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碧云
摘 要: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持續深入,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在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要想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同時還必須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學生接受知識的主要方式,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應更新教育理念,采用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接下來,筆者就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淺談幾點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希望能對相關教師的教學提供參考。
一、教師轉變教學觀念
在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中,受高考制度的影響,很多物理教師過于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在教學中,也是采用“填鴨式”的知識灌輸模式,而對于內容講解完畢后剩余的十幾二十分鐘,教師一般都是以練代講,實行題海戰術,這樣單一、滯后的教學模式導致很多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自然無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廣大高中物理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合理利用講課剩余的十幾二十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或是借助游戲活動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教學的內容。總之,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利用這剩余的十幾分鐘二十分鐘,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只有這樣,才能為高效的課堂教學奠定基礎。
二、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
(一)采用合作學習法鞏固新知
合作學習是新課標指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也是一種被教學實踐證明了的有效的學習方式。在實際的學習中,學生因種種內外因素的影響,個體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在學習方面自然也就存在較大的差異。針對學生的這種差異性,教師就可以利用講課剩余的十幾分鐘二十分鐘,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下,相互幫助,共同鞏固課堂學習的內容,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扎實地掌握課堂新知識。為此,教師必須全面地了解學生,發現每個學生的獨特性,并據此科學、合理地為學生劃分學習小組,引導他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例如,在學習粵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運動的描述”第三節“速度變化的快慢 加速度”的知識時,有的學生掌握得很快,而有的學生則無法扎實掌握,對此,教師就可以在講完課之后,利用剩余的十幾分鐘二十分鐘,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模式下探討相關的知識點,讓學優生輔導后進生,幫助這些無法快速掌握知識的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相應的物理知識,從而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二)采用游戲法鞏固新知
在很多時候,教師沒有掌控好教學的進度,就會導致出現拖堂或提前結束的現象。當出現講課內容提前完畢的情況,很多教師都會采用做練習的方式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識,其實,這種方法并不可取,因為當教師講完了預定的內容后,學生一般都會放松自己的心情,如果這時候要求學生以練代講,則無法快速幫助學生集中精神,練習的效果自然不是很理想,自然就無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如果教師利用剩余的十幾分鐘二十分鐘的時間,為學生設計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小游戲,引導學生在游戲中鞏固知識,就會幫助他們更扎實地掌握相應的新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學習完粵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研究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第六節“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內容后,教師為了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習得的知識,就可以借助游戲進行。具體操作如下:推手掌游戲:兩個學生面對面相隔兩臂的距離,教師發令后,兩人推對方手掌,以使對方失去平衡為勝,在互推中可采用假動作。這個游戲就包含了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內容,能有效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習得。
(三)借助物理實驗鞏固新知
除了上述兩種方法以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課堂教學剩余的十幾二十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進行物理實驗,以幫助他們鞏固課堂習得,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這種方法還能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當課堂教學時間剩余十多分鐘二十分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設計一些現象明顯且具有趣味性的實驗,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記錄實驗的數據,分析實驗的現象,歸納實驗的結論,得出相應的物理規律、原理、公式,這樣就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本文從更新教師教學觀念,采用合作學習法和游戲法以及借助物理實驗這幾個方面,詳細闡述了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是筆者根據自身教學經驗總結的幾點策略,希望能對其他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參考,切實地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凌紅梅.新課改理念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2018(一)[C].國家教師科研基金管理辦公室,2018:3.
[2]陳軍甫.新課改背景下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3):90.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