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樂
摘 要: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中小學生的教育教學素質明顯提升。在此過程中,初中體育教學顯現出了明顯作用,既能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又能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優良品質。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融入素質拓展訓練,已經成為當代、未來體育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和探究了初中體育教學中素質拓展訓練的應用。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 素質拓展訓練
素質拓展訓練是近年來十分流行的一種運動訓練方式,將其應用于初中體育教學中,非常有助于學生體育運動熱情的激發,以及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但就目前情況而言,初中體育教學中素質拓展訓練還應用得不夠完善,在此情況下,就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素質拓展訓練內容,力求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發展。
一、初中體育教學中實踐素質拓展訓練的重要意義
(一)促進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提高
團隊合作能力在社會生產活動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覷的。縱觀實際,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初中生都是獨生子女,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彼此之間的交流并不多,再加上升學壓力不斷增加,就導致他們性格越來越內向、孤僻,甚至還帶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嚴重影響他們未來的學習、發展。而有效引入素質拓展訓練,開展多樣化的集體性活動,合理設置教學任務,引導學生借助團隊合作完成,能夠讓每一位學生在活動中找到自身角色,并全力配合,以小團隊為單位形成競爭,非常有助于學生主動性的調動和團隊合作能力的提高。
(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縱觀實際,我們發現以往傳統的初中體育教學模式是過于注重各種體育運動技能、注意事項的傳授,僅僅讓學生簡單進行下重復練習,提升下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就行。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傳統教學模式根本無法滿足如今學生的發展需求。因此,緊密結合學生的發展需求、興趣愛好,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引入新的教學活動是非常重要的。絕大多數初中生都對體育課充滿了期待、熱情,對此,教師應順應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有效借助素質拓展訓練,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可以精心設置與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課程,如放松心理療法等,緩解學生緊張、焦慮等各種情緒,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初中體育教學中素質拓展應用的途徑
(一)精心設計素質拓展訓練的內容、形式
就目前而言,素質拓展訓練的類目是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并且帶有很強的教育性、趣味性。針對初中體育教學來說,教師應嚴格依據學生實際精心挑選拓展活動,并適時調整、修改,牢牢把握素質拓展訓練的完成難度。同時依據現有教學資源選擇一些操作簡便、教育性強的項目。并且在形式、內容實施上,也必須認真篩選、增添,尤其切忌生搬硬套,應提升素質拓展訓練的針對性。另外,還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各種實際情況,如身體健康狀況、訓練時間等,貫徹落實好教學目標。不僅要增強學生身體素質,還要增強學生意志、心理素質,為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訓練氛圍,讓學生真切感受到體育課堂的樂趣。
(二)有效促進指導工作的順利進行
就如今的初中體育教學而言,對教師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既要求教師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又要求教師保證體育訓練的效果。作為初中體育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必須保證指導方式的準確性,加強引導,使學生保持高度的參與熱情,從而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培養、發展學生自主反思的意識。另外,初中體育教師還要積極主動地開展素質拓展訓練工作。就是教師必須保證拓展訓練的實施效果,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有效鍛煉、發展學生的意志力。經調查發現,有些學生根本未能全面深入地認識素質拓展訓練,對此,初中體育教師就必須積極主動地給學生詳細介紹,做好宣傳工作,樹立學生對素質拓展訓練的新認知,從而自覺投入到素質拓展訓練中去。
(三)緊緊圍繞學生,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
縱觀實際,我們發現如今的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模式非常單一僵硬,普遍都是機械化訓練學生,根本無法讓學生體驗到運動的樂趣。而素質拓展訓練的實施方式是靈活多變的,它的活動內容非常生動有趣,極易牢牢吸引學生眼球,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需要注意的是,在具體開展素質拓展訓練時,必須緊緊圍繞學生,以學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鼓勵學生,使學生保持高度的參與熱情,同時還要認真觀察學生表現,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動作,確保學生安全。另外,初中體育教師在具體設計素質拓展訓練時,需把握好訓練的度,既不能過難,又不能過于簡單,應根據實際適當增加難度較大環節,有效激發學生潛能,增強學生意志力,培養學生不怕苦、不怕難的良好品質。
三、結語
綜上所述,素質拓展訓練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增強學生意志。因此,要想把素質拓展訓練有效應用到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就必須樹立新型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為出發點、落腳點,同時精心設計拓展項目內容、形式,力求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獲。
參考文獻
[1]汪健.初中體育教學中拓展訓練應用探析——淺談初中體育課堂的游戲教學[J].當代體育科技,2013,3(33):35—36.
[2]陳景學.淺析拓展訓練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4,4(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