、噴泉水景也不同,它主要強調生活與藝術的融合,越是淳樸自然、簡潔明快,越能夠與公眾產生共鳴。例如:在沈陽中街設計雕塑時,首先要注重中街與故宮毗鄰。這種情況下,設計雕塑要充分抓住故宮隸屬于世界遺產的魅力等特點,以此與沈陽的文化底蘊和文化淵源相呼應。同時樹立一個以故宮風韻為特色的雕塑,通過雕塑自身的情感內容、材質、顏色以及自身形態對城市的風貌、藝術、文化進行表述。
(二)注重雕塑與城市文化交融
在設計雕塑時,主要強調的是內容的表現和題材的選取,都要充分滿足藝術文化的審美需求。因此,在設計雕塑時,要注重雕塑與城市文化交融。對于這點來說,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雕塑的文化定位。首先,明確城市文化歷史的發展。公共雕塑立身于城市環境下,它的文化底蘊和意義內涵要能夠體現城市的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公園綠地、廣場、街道等都能夠看到公共雕塑的身影,它是人們對城市的感情緬懷。如沈陽城利用公共雕塑《歷史的日歷》記錄918事變,通過這個雕塑,使更多的市民記住國難史,并且為新世紀年輕人提供史料,使其能夠對這段歷史進行追憶。
2.雕塑設計要與建筑文化相匹配。城市建筑也屬于公共雕塑,不同的是它們體型比較大,是城市風貌最簡明、最直接的反映體。因此,在設計公共雕塑時,要使其與城市建筑交相輝映,共同見證城市更迭變遷和興衰榮辱。
(三)注重設計雕塑參與意識
城市雕塑的審美服務最為直接的目標是社會大眾,并不是某些專業取向或者是精英意志。因此,在設計雕塑時,要走大眾路線,并充分、及時的與社會大眾進行交流,利用各種符號對大眾生存理想、情感、經驗進行反映。注重設計雕塑的參與意識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1)構建公眾與專家評審參與機制。城市雕塑是由藝術家、建筑專業人士、行業專家以及藝術評論家等共同完成。他們在設計作品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比較尖銳的“佐證”觀點。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以公眾與專家評審參與機制作為協調機構,對那些主觀能動性比較強的設計者們進行思想裝飾,從而使雕塑更加完美。(2)加強規劃師、建筑師以及藝術家之間的協調配合。在規劃師、建筑師和藝術家的共同介入與參與下,通過對城市整體面貌進行改善。不僅能夠對雕塑進行更加理性評判和思考,而且還能夠使雕塑設計更好的融入城市文化中。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城市雕塑是建設城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帶動城市氛圍,并充分體現現代城市的精神風貌。經過上文分析可得,城市雕塑是構建文明城市的關鍵環節,在設計時,需要以大眾參與的方式為基礎,注重雕塑與周邊環境的互動性以及與城市文化的呼應,這樣才能使雕塑發揮最大效用。
參考文獻:
[1]許逸靈.城市特質與城市雕塑南京城市雕塑探析[D].南京:南京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