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
摘 要: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與生活的不可分割性,給學生帶來了更多形象化學習的途徑,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進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有效開展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生物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表現著更多的生活現象和規律,更需要生活化的方式來點亮課堂。簡要分析了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要求,提出幾點生活化的教學建議,與大家分享。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生活化;教學模式;新課程
生物是一門“奇妙”的學科,包含著深奧又豐富的理論知識,同時又與多彩的生活相連。初中階段的生物有著極強的趣味性和多樣性,但是總是感覺“缺點火候”。從學生的實際學習過程來看,能夠發現,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較低,他們難以理解這門科學,甚至產生了厭學情緒。因此,教師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和理念來改變教學,讓課堂教學內容更好地融入學生的生活中,從而對生物知識能夠有更強烈的學習熱情。從初中生的性格來分析,是好動的、是好奇的、是有探究欲望的。教師要巧妙利用生物與生活的聯系,將其作為一種“科普”來學習,提高對學生的吸引力,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水平,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新課程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與學生展開學習互動,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的作用,將轉動權逐漸轉移給學生。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善于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生物知識,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與生活相關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是將知識放到生活情境中進行理解,也就是所謂的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變異”這個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先從學生已經理解的“遺傳”入手: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但是現實生活中卻常常出現,父母雙方比較矮,孩子卻長得很高,或者是父母都是雙眼皮,孩子卻是單眼皮,這是為什么呢?從而很自然地引出變異這個知識點,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同時也能夠聯系自身的生活經驗,積極探索知識,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度。然后,教師可以利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舉出更多與“遺傳”不同的生活案例,再討論是否可以定義“變異”。也能夠延伸到一些科幻作品,如漫威電影里面的英雄人物,他們從一定程度上講,很多是變異而來。通過這種途徑展開教學,不僅給學生創造了輕松的思維環境,更提高了學生運用知識、掌握知識的能力。
二、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
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當注意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將教學內容生活化,不僅是模式或者形式上的生活化,也可以是直接采用生活中的案例,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挖掘生活中的資源。和創設情境不同的是,更多地用來解決直接相關的生活問題,而不是簡單的舉例。關注學生的生活方式,增加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與體驗。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理解生活。例如學生所接觸到的操場、公園,甚至是超市等都是生物學習生活化的實踐場所。在學習“雙子葉植物與單子葉植物”時,教師可以利用大型超市,讓學生分為兩個組,分別采購單子葉植物、雙子葉植物等,最后購買的食材可以用作搞課外野炊活動。當然,小組之間要進行比拼,看哪個小組找的又對又好又多。之后,教師可以在野炊的活動中,帶領學生再去認識大自然中的植物,并且用生物的知識點進行介紹。即使有部分知識點還未學習到,甚至不是初中生物的教學內容,只要學生感興趣,能夠激發他們對生物學習的熱情,就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實現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有效改變學生與生物疏離的學習態度,不斷接觸生物,使用生物知識點,從熟悉感到適應感,擁有更好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三、作業與課后任務生活化
作業是檢驗學生課堂學習的質量和掌握程度的關鍵,傳統的課下作業是圍繞教材展開的,多數內容是普通的習題,或者是抄寫知識點等。其效果可想而知,學生甚至會有排斥的態度。其實作業也可以做到生活化的,而且生活化的作業更有利于學生鍛煉動手和實踐能力。學生利用自己的雙手來發現問題的答案,能夠鞏固印象,是最牢固的知識記憶方法。因此,將作業形式和內容生活化,讓學生感受到完成作業過程中的樂趣,也便能夠提升作業的效果。例如在課下養一株植物,描述它的一些特征,使用許多的生物學用詞?;蛘呓處熯€可以安排小組合作的方式,能夠進行更多有難度的作業,鍛煉學生表達和共享的意識,或走出室內,做一些更有意義的生物實驗或是標本采集等等。
總之,在初中生物課堂中,生活化的教學要求教師將相關理論和知識點充分結合,發揮生物這門學科與生活緊密相關的特點,融入一些常識性的知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更增強他們的理解力。
參考文獻:
[1]黃滄波.新課改下初中生物課堂生活化教學淺談[J].中國校外教育,2013(1):82.
[2]林文波.淺析實現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措施[J].新課程(中學),2015(2):39.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