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河山
摘 要:文言文是語文教學過程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在開展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對現(xiàn)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在掌握學生學習過程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之后,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來對文言文教學進行深入的創(chuàng)新改革。這樣才能使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得到飛躍性的提升。
關鍵詞:文言文方向;初中;語文教學;新思考
受到歷史發(fā)展和當下語言習慣的影響,學生在文言文學習過程當中,往往難以掌握和理解文言文的字、詞、句,更別提全面而深入地體會古代的文化大家和思想流派的深刻內涵和思想境界了?;诖?,教師必須要從文言文的古今意義差別入手,利用豐富有趣的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興趣之后,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和多元教學手段深入開展初中文言文學教學。
一、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有效整合古今結合點
文言文當中不僅包含了較多的古文知識點,同時還蘊含著深刻的人生道理和處世哲理,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良好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具有較明顯的影響作用。因此,教師需要在充分了解文言文內容之后,利用各種手段充分發(fā)掘和利用文言文、生活內容、網(wǎng)絡資源等的銜接點,將三者進行有機整合之后,全面滲透到文言文課堂教學當中。也可以利用古今對照的方式引導學生快速區(qū)分和掌握文言文知識點,從而使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例如,在進行“木蘭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課前搜集一些與樂府古詩、木蘭文、《木蘭詩》有關的資料,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并思考:“當時的背景是怎樣的?”“為何‘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木蘭是怎樣替父從軍的?”“為何增加數(shù)十載,并未有人發(fā)現(xiàn)木蘭的身份?”讓學生設身處地地進行問題的分析和思考,也可以讓學生結合當下的幸福生活來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從而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古代戰(zhàn)爭的窮兵黷武和戰(zhàn)火對人民的迫害。然后,教師在引導學生結合注釋翻譯全文,并對文章中的環(huán)境描寫、人物刻畫、情節(jié)安排進行全面的分析。另外,也可以讓學生對文中的“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等運用了對偶、互文、側面描寫等的重難點句子進行分析和講解。
二、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科學構建教學情景
大部分的文言文所記載的內容都與某個特定時代或者環(huán)境有較為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教師可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集與文言文有關的文字、聲音、視頻、圖片,根據(jù)教材內容,將其進行組合之后為學生構建能充分突出文言文中心、時代特色、歷史背景的教學情景。利用場景再現(xiàn)的方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視覺沖擊和情感體驗,并進一步利用多媒體手段來對文言文進行分析和講解。
例如,在進行“桃花源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知道世外桃源嗎?”讓學生分別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在吸引學生注意力之后,再向學生播放水墨古風動畫短片《世外桃源》,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漁人的行跡,也可以利用電子課件向學生介紹陶淵明的生平、作品以及本文的寫作背景,引導學生結合特殊的時代環(huán)境和文章注釋來疏通課文。在這過程當中,需要進一步加強文言文當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以及重難點句子的講解。另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圍繞:發(fā)現(xiàn)桃花源—進入桃花源—辭別桃花源—再尋桃花源的線索來對文章進行深入的探究和學習。引導學生思考“漁人為何再也尋不到桃花源?”“負責借桃花源揭示了什么?傳達了怎樣的理想?”使學生在探究和思考的過程更好地感受和體會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深刻內涵。
三、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當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在開展文言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來代替?zhèn)鹘y(tǒng)的“填鴨式”教學。首先,教師需要在充分了解全班學生各方面學習情況的前提下將其劃分為不同層次,進一步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合作小組,并為小組學生安排難度適中的學習任務和實踐活動,引導和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和探究過程當中。另外,教師還需要全面加強對學生的關注,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對其進行有效的點評和指導,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加系統(tǒng)和完善地掌握文言文知識。
例如,在進行“出師表”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在課前了解一些諸葛亮有關的故事,如空城計、草船借箭、八陣圖等,在課堂上利用正確的語言進行講述。然后,教師再進一步向學生講解“表”這種特殊的文體,引導學生結合、寫作背景、課文注釋、《文言文詞典》《古漢語詞典》等來進行課文翻譯。在學生掌握了文章的大意和故事情節(jié)之后,引導學生根據(jù)形勢分析、提出建議、追述身世、表明忠誠的順序來進行文言文的深入學習,并讓小組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和探究交流的方式來掌握道、遺、為、無、行、益在不同句子當中的意思,并深入進行古今異義詞的學習。最后,教師再對學生的討論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分析和總結,并指導學生系統(tǒng)地進行文言文知識的歸納和復習。
綜上所述,教師首先要了解現(xiàn)階段的文言文教學目標,然后充分參考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學習能力、理解水平等因素,有針對性地對課堂教學方式、教學模式、教學內容進行全面創(chuàng)新改革。盡可能地引入先進的教學情景和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特點和規(guī)律,同時還能夠為中華文化的發(fā)展和傳承奠定良好的
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增民.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文言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探討[J].學周刊,2017(14):160-161.
[2]蔣光才.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困境及策略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2):54.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