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世玲
摘 要:家庭和幼兒園是幼兒啟蒙教育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對幼兒教育有極大的影響。隨著現代社會教育意識的不斷提升,對學前幼兒園的教學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在不斷強化家庭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發揮的重大作用。家園共育模式是現在素質教育中萌生的一種新式教育模式,要求家庭和幼兒園之間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家庭和幼兒園應該通過合理化、人性化的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共同完成幼兒啟蒙教學。本文就幼兒教育中的家園共育模式進行探究。
關鍵詞:幼兒教育;家園共育;模式
幼兒階段是孩子學習知識、接觸外界、行為習慣、思想方式形成的重要階段, 家庭和幼兒園是幼兒學習的主要場所。家園共育模式將家庭和幼兒園的資料充分結合,以最完善的共育方式共同完成幼兒的教育,為幼兒教育奠定穩固的成長基礎。
一 家園共育模式概述
幼兒教育中家園共育模式是指家庭和幼兒園雙方通過相互溝通、配合和合作共同完成幼兒教育。在幼兒的教育過程中,家庭和幼兒園都各自發揮自身的作用 ,既有相互配合,又能互補不同的教學方式,而不是僅僅依靠家庭或者是幼兒園單方面的力量來對幼兒進行教育。對學前孩子來說,家庭和幼兒園是生活的兩個主要活動場所和學習知識的空間,只有家長和教師有一個相互配合、積極合作和主動溝通的關系,才能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孩子在愉快的環境中接受更多的知識,有很好的成長。
二 家園共育模式在幼兒教育中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幼兒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重視,如何做好學前教育,為孩子以后長遠的學習和成長打下扎實的基礎,已經成為每個家庭和每位教師關注的焦點。家園共育模式教育是現代幼兒教育的一個突破口,幼兒教育是家庭和幼兒園共同作用的結果,家長和幼兒園教師應本著尊重、平等和合作的原則,在幼兒教育上相互配合、相互協作,共同實現孩子的教學目標。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于社會經驗幾乎為零的學前孩子來說,家長是最親近的人,最信任的人,也是孩子獲取知識的來源。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中,家長總覺得學習教育是學校老師的責任和義務,與家長沒有太多直接的關系。但隨著教育意識和觀念的概念,家長也開始意識到自身在幼兒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家長應積極主動配合老師的教學任務和安排,及時反饋孩子的學習接受情況,便于老師靈活調整教學方式。同時,家長應結合孩子的情況,對幼兒園的教學進行補充教育,帶領孩子學習了解在幼兒園沒有辦法接觸和學習的東西,比如多帶孩子去“動物園”“海底世界”“主題公園”了解大自然、學習動物世界等,從而不斷擴寬孩子的知識面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二)老師是幼兒學習成長的重要窗口
幼兒教育因學習年齡的原因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這要求幼兒園教師要英才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完成幼兒教學。同時,幼兒園的老師對于學生來說不僅僅只是老師的身份,很多時候老師是作為孩子的“朋友”或者是“哥哥姐姐”相伴在學習之路上。老師應該多學習不同年齡孩子的特征,充分理解孩子在不同情況下的反應,給予孩子更多的幫助和關心,在此基礎上開展優質教學,成為孩子的好朋友,也成為家長值得信任的教師。比如,當孩子出現哭鬧等情緒時,老師應耐心去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給予鼓勵、陪伴,讓孩子盡快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并及時與家長溝通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
三 家園共育模式的特點
(一)配合統一,提升教學
在幼兒教育中,家園共育模式要求家長和老師不是對立的,而是配合統一,共同完成教學目標,提升教學效果。家庭和幼兒園都是孩子教育的中心,在幼兒教育中處于平等地位,兩者應高度配合共同高效地完成教育。
(二)資源整合,互補互助
家庭和幼兒園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其資源處于相對獨立不交叉的狀態,這為教育的開展提供很大的便利。家園共育模式要求家長和老師能夠充分整合資料,互利互補,取長補短,讓孩子能得到更綜合全面的教育。
(三)英才施教,個性教育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不同的性格、愛好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家園共育模式能讓家長和老師結合孩子自身的特點,英才施教,注重個性特長的培養。
四 幼兒教育中家園共育模式開展的途徑
幼兒教育中,家園共育模式的開展要求家長和老師必須相互信任,積極配合,主動溝通,雙方就孩子的教育上能虛心聽取對方的意見,并積極改正。老師應就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情況及時反饋給家長,家長應就老師反應的情況給到孩子鼓勵,或者幫孩子改掉不好的習慣。同時,家長應主動參與學習的親自活動,增進與孩子的互動,對老師布置的任務積極反饋,主動配合老師開展教學。
五 結語
幼兒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其受教育程度和受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他們未來的成就。在幼兒園教育中,家園共育模式能幫助家長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同時,有利于老師教育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廖麗娟.幼兒教育中的家園共育模式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48):35-36.
[2]萬春.農村幼兒園“家園共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基礎教育論壇,2019(30):37-40.
[3]張學圣.移動互聯網助力幼兒園家園共育[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