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珠 杜有林
摘 要:數學學習是一個不斷探索、升華認知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新穎的數學實驗、創設數學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歸納概括出數學概念,以開闊學生數學學習視野,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主要探討了數學實驗對于初中數學學習效率提高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數學實驗;學習效率;探索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有利于學生積極接受和消化數學知識。除此之外,還需要學生有動手實操的過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加強數學實驗教學,可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那么如何借助實驗提高效率是本文探究的重點。
一、巧借數學實驗,支持數學概念教學
數學概念是比較抽象的知識。而在教學中借助實驗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可以讓學生有效地理解數學是一個充滿探索的過程。通過親身體驗得出結論,從而提升對數學的理解。
比如,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初二上冊“三角形的內角”這課,教學目標是讓了解三角形的內角,會用平行線的性質與平角的定義證明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在證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通過各種方式組內討論證明探究,以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培養為主。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既有獨立思考的機會,又有小組協作的機會。以小組實驗形式讓學生了解數學概念和性質,實驗證明,不失為一種實現高效課堂的好方法。
數學實驗能夠通過具體的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數學概念、性質,在親身實踐的基礎上加深對于概念、性質的理解,提升數學能力。
二、巧借數學實驗,引導習題解法探索
很多的數學習題是能夠通過操作性的實驗進行處理和解決的,通過實驗操作,將看起來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地,這樣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讓數學更加貼近生活。
比如,人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下冊關于“三角形”知識之后的一個基本題:下列正多邊形中,能夠鋪滿地面的是()(A.正八邊形、正方形B.正五邊形、正八邊形C.正六邊形、正三角形D.上述三種情況均不能),學生可以通過實驗進行驗證,首先讓學生自行準備好正方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正三角形、正八邊形的卡片,然后讓同學們根據選項以及題目要求,自己去拼,看哪個組合可以正好鋪滿完整的課桌的面,最后在實驗之中學生就會發現:答案選C.通過實驗,學生總結的方法是:能夠鋪滿地面的圖形,即是能夠湊成360°的圖形組合,各個組合實驗后就能夠得出正確的結論。匯總后,教師也可以對題型進行變形,做適當的思維訓練。
數學實驗用在習題鞏固上,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習題解法的探究,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數學應用題目,發散學生數學思維,在實驗中提升學生自主探究的數學能力。
三、巧借數學實驗,發現數學結論總結
新課改要求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很有幫助。如果僅僅讓學生根據教學內容思考,不僅會讓學生感到困難,也會難以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因此教師創設一個實驗,通過直觀的教具演示,并且讓學生參與教具的操作,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比如,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七年級下冊“認識垂線性質”教學課,教學目標是歸納垂線的兩個性質,這樣的性質教學的方法之一就是實驗法,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過程。教師應該讓學生動手操作:學生拿出相交線模型旋轉,引導學生從角的變化過程中體會垂直與角大小的關系。一個實驗,通過這些簡單的教具,運用到學生的動手操作中去,能夠證明其中的性質,這樣的直觀演示,能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更好地打造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實驗能夠帶動學生親身經歷動手操作的過程,在過程之中明確其中的結論,這樣的實驗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結論,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培養綜合能力。
四、巧借數學實驗,解決生活中問題
實驗能夠讓學生獲得更清晰的思路,實驗的過程就是從發現、解決、探究、得出結論的過程,而生活中的許多問題是與數學相關的,利用數學知識與實驗相結合能夠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比如,某同學過年時總共收到5000元的壓歲錢,如果存入銀行的話,存3年,會收益多少?如果存期是1年,年年存,3年后收益又會是多少?這是生活中常見的問題,正好可以結合教材中所學“儲蓄”的知識,讓學生走訪銀行,進行實地調查,詢問銀行人員當時的利率是多少,了解利息和利息的計算方法,這樣的實驗過程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欲,以后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總之,學生在操作實驗學習中,動手動腦、腳踏實地、有本有源地自主探究學習,它真正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數學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探究精神、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作為一名初中數學老師,應該靈活運用數學實驗,促進數學教學。
參考文獻:
[1]尤曉珍,黃陸珍.實驗融入數學課堂:對初中數學實驗教學設計的策略探討[J].數學教學通訊,2018(14):62-63.
[2]賈永亮.淺議初中數學實驗與學生數學素養:以“圖形的運動”為例[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7(24):69-70.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