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
摘 要:新課標要求教師從傳統的字、詞、句、段、篇機械重復記憶中擺脫出來,以語篇為載體引導學生閱讀,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在話題語境下積累語言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探討如何將語篇閱讀貫穿閱讀之中,用科學的方法解決閱讀困難。
關鍵詞:閱讀語篇;語篇體裁;語言知識;鞏固內化
一、閱讀理解的現狀
傳統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其中的基礎詞匯、句型及語法知識。而《考綱》對閱讀部分的要求是:考生能讀懂書、報、雜志中關于一般性話題的短文以及公告、說明、廣告等,并從中獲取相關信息。考生應能:(1)理解主旨要義;(2)理解文中具體信息;(3)根據上下文推斷單詞和短語的含義;(4)做出判斷和推理;(5)理解文章的基本結構;(6)理解作者的意圖、觀點和態度。其對語音、詞匯、語法、語用、語篇和文化知識的考查滲透在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中,不會孤立地考查知識點,更不會機械地考查記憶情況。
閱讀的目的是激發學生思維活動,在篇章中通過了解西方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技巧,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了解作者寫作意圖、情感態度、篇章結構等,同時能感受到英語語言表達的自然流暢,用詞的地道準確和原汁原味的語言美,給心靈以啟發觸動,形成英語素養。
二、以多樣化的語篇體裁為載體來開展閱讀實踐
語篇類型是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等不同類型的文體,以及口頭、書面等多種形式的語篇。把握不同語篇的特定結構、文體特征和表達方式,學生會加深對語篇意義的理解和使用不同類型語篇進行有效的表達和交流。
故事類記敘文描述事情發生、發展和結局。有些故事按事件發展經過為主線敘述,有詳有略;有些故事按時間順序,有順敘、倒敘等。命題往往從故事情節、人物和事件之間關系、作者意圖態度、故事前因后果入手,考查學生對細節辨識及推理判斷的能力。閱讀此類文章應特別注意:(1)一般故事性文章,應讀懂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局;(2)哲理故事,要理解故事所蘊含的哲理意義;(3)軼事趣聞,應體會對話風趣性,感受幽默的精髓。
廣告作為信息的載體,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強大的感染力、表現力和鮮明的目的性(說服顧客購買)。廣告的題材包括旅游廣告、招聘廣告、生活指南、通知告示、使用規則、注意事項、商品說明等。語言特點:人名、地名、專有名詞多、生詞多、縮略詞、獨詞多、祈使句、省略句多,詞匯生僻,語言不規范,結構不完整。主要考查學生提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包括識別、區分、歸納、分析、闡釋和評價。要么學會“對號入座”;要么學會“同義轉換、解析概念、歸納事實”。
史地自然型涉及某個國家、地區、河流、山脈、海洋、城鎮等的地理位置以及相關的社會生活、政治經濟、人文歷史、自然資源、文化習俗、文化遺產等情況,文章選材來源于英語國家的主要名勝或歷史事件;命題以細節題為主,有一定的主觀推斷題,涉及一定的地理知識或歷史知識。閱讀史地類文章時,要重點弄清楚各個地名、人名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各個國家、地區或城鎮之間的地理方位。自然和環保話題是熱點。
社會生活類文章涉及生活經歷、飲食與健康、休閑與娛樂、旅游、服裝、住房等,這類文章以事實細節題為主。做題時,先從題干中找關鍵詞,然后快速在文章中尋找相關細節,比較選項與文中細節的區別。
時事新聞類閱讀材料都是由標題、導語、背景、主體和結尾五部分構成。此類文章主體鮮明,文章的第一句和第一段就是對整篇文章的高度概括,因此讀懂首句或首段至關重要。讀者在閱讀時事新聞時,要善于捕捉新聞細節,善于找到相關句,并分析理解長難句,善于根據上下文猜測單詞、短語的含義,善于歸納、概括、推理、判斷及簡單計算。
科普實驗類主要包括自然科學、前沿科技發明和醫療衛生等,其取材密切聯系當前經濟和科技等方面的變化。具有結構嚴謹、邏輯性強等特點。有事實細節題、詞義猜測題、推理判斷題和主旨概括題等,其中推理判斷居多。從詞匯來看,詞意單一、穩定、簡明、不帶感情色彩;從語法和句子結構看,句子結構較復雜,長難句較多,語法分析較困難。修辭手段有:(1)下定義;(2)舉事例;(3)做比較;(4)打比方。在結構上寫作方法:1.總分(總)式。表現為由總到分、由分到總。2.承接式。各層間按照事物發展過程或按時間、因果、條件等關系,前后相互承接。3.遞進式。后者在前者基礎上進一步說明,由淺入深。
閱讀后,搞清是哪種類型的文章,做到心中有數,再用具體的解題策略就可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語法、詞匯、寫作的語言知識內化源于閱讀理解語境
完型或閱讀,練習前可以將其中詞匯短語知識提前整理總結出來供學生記憶,要求熟悉字詞的音、形、意。之后通讀全文,深入分析文本,搞清“敘”,后理解“議”,理解文章中的升華和點睛之處。其次,要求學生大聲朗詩文本,培養語感。最后語篇材料再利用:(1)提取基本詞匯精準運用——為寫作做準備;(2)積累優美句式和地道表達——為自由表達做準備。閱讀材料中的語言知識是寫作的源泉和基礎,積累豐富、多樣化的句型、短語和表達是閱讀任務的關鍵。
教師應引導學生如何迅速識別所讀材料的體裁,通過運用相關學習策略突破重難點,在對文本整體理解基礎上,挖掘材料中的重點句型和基礎知識,舉一反三,領會語言的傳神達意之美,為學生靈活運用所學內容不斷注入新鮮的血液,使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不斷邁入新臺階。
參考文獻:
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