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利
摘 要:閱讀能力是初中生所需要具備的一項十分重要的能力,更是在初中語文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初中生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對于書本知識的吸收能力的高低,語文閱讀貫穿著學生學習的始終。將對提高初中語文閱讀能力的途徑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能力;提高能力
閱讀在初中語文中所占地位可謂是至關重要的,它是語文教學的核心點之一。每一個初中生都應具備相應的閱讀能力,這不但需要學生的自我努力,更需要老師的幫助。教師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書本的知識,享受閱讀的過程,讓學生感受“悅讀”的樂趣,提高初中生的閱讀能力,就可以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不管從哪方面來說,提高初中語文閱讀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初中語文老師選擇怎樣的方式去幫助初中生提高閱讀能力是我們接下來準備探討的。
一、營造閱讀氛圍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含義,從而增強學生閱讀的認知能力。而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往往處于被動閱讀學習中,很難投入到語文閱讀中,這就嚴重阻礙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想方設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有效開啟“悅讀”體驗第一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主動閱讀,讓學生通過閱讀獲得知識,感受閱讀的魅力,逐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以《背影》這一課為例,這篇課文字里行間傳達出濃濃的父子情,筆者結合文章中父親為“我”買橘子時的背影創設教學情境:“同學們,你們的父親和你們之間都發生過什么讓你印象深刻的事?誰能給大家講一講?”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和父親之間的故事,讓學生聯想自己的父親對自己深深的愛,然后引入課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用快樂的心去閱讀。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閱讀的環境,讓學生在“悅讀”中獲得更多的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促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高其閱讀能力,從而提高其語文綜合素養。
二、加強閱讀引導
興趣是學習的主要動力。當教師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之后,應努力拓展閱讀的深度與廣度,積極引導學生閱讀更多優秀的作品,如優秀文學作品、名著等。通過拓展學生閱讀范圍,讓學生在興趣基礎之上,學會在閱讀中主動思考,主動探究其中的含義,從而獲得自己獨到的見解,以實現自己閱讀能力的提升。與此同時,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采取正確的方式指導學生閱讀,如利用問題引導的方式將學生思維帶入正確的方向,讓學生在學習和探索中體驗閱讀的樂趣。
以《紅樓夢》這一課為例,由于其中的人物關系錯綜復雜,學生很難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這就需要教師給予學生合理的引導,與學生共同梳理其中的關系。而對于其中特別難理清的人物關系,教師可以直接告知學生,在降低閱讀難度的同時,讓學生從閱讀中品味其中的樂趣,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當然,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學生閱讀能力范圍內的問題,以便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解答,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這一課知識,同時還能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獨立自考的能力,進一步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三、加強閱讀訓練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想大幅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只憑借課堂教學是難以實現的。在日常教學中,加大對學生閱讀訓練的強度,可以使學生在閱讀訓練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速度、理解能力,進而逐漸提高閱讀能力。教師應定期安排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度閱讀,或者為學生推薦一些經典名著、優美散文等進行閱讀,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各種題材文章,總結出閱讀的技巧和方法,在大量的閱讀訓練中增強學生的語感。
以《蘇州園林》這一課為例,教師可以針對這篇課文設計一節閱讀訓練課。這篇課文是一篇說明文,在閱讀訓練中可以引導學生先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然后在進行逐段細讀,掌握每個段落與整體的關系,再讓學生進行整體閱讀,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在閱讀訓練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將優美的文字在腦中構造出一幅生動鮮活的畫面,從而以真實的眼光欣賞蘇州園林的藝術美。通過這樣的閱讀訓練,為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奠定了基礎,長期堅持就可以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訓練中,增強自己的閱讀能力。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合理設計閱讀教學環節,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因此,教師應充分認識對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創新更好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學生更好地閱讀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感受閱讀的快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林美娟.從閱讀到“悅”讀:談初中新課程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策略[J].語文學刊,2014(7):135-136.
[2]王璇.促進初中語文課外經典“悅讀”的策略研究[D].魯東大學,2013.
[3]黃璇.給學生打開一扇悅讀的大門:新課程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S1):197-199.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