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摘 要:在大力倡導和推行“中國夢”的戰略引領之下,高中語文教學要肩負歷史的責任和使命,向學生傳遞和滲透“中國夢”的思想內核和要旨,使中華魂貫穿和滲透于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之中,較好地對學生開展人文素養的培育和德育,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信念,使其感受到高中語文教學中體現出的光榮與夢想的精神與情感,從而更好地提升高中語文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華魂;中國夢;高中語文教學
在全面踐行中國夢的進程中,高中語文教學要成為引領和點燃學生“中國夢”的重要陣地和載體,就要通過“中國夢”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滲透和傳遞浸透著光榮與夢想的中華魂,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強烈的民族責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人文素養和良好的道德品質。
一、借助于現實生活場景和情境,使學生感悟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借助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場景和情境,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的探究和學習熱情,可以通過中國傳統節日進行教育和開發,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情感,在弘揚中國傳統節日的過程中感悟和領會中華民族的精髓和內核,使學生的心中流淌著自豪與榮耀的情緒,開展高中語文的綜合性學習。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語文教學內容《離騷》之中,為了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態度,可以讓學生自主查詢與端午節相關的信息,獲悉屈原的生平及端午節的來歷、傳統習俗等,并且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的節日活動,如:選取艾葉、包粽子、賽龍舟等,感受鮮活生動而形象的中國傳統節日氛圍,領略中華民族傳統民俗文化的情趣和魅力,感悟中華民族深邃厚重的文化精髓,較好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添學生的文化積淀,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實現愛國主義教育的滲透,鍛造學生的中華魂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文本教材中的內容,點燃學生心中的愛國激情,向學生滲透和傳遞愛國主義教育內容,使學生充分體味到作為中國人所特有的豪邁與激情,迸發出激情四射的愛國主義情感,極大地增強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鍛造學生的中華魂,升華自己的愛國情感。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語文《別了,不列顛尼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課件播放激動人心的《香港回歸》視頻,激蕩起學生內心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通過觀看多媒體教學視頻,感受香港回歸的不易,產生警醒學生不忘屈辱歷史的情感,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育學生奮發圖強、自信自立的精神品質。又如,在《飛向太空的航程》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國航天發展史的歷程,認識到飛向太空是中國近半個世紀的夢想,通過歷史和現實的關注,激發學生對民族發展進步的自豪感,在跨越了漫漫的歷史長河之后,延伸出悠遠的飛天夢想,實現整個華夏兒女幾千年的強烈夙愿!在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下,感受到祖國是一個團結的集體,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結晶,較好地升華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實現了對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滲透。
三、滲透和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升騰起學生內心的“中國夢”
在當前多元文化滲透和融合的背景下,學生也難免受到不健康思想觀念的侵蝕和影響,產生理想信念缺失、模糊和動搖的狀態,為此要加強對學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利用高中語文教學文本內容,使學生體悟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主線,感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奮斗求索的精神和品質,從而升騰起繁榮中國、富強中國的夢想,為實現“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我有一個夢想》中,可以讓學生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深厚情感,感受作者實現夢想的堅定信念,意識到自己肩上為祖國繁榮進步而不懈奮斗的重任,依循和秉持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戰略,思考和樹立遠大而崇高的理想,并以《中國夢、我的夢》為主題書寫作文,充分發揮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在揮灑中袒露自己的理想和胸懷,表述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升騰起內心的“中國夢”,感受到中華魂的無限榮光。
四、培育學生的民族責任感
教師可以通過高中語文教學培育學生的社會和民族責任感,促其翻閱和了解中國近代史,在血與淚的教訓中產生中國文明古國被西方列強踐踏的心靈震撼,向學生傳遞“中國夢”的精神內核和要旨,通過《道士塔》課文的學習,思考中國滿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導致西方列強任意蹂躪的歷史,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過學習課文《記念劉和珍君》,感受作者內心涌動的悲憤交織的情感,觸摸到偉大作家不朽的靈魂,生成強烈的民族責任感和使命感,傳遞滲透責任感的養成教育。
總之,高中語文教學要向學生傳遞和輸送“中國夢”的思想,以優美的文字、高尚的情操感染和熏陶學生,培育學生強烈的民族責任感和自豪感,鍛造學生的中華魂。
參考文獻:
[1]段選強,李國璽.淺議加強高中生的理想信念教育[J].現代交際,2015(7).
[2]鄭輝.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0).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