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鳳琴
摘 要:閱讀是培養學生理解能力、擴大視野、積累素材、提升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呼聲越來越高。那么,小學生閱讀如何實現“輕負高效”呢?對此展開了廣泛的實踐探索與研究。結合教學實踐,總結了構建“輕負高效”閱讀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閱讀;輕負高效;策略
在小學階段,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積累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想取得成效,開展高效的閱讀是最重要的途徑之一。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強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我國西漢時期的文學家劉向也說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一個強調“多讀”,一個強調“善讀”。我認為作為閱讀者首先應“善讀”,然后再“多讀”。因為“善讀”注重的是閱讀的方法和策略。在長期的教學中,我邊實踐邊研究總結,下面從幾個方面談談我積累的一些閱讀策略。
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使學生好讀書,實現閱讀的“輕負高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的興趣是學生開展閱讀活動的動力,那么,怎樣使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呢?在實際工作中,我采用螺旋上升的策略,對不同的年級采取不同的辦法。如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利用早讀時間或語文課前十分鐘,請6~8個小朋友到講臺上來練習說話。由于低年級孩子掌握的詞匯量有限,因此要求不高,只要用一兩句話講一講從第一天放學到第二天上學這段時間里的見聞即可;而且只要講得通順就能得到贊揚,用上好詞語就可以得到獎勵。二年級的時候,相應提高了難度,變成兩分鐘小故事,只有講得流利才能得到贊揚,用上好詞好句的會給予獎勵。在這個過程中,為了讓優等生帶動學困生,我會讓優等生分享他們的閱讀經驗,于是我會這樣引導他們:“你們講得這樣好,有什么秘訣嗎?請跟大家分享一下吧。”很多孩子都會說:“我是看書記住的。”因此,慢慢地,在這些孩子的帶動下,教室里的課外書多起來了,有的是家長給買的,有的是學生借來的。學生有了閱讀興趣,不需要老師提醒,通過課余時間主動閱讀的學生越來越多,從而實現了閱讀的“輕負高效”。
二、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使學生讀好書,實現閱讀的“輕負高效”
有了閱讀的興趣,選擇閱讀材料也很重要。市場經濟體制下,各種讀物琳瑯滿目,魚龍混雜,質量上良莠不齊。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為他們推薦一些優秀的、有代表性的作品。特別是一些名家名篇,或者在國際上獲獎的、富有童趣的、有閱讀價值的書籍。
小學生的知識儲備有限,教師又不能增加學生的課外學習負擔,因此,在推薦閱讀書籍的時候,我會根據學生的興趣傾向和知識結構,引導他們有選擇地去閱讀。低段閱讀淺顯的童話、寓言、兒歌、淺近的古詩,如《小紅帽》《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等,積累喜歡的好詞好句。中段閱讀著名童話、寓言、故事集、人物傳記、兒童文學,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愛的教育》。高段閱讀中外經典名著、中國古代四大名著、現代著作《城南舊事》、魯迅的《故鄉》等。這樣有目標、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去閱讀,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能取得較好的閱讀效果,又不會加重他們的負擔,從而有效實現了閱讀的“輕負高效”。
三、加強閱讀方法指導,使學生會讀書,實現閱讀的“輕負高效”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我看來,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閱讀方法指導有利于提高閱讀的質量和效率。首先,指導學生有序閱讀,閱讀文本前,先閱讀前言、后記、目錄、寫作背景、作者情況,對寫作的內容有個初步了解,為進一步閱讀打下基礎。其次,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書籍、不同的讀書目的及自我需要選擇不同的讀書方法。有的書只需要知道梗概的,瀏覽、泛讀即可;和語文教材相關的讀物則需要通讀、精讀;名篇名著則需要研讀。最后,讀寫結合以達到高效閱讀。引導學生做批注,積累好詞好句,寫讀書筆記或讀后感,使學生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此外,在精讀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教給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自我解疑的閱讀方法。如閱讀《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這篇課文時,在自主閱讀時,學生讀到“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時非常迷茫,他們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好好的土地為什么要放棄呢?這時我并沒有直接告訴他們答案,而是引導他們通過查閱課外資料、閱讀課文來找到答案。有的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發現,19世紀50年代,“華盛頓特區”的白人領袖想購買美國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領地。這是當時印第安人酋長西雅圖給白人領袖回信中的話。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理解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都是語文工具性的體現,而這些能力的培養對于老師來說是教學的難點,對于學生來說也是學習的難點,而閱讀是解決這些難點的有效途徑。只有好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策略,閱讀才能事半功倍,達到“輕負高效”。為此我對指導學生“輕負高效”閱讀展開了廣泛的實踐探索。本文是近年來我探索實踐的經驗所得,為相關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實證依據。
參考文獻:
[1]李紫婷.輕負高效“六步式”教學模式[J].課程教育研究,2017(37):147.
[2]張曉麗.如何打造輕負高效的優質課堂研究[J].亞太教育,2016(24).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