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異 趙杰
摘?要:二十一世紀可以說是知識經濟時代,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不斷提高,人們受教育的程度不斷提升,本科學歷正在成為人們立足于社會的通行證,在這種情況下,現代高等教育機構怎樣才能進一步提升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成了我們必須要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本文首先闡述了大學教學活動的一系列基本特點,而后分析了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大學教學工作策略。
關鍵詞:大學;教學改革;創新型人才;培養
一、 引言
大學階段的教學工作與中學階段的教學工作有著較大差異,中學階段培養學生的策略和渠道主要是課堂教學,而大學階段的人才培養策略除了傳統的課堂教學以外,還包括社會實踐、科學研究等等,這些多元化的培養方式給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提供了可能性。大學階段的教學活動質量,直接關乎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水平,也關乎他們未來能否取得長遠發展,因此我們需要對本課題給予足夠的關注。
二、 培養創新型人才中大學教學活動的特征
(一) 教學活動具有一定的獨立取向
所謂的獨立取向實際上指的是學生在學習中擁有更明確的主動性。大學教學工作從根本上來說也是一種教學活動,但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們還應該有意識地鼓勵學生從依賴走向獨立,引導學生自主獨立地進行研究與創新,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創新型人才最重要的一種能力就是能夠自主進行研究和學習,在大學階段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和中學階段不同,大學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不再是傳授與接受的關系,而是一種平等對話、共同交流的關系,二者在自己的位置上,以自己的能力為出發點各自著力于自己的研究與學習,大學教師與中學教師有著明顯的區別,工作方法也是各有不同。
(二) 教學活動具有一定的實踐取向
教育事業最基本的任務與目標就是給學生傳授知識并且拓寬學生的認知,但是在今天,大學教學工作更重要的一個目標在于保證學生擁有合格的實踐能力,并且推動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我們所進行的創新活動多種多樣,在技術上的突破、在理論上的架構乃至于新產品的研發都屬于創新活動的一種,想要進行創新就必須要擁有實踐能力。因此我們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時候必須要從實踐能力入手,為學生提供各種實踐鍛煉的機會與可能性,幫助學生搭建課外實踐活動的平臺,同時在課堂上也要著重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從而增強大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 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的大學教學改革措施
(一) 提高學生自主選擇的可能性
創新活動實際上是一種非常富有自由性的活動,它不拘束于已有的框架與規律,所以說想要培養創新型人才,我們首先應該做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和批判思維,讓學生有勇氣跳出已有的框架重新審視研究項目或學習內容。可以說,給學生的學習提供足夠的自由是我們培養創新人才的第一步。在大學階段的教學工作中,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有專業選擇、課程選擇以及學習時間選擇等等,這些選擇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說在今后的教學改革中我們應該將過去那種強制性的教學活動安排取消,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與需求選擇不同的教學活動安排。將大學階段一個專業學到底的現狀打破,建立專業轉換制度,允許學生在學習一段時間后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新的專業,另外還應該引進更多的選修課,幫助學生拓寬視野獲取更多的知識。
(二) 重構課程體系
就目前來看,許多學者對創新活動的研究都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重要的結論,那就是培養創新型人才必須要開闊視野、打好基礎,這反映在大學教學改革中就是,我們需要盡量建立起一個基礎扎實的跨學科課程體系。回顧過去中國的大學課程體系不難發現,所有的課程安排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專業而設定的,根據專業不同學習各種專業課。在今后的教學改革中,我們必須要盡快扭轉以往的教學工作思路,把大學課程安排變得更加多樣化,打破過去常規課程安排的桎梏與框架,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保證大學教學工作的質量,為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而努力。
(三) 構建互動課堂,鍛煉實踐能力
我國高等教育機構的教學工作往往容易陷入一種“一言堂”的狀態中,教師在課堂上就是絕對的主導,這顯然是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因此我們必須要對這種狀況進行改善,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并且主動和教師進行溝通,而教師也應該改變錯誤落后的工作思路,擺正心態找準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位置,始終秉持著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工作原則,調整教學工作的手段與方法,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學校方面也應該盡快對教學工作管理手段進行調整,鼓勵和引導教師設計互動課程,增加小班課的設計時長,讓大學課堂變成師生討論學術、共同成長的舞臺。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著力于提高實踐教學的研究質量。上文中我們著重強調了,在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過程中大學教學活動往往具有一定的實踐性,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對實踐教學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索,鼓勵學生們在實踐中逐漸學會創新與自主探索。教師和校方都應該在這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設立實訓基地、與企業達成人才培養合作意向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四、 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進行大學教學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培養創新型人才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將學生作為教學工作的主體,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通過實踐教學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從而為國家提供更多優秀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趙麗,袁華.地方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癥結與出路[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6(3).
[2]王宇.關于高校教學改革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討[J].文教資料,2016(15).
[3]徐婷,郭怡.淺談推進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改革[J].現代人才,2015(4).
[4]李永安.我國大學課堂教學的改革策略[J].中國高等教育,2015(5).
作者簡介:
張穎異,副教授,安徽省馬鞍山市,安徽工業大學冶金工程學院;
趙杰,安徽省馬鞍山市,安徽工業大學人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