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在的大學生活中,學生普遍比較注重文化知識的學習,而對體育課程和日常鍛煉表現倦怠,導致近年來我國大學生身體素質指標普遍不達標且呈下降的趨勢。為提高當代大學生體質健康指標和大學體育教學質量,本文提出構建大學體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思路,并從目標保障、投入保障、過程保障和效果保障的四個方面,為大學體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提出切實可行的幾個方法和建議,從而以促進大學生養成科學健康的體育鍛煉行為為目標,最終培養出文化知識和身體素質雙達標的新時代人才。
關鍵詞:大學體育;教學質量;構建
近年來,在我國大學體育教育教學中,由于缺乏質量保證體系而頻頻出現危機,普遍表現為大學生體質健康指標大部分不達標,并在近年來統計出的大學生身體素質數據中呈下降趨勢。所以,如何提升大學體育的教育質量成為目前大學體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后期大學體育的教育教學中,大學體育教師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控制和改善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各項指標,并通過實踐結果總結出能夠提升大學生體質健康指標切實可行的方法,從而構建規范標準的大學體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并使多數大學生身體素質指標達到《大學生體育合格標準》的規定。
一、 目標保障
目標保障,是構建大學體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初步行動。首先需要確立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大學生心理和生理發展特點的大學體育教學目標,從宏觀上讓教師和學生都能夠認識到體育教學對個人和生活的意義,加強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熱愛和主動學習的意識;其次,通過大學體育系統的教學,能夠使大學生清楚地認識和掌握體育鍛煉和衛生保健的知識與技能。例如,在學期中或學期末增加一節《體育與衛生保健》的理論課,讓學生根據課程內容相互展開討論,列出自己認為正確的衛生健康觀念或行為。再由體育教師進行糾錯改正和專業分析,最后總結出正確觀念,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也可以讓學生更為深刻地記住所學內容,從而在后期的自身鍛煉中能夠形成體育鍛煉與衛生保健相結合的健康行為。
二、 投入保障
體育教學在教育投入中的比重與其他學科相比一直偏小,體育學科的教育經費投入在構建大學體育教學質量體系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一環,它直接影響著體育教學的質量。比如,學校沒有專業的籃球和足球場地、室內體育館等,或者體育器械單一和質量不達標等現象,將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進而,要求學校加大對體育學科的投資,讓體育學科不再“湊合”,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有場地可用、有器材鍛煉、有專業人員指導,最大程度保障學生在鍛煉中的安全性和專業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國家教育部門加大對體育師資力量的投資,特別是縮小一線城市與二三線城市、重點大學與普通本科和專科體育師資的差距,比如設立對二三線城市和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師有額外的工資補助、建設教師公寓樓、定期舉行免費的專業培訓等教師保障制度,在最大程度上留住人才,充實師資力量。
三、 過程保障
大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保障可分為課程建設、教育教學方法等方面。首先,在課程建設方面,制定合理的體育課程與教學計劃、優化課程結構、豐富體育教學內容、建設體育測評制度。例如,在學習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且無比厭倦的《立正和稍息》等課程時,只是稍加練習即可,轉而把內容替換為學生普遍比較感興趣的《健美操》或者《體育舞蹈》之類的動感課程,同樣可以鍛煉身體協調性。所以說同一學習目標,可以通過不同的練習形式實現,一樣可以達到真正教會學生體育鍛煉技能的教育目標;其次,在教育教學方法方面,體育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授課知識水平、突破傳統教學方式,并根據體育課程自身的特點不斷改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授學生《身體平衡訓練》這節課時,可以把原本的單腿站立訓練,改成根據音樂節奏單腿跳繩的游戲方式。這種“教學”與“娛樂”相結合的方式,不但吸引學生主動參加的興趣,又把教學過程豐富化、輕松化,進而滿足學生對體育運動多樣性的需求。
四、 效果保障
在一般的體育教學中,學生往往沒有正確認識體育教學的真諦,認為只是單純的跑步和流汗,所以在課堂中表現多為敷衍和完成任務式學習,然而正是因為這些不正確的觀念,導致一節體育課本身要傳達的知識并未被學生吸收,那么自然這節課的教育效果幾乎為0;這時,就要求教師要適當改變教授方法,從側面或間接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生。例如,在學習《負重與力量練習》課程的時候,教師可以把本來枯燥乏味的速度與耐力的課程,變成“負重接力”或是“二人三足綁腿”的跑步形式,進而讓學生既可以練習負重與力量,又可以體會合作精神,以及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最終在保證教學效果的前提下,又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
五、 結束語
構建大學體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不僅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對大學體育教師的專業授課知識和教學方式也有提高的作用。對此,大學體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充分綜合自身與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力量,通過目標、投入及過程等教學保障結合的方式,構建標準化大學體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讓學生在大學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體育專業知識,在生活中也能夠自發參與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最終達到符合現代素質教育所要求的新時代人才標準。
參考文獻:
[1]劉金富,陳浩,王訓令.高校體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6(2):151-156.
[2]吳松偉.大學體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再構建[J].體育世界(學術),2016(12):149-150.
作者簡介:
李瑋,云南省曲靖市,曲靖師范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