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代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是培養學生認知能力的過程,也是學生掌握基本數學技能的關鍵,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概念教學過程的分析,并結合在實踐中筆者總結的概念教學策略,旨在全面提高小學數學概念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概念;數學概念;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一、 概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正確的教學理念和有效的溝通理論,開展科學的教學實踐。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中最基本的知識。它具有以下特點:
(1)抽象地反映事物的內在本質;
(2)表達形式準確、簡潔、清晰;
(3)具體性與抽象性的統一;
(4)它有一個強大的系統。概念的形成是學生掌握數學基本知識和技能的首要條件。
二、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過程分析
為了使概念教學真正融入數學教育并充分發揮其獨特優勢,應該實現從理解、掌握到應用數學基本概念的全過程,從而實現概念的連貫引入、形成和發展。對概念的理解不僅對概念本身有價值,而且對在理解和掌握這些概念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數學概念和能力也有價值。
三、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一) 教師未能以正確的方式實施概念教學
在實際教學情境下,小學階段概念教學對大多數教師來說都是頭疼的問題,不知道如何把握,新手教師更是如此。一方面,害怕枯燥無味的概念教學會降低學生學習興趣,因而在教學中會有意識地避開概念教學。另一方面,教師能意識到概念教學的重要性,但是難以將概念教學以正確方式實施,造成教學效果整體下降。
(二) 學生心理上畏懼概念學習
小學階段學生很容易對新奇事物表現出強烈好奇心和學習興趣,他們了解未知事物的愿望是其他年齡階段學習者無法與之比較的,對于數學知識學習來說更是如此。數學學習具有很強的邏輯推理性質,解決數學問題就像偵探破案的過程,學生本應享受這一學習過程。然而,應試教育觀下的概念教學只會生硬地將概念灌輸給學生,讓學生被動地接受,久而久之,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隨之降低了,并產生了恐懼感。
(三) 教師未能注重概念教學形式的多樣性、有趣性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要真正獲得知識主要不是經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別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文字材料、音像資料、多媒體、軟件工具和網絡信息等),通過意義建構方式獲得的。然而,在實際數學課堂上,教師總是以枯燥無味、單一的形式進行概念教學,或多或少地讓學習者興趣呈現出下降趨勢,對于年齡較大的學習者來說都是如此,更何況是缺乏一定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的小學生。
四、 概念教學的策略
(一) 引入豐富的數學概念
引入一個好的課堂將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并促進他們融入課堂活動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工作,在教育發展的新時代,教師可以用豐富的方式介紹課堂。
1. 在具體操作中引入概念
在新課程背景下,生活化教學是課程改革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學理念和策略,也可以延伸到概念的引入。教師應該從學生的真實生活開始,選擇他們熟悉的生活細節,以減少數學中的距離感。例如,當解釋厘米和毫米時,老師可以拿尺子、羊毛線、電話線、課本等等,問學生哪一個最長。這種類似游戲的課堂介紹很快吸引了學生的學習和探索興趣。此時,向學生展示長度的數學概念不僅能促進他們更好地理解相關內容,還能讓他們快速融入課堂。
2. 教師可以通過構建情境來介紹概念
學生思維較靈活,愿意思考問題。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學習特點來創造提問環境,促進學生自己提問,并在總結答案時總結數學概念。在將概念引入問題解決之前,教師應該積極創造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覺得問題是真實的、具體的、有趣的、有意義的、有挑戰性的。
3. 溫故知新
回顧舊的概念時引入新的概念并不是孤立的。它總是與概念系統中的其他概念相關聯,學生通過概念同化學習新概念。在學習一個復雜的概念之前,最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是學習一個更一般、更簡單的概念(即上層概念),作為新概念的主要組織者,并通過將新概念與學生已經學習的相關概念聯系起來來闡明新概念。
(二) 改進數學概念的建立方式
數學概念的建立需要一個過程。學生需要直觀地感受數學概念,在頭腦中創造表象,然后理解他們的本質屬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正確的教學規則進行小學數學教學。
1. 豐富的感性材料
教師應該使用豐富的感性材料,讓學生對數學概念有正確的感知。引導學生總結和分析這些感性材料,從而得出抽象規律的結論。例如,在三年級上冊的對稱、平移和旋轉教學中,大部分案例都是抽象的數學數字,與生活中的感性材料缺乏聯系,這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也容易侵蝕對數學學習的好奇心和興趣。
2. 概念表征的建立
教師應該讓學生關注客觀存在,加強數學概念表征的建立,從視覺整合中理解抽象思維,在學習中思考,引導學生從感知到圖像,從圖像到抽象理解數學知識。例如,當學習一個區域時,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使用矩形框來識別該區域,然后引導學生過渡到對該區域的抽象理解和數學意義的理解。
3. 學習基本屬性
在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概念的本質屬性時,教師需要開展廣泛的學習,引導學生深化區域數學概念的內容,并分析概念中的關鍵詞,如“單位1”的具體含義,以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從而引導學生從過去到未來積極掌握它們,從而享受學習數學的真正樂趣。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把握一個概念的本質,小學數學教師們不僅要在學術上解構這個概念,還要在教學中解構它。讓學生了解概念的教育形式及其發生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使用學到的概念來解決問題。一般來說,教師應該在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不同階段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認真學習教材,了解數學概念的特點和要求,掌握整個數學概念體系,概念教學只有適當有效的教學策略,才能達到概念教學的預期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曉霞,宋潔結,趙曉晨.小學數學教學法[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49.
[2]馮光庭,劉忠君,張文祥.對新課標下數學概念教學的認識與思考[J].教育藝術在線,2010(4):55-56.
[3]袁櫻,趙小英,于振霞.立足基礎把握本質有效教學小學數學概念[J].科技信息,2011(27):574.
作者簡介:
農成貴,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廣西欽州市欽北區那蒙鎮大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