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在的我們正處于一個社會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的時代,網絡科技遍布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從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微博、微視頻、微信、微課軟件等可以看出,我們正在經歷一個“微”時代,各種“微”工具的出現不僅提高了我們的生活效率,還給某些領域注入了新的元素。其中,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資源不僅推動了教學方法的創新,還給課堂帶來了全新的活力,得到了學生和教師的一致認可和好評。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靈活有效地應用微課資源,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在課堂上對信息技術知識學習的熱情,改善了以往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枯燥的教學模式和課堂氛圍。本文在分析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理念和微課資源應用現狀的基礎上,對微課的兩大特點進行論述,進一步探討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微課的實踐應用。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微課資源;實踐應用
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要想讓學生快速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并增強自身的信息技術意識,就需要教師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工具,不斷創新課堂授課模式。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微課已經成為現代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將微課資源融會貫通地應用到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去,已經成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首要關注的重點問題。
一、 微課資源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實踐現狀
微課資源已然成為一種全新的教學資源并被應用到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這不僅增強了學生對課堂知識點的關注度,更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但是,由于教師普遍缺乏對微課資源的正確認知,導致微課資源在目前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存在應用偏差。
(一) 教師缺乏微課資源應用意識
微課資源與傳統教學資源不同,只有教師自身具備創新意識,充分認識到微課資源在現如今課堂教學中的意義,才能使微課資源被正確應用,發揮積極的作用。目前仍有很多教師沒有意識到創新對于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效率提升的重要性,仍將教師本身作為課堂的主體,忽略學生在課堂中的感受;他們認為傳統的教學方法更能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每一分鐘,并將信息技術知識快速籠統地灌輸到學生的思想中。這使得微課這種新穎的教學資源并不能被及時地呈現到學生的面前,無法體驗到新型教育資源的益處。
(二) 教師缺乏正確的微課資源應用方法
微課資源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需要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認真分析每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和目標,以“營造良好的信息環境”“打造有特色的信息技術課程”“提倡問題解決”等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理念為基礎,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心理感受,以促進微課資源教學價值的發揮。在課堂教學時,很多教師由于過于重視微課資源的使用,將微課資源作為教學中的主體,使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成了觀看微課視頻的課堂,忽略了課程本身的分析與整合,不僅不能夠發揮微課資源的價值,還使課堂本身的教學效率降低,導致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空洞乏味。
二、 微課的兩大特點
(一) 教學內容簡潔明確
微課的應用主要以教學視頻為核心內容。教師可以根據高中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設置主題,挑選制作教學視頻,視頻的時長一般在5-10分鐘左右。相對于鋪墊較長,內容寬泛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微課的問題聚集,主題明確單一,目標清晰,因此,也有“課例片段”“微課例”等稱呼。微課的應用一般是為了強調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疑點”內容,或是為了突出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節及主題,具有明確的學習主題和目標,有利于學生掌握并理解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知識。
(二) 重視設計,代入感強
微課教學內容的選取一般要求具有突出的主題、清晰的目標及相對完整的脈絡;教師在應用微課時需要將提前準備好的教案、課堂使用的多媒體工具、課后的教學效果反思及學生的課后感受等進行整合并以教學視頻片段為主線,構成了一個主題明確、結構緊湊的“教學主題資源包”,并為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境。在這種典型案例化的課堂情景教學中不僅使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課業知識水準,教師也通過不斷模仿不同的教學觀念、技能、風格,來迅速提升課堂教學水平、促進自身專業技能的成長。
三、 如何將微課與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相融合
為了方便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對微課分類的理解并將微課靈活應用到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去,我們可以根據我國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對微課進行分類,分為語言信息傳遞類、實踐操作類、討論探究類。
(一) 語言信息傳遞類教學法
語言信息傳遞類的微課教學方式與傳統授課模式較為相似,教師可以通過語言描述、拋出問題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調動學生對高中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比如“算法與程序設計”這一學習模塊就可以先由教師敘述當今大背景及應用領域,對學生提出問題,在學生作出解答后首先表示贊同和肯定,然后將具體操作方法通過微課直接傳達。
(二) 實踐操作類教學法
實踐操作類主要是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助;學生在教師的布置下依靠自身理解完成課堂任務,再由教師針對學生完成的情況作出分析和指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還能使學生通過反復操作形成一定的操作技巧,加強學生對高中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程度。比如在“多媒體技術應用”這一教學模塊,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布置制作相關動畫的課堂任務,學生在完成制作后教師根據學生整體的制作情況和容易出現的問題來準備微課件視頻,并在視頻中針對問題進行逐個講解。
四、 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微課資源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要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微課資源的教學使用效果,不僅要突破原本的傳統教學模式,創新課堂授課方式;還需要將微課本身的特點與高中信息技術教育理念相結合,以靈活多變的方法運用微課資源,由此達到為學生創造良好學習環境,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任萍.構建微課時代的立體教學模式[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21):21-22.
[2]蔡佳立.建設微課資源庫?突破教學重難點[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8(20):101-103.
[3]吳淑英.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微課資源設計與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1):66-67,73.
[4]鄧綺妍.基于微課資源的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有效學習策略[J].教育信息技術,2015(Z2):23-25.
作者簡介:
陳秋燕,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永春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