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祖
摘 要:農村初中隨班就讀學生大多來自偏遠貧困山區。為了使其得到更好的教育,很多學校建成了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專門為其提供服務,但一部分學生不愿意去參加康復訓練。大部分隨班就讀學生由于自身缺陷產生了心理障礙,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處處受阻,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因此,關注農村初中隨班就讀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了解其心理發展狀況,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干預,使其心情愉快,自信樂觀地完成初中學習生活,是農村初中學校面臨的艱巨任務。
關鍵詞:隨班就讀;心理問題;干預策略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教育成為全體公民共享的權利,所有學生都有機會進入普通學校接受教育,普通學校必須接納所有學生,殘疾學生與正常學生分開進行教育的時代一去不復返。隨班就讀,從城市到鄉村,已成為殘疾兒童接受教育的慣例常態。
農村初中隨班就讀學生大部分來自偏遠貧困山區。由于經濟發展的落后,受到傳宗接代等封建思想的影響,很多智力或者身體有缺陷的人結婚后,生下的孩子也是殘疾的,智障兒童非常多,他們的教育成了當地的一大難題。為了使隨班就讀學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很多學校建成了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專門為隨班就讀的學生提供服務。
一、農村初中隨班就讀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1.生活環境因素
從小學升入初中后,農村隨班就讀學生就進入一種新環境,心里既興奮又忐忑。他們開始衡量自己是否有能力應付這種局面。由于平時對自己認識不足,害羞、不安、內疚、憂傷、失望等情緒迅速產生,于是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他們畏手畏腳,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學習的效果自然不會好。
2.自身因素
農村初中隨班就讀學生,由于智力、肢體殘疾等原因,在認知新事物、接受新知識和適應新環境時難度加大,而且極容易遭到其他同學的欺凌、嘲笑和冷漠,如果教師和家長不加以及時地指導,他們更容易產生情緒、行為、人格等方面的心理問題,從而陷入自卑與自我封閉之中難以自拔。
3.生活中的挫折和失敗
這是農村初中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隨班就讀學生由于從小就受到別人的歧視,不同程度地患有心理疾病,抗挫折的能力比較低,缺少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受不了批評。
二、農村初中隨班就讀學生心理問題的干預策略
為了幫助他們健康成長,重拾信心,健全人格,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使他們感到學校、家庭與社會的溫暖。作為老師,我們有責任在這一時期采取干預策略,以幫助隨班就讀的孩子們克服心理問題。
1.加強師生的溝通
隨班就讀學生的心理問題形成原因多種多樣,當然,解決方法也要因人而異。總的來說,應給予其無私的、長期的鼓勵與幫助,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所以,要矯正學生的心理問題,老師首先要成為學生的“朋友”,讓學生覺得教師是他的“哥們”。通過師生間的真誠溝通和鼓勵,消除對立情緒,并逐步融入周圍環境中,成為自身環境的主宰者和創造者[1]。
2.引導學生客觀評價自己
隨班就讀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因此要改變現狀,還應該從改變認識入手。要讓他們善于發現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成績。
3.積極引導隨班就讀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活動
學生心理問題產生之后,會覺得十分苦悶、孤獨和憂傷,固執地認為周圍的人都在鄙視、嫌棄和小看自己。為此,對于有心理問題的孩子,老師要培養隨班就讀學生的優勢項目[2]。另外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學校開展的運動會、藝術節和各種競賽活動,讓那些有自卑感的同學制作板報,收發作業,加大其與別人交流的密度,使其發現自己的長處,培養自信,學會正確評價自己。
4.學會積極地自我心理干預,用樂觀的態度面對失敗
要讓隨班就讀學生懂得,當面臨某種困難而感到信心不足時,應該進行積極的自我心理干預,要勇于對自己說“我能行”。人生之路,一帆風順者少,曲折坎坷者多,成功是由無數次失敗構成的。作為一個現代人,應具有迎接失敗的心理準備。世界充滿了成功的機遇,也充滿了失敗的可能。所以要不斷提高自我應對挫折與干擾的能力。其實,隨班就讀學生的心理問題并非洪水猛獸,只要學生能夠揚起自信的風帆,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就會發現生活中的美。教師在教學中要對隨班就讀學生進行積極引導:給予關愛,培養自信;走近個體,因材施教[3]。相信在老師的愛心引導下,隨班就讀學生的心理問題一定會被消除。
參考文獻:
[1]謝駿.隨班就讀學生心理問題解析[J].現代特殊教育,2015(11):70-71.
[2]王麗萍.在活動中培養隨班就讀學生的自信心[J].新課程(上旬),2017(4):35.
[3]王艷.激發隨班就讀學生學習興趣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13):100.
注:本文系甘肅省蘭州市2018年教育科研個人課題《農村初中隨班就讀學生心理問題及干預策略的研究》的研究成果。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