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語文的教學豐富多彩、形式多樣,而高中語文教師布置的作業也是五花八門、各種各樣,面對新時代的發展,如何通過作業的布置,讓學生在作業中培養語文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是每一個高中語文教師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高中語文;核心素養;作業
“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在當代的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中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是漢語實踐中十分重要的一環,作為一名高中的語文教師,要怎么布置好每節課每一天的作業?要怎么通過比較個性化、差異化的作業布置,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每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所要面對和研究的課題,下面我通過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5》中《滕王閣序》一文的教學來探討一下如何通過個性化作業的布置來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 明確并充分理解高中語文的核心素養
2018年1月,教育部印發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各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各個學科的核心素養做了比較詳細且明確的規定,在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明確了高中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含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在我認真通讀完后,我認為“語言建構與運用”可以歸納為“語基”,“思維發展與提升”可以歸納為“思維”,“審美鑒賞與創造”可以歸納為“審美”,“文化傳承與理解”可以歸納為“文化”。“語基”“思維”“審美”“文化”這四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整體,“語基”是后面三個的載體,也是工具,“思維”是“語基”的提升,是四者中的核心能力,“審美”是四者中的情感能力,“文化”是四者中的靈魂,是一直沉淀在我們靈魂深處的文化的理解和傳承。因此,要想培養不同的核心素養,我們布置不同的作業可以更有針對性,也可以更有個性化,讓學生學有所得,做有所得。
下面我以《滕王閣序》這一課的教學為例來具體談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做好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作業的布置。
二、
布置體現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的作業——作業之基
“語言建構與運用”就是讓我們掌握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基本規律,它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對此素養的作業布置我們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夯實基礎,要求學生全面掌握。例如,在教學《滕王閣序》這篇課文時,我通過編寫兩份作業來讓學生達到對“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的把握。一份是《〈滕王閣序〉課堂默寫作業》,這個默寫以上下句基礎性的默寫為主,即針對課后有要求背誦默寫第二三兩段,教師出上句,要求學生寫出下句,這兩段非常膾炙人口,也是高考要求考查的篇章段落,所以這是所有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通過這份作業的布置,讓學生掌握這個基礎是必須要做的事。另一份作業是《〈滕王閣序〉課堂小測作業》,包括:1. 給加點字注音;2. 解釋加點字的詞義,注意詞性活用和古今異義;3. 翻譯句子,注意踩點并指出句式特點;4.
基礎知識選擇。共五個部分,100分滿分。這一份是針對學生的基礎知識來出的,里面所有的知識點也是所有學生必須掌握的,它可以用來測試,也可以用來當作課后作業,如果當作課后作業則要求學生在做之前先復習一遍課文的知識點,然后再去做,做完后再去翻書核對,然后教師收集學生的作業,統計學生有問題的題目,利用課堂時間來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總之這是所有學生都必須掌握的知識點,要讓每個學生都要掌握好,牢記在心。
在實際的教學中這部分的作業不能出得太難,一定要以基礎為主,讓所有學生都能掌握,而且都要掌握。
三、
布置體現思維發展與提升素養的作業——作業之核
“思維發展與提升”期望能夠讓學生進一步提升能力,它是分析、演繹、比較與識別基礎的語言與文學的現象,它必須建立在“語言建構與運用”的基礎上,重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積極思考,思考知識背后的聯系,知識與知識的規律,知識應用等等,從而對所學的知識有更加深入的把握。在實際的教學中,我看到一個十分好的案例是有的老師讓學生畫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把我們的思維由抽象轉為形象的一種方法。思維導圖是把圖和文一起呈現,運用各層級的主題之間的關系把相互從屬和有關的層級圖給予適當地展現出來,能夠將主題關鍵詞和圖像、顏色等等建立起頭腦的記憶連接。它能夠很好地展現我們人類的左右腦的相關的機能,通過人類的記憶、閱讀和思維的相關的規律,幫助人類在文藝和科技、想象和邏輯相互之間更加平衡的發展,這樣可以開啟我們人類大腦的寬廣的潛能。思維導圖由此也展現的是我們人類思維的強大的功能。所以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布置學生自己畫思維導圖的作業讓學生完成,也可以當堂做這個作業,讓一名學生到講臺上展示,學生和教師一起點評,一起修改,讓相關知識點的思維導圖更加完善,這樣的作業學生肯定更有興趣,記得也更牢固。
此外,我們還可以布置其他的提升學生思維的練習,就《滕王閣序》這篇課文而言,在前面布置學生做好體現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的基礎作業之后,還可以讓學生完成以下作業,如:《〈滕王閣序〉理解性默寫作業》《滕王閣詩》理解與鑒賞作業和《名校學案(語文練習冊)中的拓展閱讀》,這三樣作業都對鍛煉學生的思維有幫助。
四、 布置體現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的作業——作業之情
有的人說在高考指揮棒下,高中教師只要能夠讓學生取得好成績就可以了,不要浪費時間在其他的事情上面,尤其與考試無關或者與成績無關的就不要講,對于這種看法,其實我當初也有過,不過這幾年我越來越感覺到,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只能是考試的機器,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人,一個有良好素質的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我認為一個合格的教師除了傳授知識之外,還要讓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審美品質,二者是息息相關的,缺一不可的。尤其作為語文教師,更應該通過教師培養學生的審美品質,讓學生真正熱愛語文,熱愛上語文課,熱愛語文教師,這其中“審美鑒賞與創造”就打開了一扇窗,一扇能夠提升學生審美品質的窗。具體而言“審美鑒賞與創造”就是通過學習,讓學生能夠感受我們祖國語言文字獨特的美,從而增強學生熱愛語文,熱愛我們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這種感情的培養,我越來越感覺到語文教師首先要具備這種感情,我相信大多數語文教師具有這種情感,但有可能在繁重的教學工作中漸漸消磨,漸漸減弱,但它始終深藏在每一個語文教師的內心,只要有一個時機,能夠觸動語文教師,這種情感就一定能夠被喚起。
正如在《滕王閣序》的教學中,每一次我都會布置學生做的一個作業就是《〈滕王閣序〉中的秋景作業》,即通過賞析文中對秋景的描寫,讓每一個學生寫一段300字的段落來描述的感受,這個感受必須觸動你的心靈,寫完后,教師選取學生中寫得較好的在班上朗讀,讓所有學生一起欣賞,一起點評,從而在完成作業中獲得熏陶。
五、 布置體現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的作業——作業之魂
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就在于它有幾千年燦爛的文化傳承至今,這也是每一個中國人具有與外國人不一樣的精神氣質,它讓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深深自豪,所以中華文化是每一個中國人都必須學習的,而作為傳承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地方,或者說是載體,那就是我們的學校,而學校中的一個重要地方,那就是語文課堂。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都是如此。語文課文的選擇也有傳承文化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所以在我們的語文學科中專門有一個核心素養叫文化傳承與理解,它就是要讓學生去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而熱愛我們的文化,主動去學習我們的文化,去傳承我們的文化,以文化人,從而讓學生具有獨立的人格,獨立的靈魂,而作為作業來講,教師布置學生做能夠體現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的作業,就是讓學生通過做作業,更加熱愛我們的優秀文化,更加獨立,所以我們也稱之為作業之魂。
在《滕王閣序》的教學之后,我會布置學生總結歸納《〈滕王閣序〉中的典故》《〈滕王閣序〉中的成語》,把它們都抄寫在筆記本中,并要求學生把它們都背誦下來,更要求學生在今后的寫作中能把這些典故或者成語都用出來,學以致用,這才是我們需要教給學生的。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的學習除了在課堂教學之外,作業的布置也是一項重要的環節,而面對著國家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通過教師布置作業,學生做作業,讓學生形成語文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也成為高中每一個語文教師的責任,對此我也深感責任重大,而對于這個課題的研究依然任重而道遠,以上談一些個人的拙見,拋磚引玉,望廣大同仁指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
潘鑫,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