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衍慶
摘 要:互動教學是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提出的新穎的教學方法,是將教學過程視為動態發展的過程,在此模式下,教和學是相互統一、相互影響的活動,能夠充分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提升教學效果。以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為例,首先梳理了現階段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顯露出來的問題,然后在此基礎上對如何在英語課堂上運用互動式教學法展開了深入的探索。
關鍵詞:初中英語;互動教學;問題梳理;有效對策
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這嚴重削弱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基本上整堂課都在聽教師講,很少有時間獨立思考,很多時候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都還沒深入地理解,就進入到了下一個知識點的教學。長此以往,會嚴重制約學生英語水平的提升,學習成績自然不會很好。有鑒于此,筆者認為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確有必要。
一、對仁愛版初中英語課堂互動教學存在的問題梳理
第一,初中生英語水平存在差異。在小學階段,不同的學校對英語課的重視程度不同,教學質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致使小學生在升入初中之后的整體的英語水平不一。此外,城鎮和農村學生的學習條件有很大的差距,這增加了教師授課的難度,假設以英語好的學生為標準,會導致英語水平原本就差的學生學起來更吃力。如果按照英語差的學生水平授課,就會拖慢英語好的學生的學習進度。
第二,英語單詞記憶存在困難。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將每個單元分成了不同的話題,這雖然增強了教學內容趣味性,但是有些話題新單詞較集中,這增加了學生記憶單詞的難度。很多學生對英語單詞的記憶也過于疏忽,這在無形中加大了英語學習的難度,同時,也加大了教師教學的難度。
第三,教師對語法知識的講解并不充分。初中英語除了學習基本的語言知識外,還要掌握一定的語法知識。熟練掌握語法,能讓學生寫出高質量的作文。但現實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偏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忽視了對語法知識的講解,致使學生普遍以為語法很難,降低了學習興趣。
二、互動式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一)激發學生對語言的興趣,營造寬松的語言環境
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免感覺有些枯燥,如果在初中階段不能成功地培養起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今后在遇到更深層次的英語知識時,只會增加他們對英語課的厭煩度。
因而教師必須重視培養學生對英語語言的興趣。例如,針對“Are you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共同討論是否喜歡球類運動,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互動,讓每組輪流介紹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如“Are you going to join the school rowing club?”“Its too bad that they are going to stay in Liaoning for long.”
此外,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教師應該靈活地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閱讀文章時,根據不同的體裁和內容,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模擬對話、看圖說話等多種方式,活用英語教材,培養學生對語言學習的濃厚興趣。
(二)創設問題對話情境,啟發學生積極思考
互動式教學法的核心就是要產生對話,可以是師生之間的對話,也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對話。其互動的模式一般為:激發興趣—創造問題情境—啟發思考—合作探究—相互
交流。
以七上Unit 3 Getting Together Topic 3 Section A教學為例,正式上課之前,教師可以先請幾名學生介紹一下自己和同學、朋友共同吃飯的經歷,然后借此引出本課主題,有效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其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之后開始具體知識點的講解,以“What would you like to...”句式詢問學生喜歡吃什么,喝什么,啟發其用英語思維進行思考,引導其練習口語,組織學生模擬吃飯時的情景,然后請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用課文中的句式表演吃飯的場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鞏固所學句式,加深對英語句式的了解。
(三)精心預設問題,積極挑戰學生思維
傳統的初中英語課堂提問常常是教師自問自答,這不利于訓練學生的英語語言思維。為此,教師應該在備課環節,認真研讀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精心預設好課堂提問的問題,加強提問的有效性,挑戰學生的思維。
比如,針對八年級上冊Unit 4 Topic 2 Section C How can we protect ourselves from the earthquake?這篇說明文的閱讀部分的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1)If you are indoors,you should/shouldnt...(2)If you are outdoors,you should/shouldnt...(3)When its safe for you to move around,you should/shouldnt...之后,再回歸文本,進行疑難問答式解讀:When the newscaster was broadcasting earthquake news,another shock came,we all it?(Para 4)What did the newscaster try to do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hock?(Para 5)如此,在這種思辨性的問題環節中,學生也生成了文本的思維導圖。
總而言之,將互動式教學法引入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收獲了良好的實踐效果,且深受廣大師生的歡迎,值得向更多的地區推廣。當然,在今后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還需各位一線教師繼續探索有效運用互動教學法的對策,將其優勢作用發揮到
最大。
參考文獻:
[1]朱險峰.互動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21).
[2]宋元心.淺析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師生互動[J].現代交際,2018(1).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