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飛
摘要:城市化的建設對鄉村聚落景觀規劃產生了影響,為了促進鄉村的現代化,需要轉變鄉村聚落的規劃設計。本文通過總結鄉村聚落的基本類型,對鄉村聚落景觀的規劃設計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鄉村聚落;景觀規劃設計;探討;構成
引言
鄉村聚落是鄉村居民成團居住形成的發展空間,聚落內部形成了居民交往、休息的空間,也有提供居民生產工作的場所。城市化進程使得鄉村景觀需要進行更加合理的規劃設計,在保證文化內涵的同時,提高現代化水平。
一、鄉村聚落的基本類型
1.1 散漫型
散漫型聚落的最大特點是零星分散,以孤立的農舍這種點狀狀態分布,從觀感上來看,是很多零星分布在地面的農宅。我國的散漫型聚落一般在山區和牧區,這種地方的自然條件會相對比較差,很多散村都是沿著河流帶狀分布的。
1.2 聚集型
聚集型的鄉村聚落,根據平面形狀可以分成團狀和帶狀兩種。
(1)團狀
團狀鄉村聚落是我國最常見的鄉村聚落,這種聚落形式通常都在地勢平坦的地區、或者在周圍群山環繞的盆地。從平面的形狀來看,團狀一般都是橢圓形或者不規則的多邊形狀態。
(2)帶狀
如果鄉村沿著河道分布,就會形成帶狀的聚落狀態,這種聚落狀態也可以是靠近道路的,沿著公路分布。呈現這種分布狀態的原因在于農民需要以最短的距離獲得資源,保證生活和灌溉的用水,或者幫助他們貿易往來和交通出行。如果在背山面水的地區,鄉村聚落的軸線會沿著不同標高的道路延伸。
二、鄉村聚落的景觀構成
2.1 空間層次
具有代表性的鄉村聚落主要集中在四個景觀層次:鄉村周圍的環境、村落旁邊的公共建筑、鄉村中的廣場、適合居住區域內的節點,聚落景觀層次是村鎮領域和外空間節點的標準建筑,建筑會將村鎮領域和外界的自然環境隔絕,使其對外界環境保持封閉,或者對外開放。鄉村中的田野、梯田等景觀能夠看到整個鄉村的面貌。而鄉村當中的祠堂、鼓樓和廟宇等公共建筑,也都分布在道路和村莊的周圍,這些具有標志性的建筑展現了鄉村的特征,也讓鄉村有了更深的文化內涵。景觀第二道空間結構為景觀標志性建筑,重點景觀可放這部分;景觀的第三道空間結構由公共建筑圍合形成相對開敞的廣場是村中的核心部位。景觀的第四道空間結構為村民日常生活的井臺、支祠、更樓等場所形成的節點空間和次要中心。
2.2 鄉村景觀的構成
(1)標志性景觀
標志性景觀一般都散落在存鄉村聚落的周圍,平面規模很小,依托地形會呈現橫向展開或者縱向高聳的模式,村中的內部布局也因此和外界隔絕。比如橋、塔、廟宇、樓臺和故事等,這類景觀一般在水口或者聚落周圍的山邊上。
(2)居住區
鄉村聚落的居住區和城市的居住區有很大的不同,有自己獨有的特色。當地的自然條件、氣候因素、文化習俗等,都會對鄉村居住區的選址、建筑形式、通風采光造成影響。鄉村聚落的建筑布局往往都有相同的特征,或者有類似的色彩,最終形成了大片統一的景觀特征,與城市會有很大的不同。
(3)廣場
廣場是鄉村聚落的重要標志之一,除了維持鄉村的日常活動,也兼具了連接道路和人流的作用。通常廣場會有一定的宗教功能,進入現代社會后,商業功能和生活功能也成為了廣場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廣場,能夠構成與道路相融合的空間,許多鄉村聚落都會圍繞廣場進行布局。
(4)邊沿景觀
在聚落和耕地的交界處,或者村口的邊沿的景觀就稱之為邊沿景觀,鄉村聚落由于注重風水的觀念,所以人們對邊沿景觀進行重點處理,并且邊沿景觀也展現了鄉村的民俗文化和經濟發展的情況。很多鄉村聚落中的祠堂、廟宇、都是沿著聚落的邊緣進行布置,增加了邊沿景觀的豐富度。
三、鄉村聚落景觀規劃設計的方法
3.1 做好聚落空間層次的控制
鄉村聚落之所以會出現如今的問題和傳統的聚落形式無法滿足相待生活需求有很大的關系,尤其是傳統的鄉村聚落形式很難滿足功能上的需求,對于居民獲得現代化的生活有很大的阻礙作用。為此,在當前鄉村聚落景觀的設計上,既要讓鄉村的聚落能夠在格局上保證現代生活的需求,也需要通過合理的聚落景觀設計,保證鄉村可以有識別性的景觀標志和舒適的聚落尺度。
在設計聚落景觀時,要保證聚落景觀的識別性,包括提高聚落入口重點地段的識別度,以及保證街巷交叉口的景觀特征,或者對演變景觀進行設計,突出景觀特色。為了使村落能夠具有更大的綠化量,需要在道路、溝渠的旁邊設置綠化帶,并且建立休閑觀賞等綠化帶的配套設施,同時使用生態景觀的,來恢復鄉村土地的水資源。
3.2 創造行為活動的空間景觀
人的日常活動包括必要活動、自發活動和社會性活動,以這個模式來對村民的日常活動進行劃分,村民的必要活動包括日常的生產工作,如勞作、洗衣、做飯等;村民之間的交流、兒童玩耍就是自發活動;而社會活動是指村民在趕集、節日活動、民俗活動等方面的內容。每一種活動都需要有相應的場所作為活動開展的支撐,這些活動對于場所的要求也都有所不同。生產勞作、洗衣、洗菜這樣的活動,人們一般都會集中在小溪邊,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有自發性活動出現,比如在洗菜時相互打招呼和寒暄等。自發性活動的維持需要給村民提供街道和廣場等等,一般會有大樹和石凳,給人們提供玩耍,給人們提供更舒適的交談空間。而對于社會性活動,鄉村往往都有相對應的廟宇和祠堂等,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加強對這些地點的修繕,保證當地文化的傳承。
3.3 更新鄉村聚落景觀的空間布局
重新布局鄉村聚落景觀時,需要充分聯系到鄉村中的各項活動,利用人們的活動將鄉村聚落景觀聯系起來,實現不同景觀之間的聯系,并保證鄉村整體布局的完整。另一方面,也需要通過合理的布局,讓鄉村的聚落的人文景觀和自然生態相融合,建立更多能夠體現時代性的鄉土建筑,在保證現代化生活各種功能的同時,形成鄉村聚落的全新特色。
在進行景觀格局的重構時,要結合鄉村地勢和地貌進行空間布局的規劃,比如鄉村沿著河流的分布,在設計時也要將景觀空間的規劃設計成帶狀的布局。如果鄉村有旅游業,如名勝古跡、古城等,就可以用多核的團狀布局進行設計,讓每個核心都能夠形成自己的特色,也讓不同的核心能夠互動。景觀的設計也要保證任何自然的和諧相處,這是各種規劃設計都需遵守的基本要求,首先對于生態穩定性比較脆弱的區域,不能在進行人文設計時和生態環境有所沖突;同時,人文設計也不能夠干擾到田園的布局,保證農業生產的正常;最后鄉村開發的過程中必須要注意對環境的保護。為了能夠將農田整合在景觀設計中,需要根據農作物四季生長的規律來對農田種植的農作物進行規劃,通過使用不同的植物品種發揮植物的美觀性。
3.4修整鄉村建筑
鄉村建筑的保存與發展需要統一的規劃設計,使其原有形式與文化在現代社會中存留。用以下方式來解決鄉村建筑現有的保留與發展問題:第一,給予保護政策。因其具有歷史文化價值能見證村落文化成長,引起人們產生文化共鳴的古村落建筑,即使失去了原有功能也不能予以拆除與隨意改建。第二,建筑內部空間改建。若建筑的功能已經不適用現代生活,在改變其內在結構時,應該盡量保持其外在建筑形式,例如外墻裝飾材料及其顏色。這樣子能過促使改建的聚落建筑與整體環境先協調。第三,拆除。對于一些沒有歷史意義與喪失內在功能,不能改建的舊建筑,都可予以拆除。。
結束語
對鄉村聚落景觀規劃設計要保持鄉村聚落的文化內涵,同時實現鄉村聚落的現代化。由于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活動相比過去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鄉村聚落景觀也要隨著時代進行改造,豐富鄉村文化的同時,也實現鄉村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