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昱
【摘 要】本文闡述高職會計專業文化內涵與特征,論述高職會計專業文化建設意義,提出高職會計專業文化建設策略:增強會計專業文化建設自覺性,構建會計專業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全方位開展會計專業文化建設。
【關鍵詞】高職? 會計專業? 文化建設? 內涵? 特征?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2C-0050-02
職業教育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在高職院校規模教育向內涵教育發展轉型背景下,專業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其中,專業文化建設是專業建設的靈魂,有助于增強專業教育的有效性。文化是推動國家繁榮富強、民族興旺的主要力量。任何一項偉大的事業的背后都存在一種支撐這一事業并維系著事業成功的無形的文化精神。隨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頒發,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被放在一個更加緊迫和重要的位置。高職院校是職業教育重要的人才培育之地,有責任夯實文化基礎,建設文化精神家園,通過文化感染、熏陶學生,使學生成為德才兼備、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人才。因此,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文化建設十分重要,不僅是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學生未來專業化、職業化發展的需要。基于我國在會計專業相關研究上多集中于社會、企業層面的理論研究,缺乏針對會計專業文化的研究與關注,本文以高職會計專業為研究對象,分析高職會計專業文化內涵和特征,明晰高職會計專業文化建設的意義,提出高職會計專業文化建設策略。
一、高職會計專業文化內涵與特征
(一)高職會計專業文化內涵。綜合高職院校辦學特點、文化多樣化要求、會計行業工作需要等三方面訴求,高職會計專業文化內涵包括:務實、創新、誠信、嚴謹。“務實”是指以高職會計專業教育目標為基礎,開展專業化訓練模式,增強學生核算能力,并且在此過程中培育學生良好的工作態度,諸如愛崗敬業、服務意識、管理能力、決策能力等,促進會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創新”是指會計人員應適應時代的變化,在變化中通過自身能力開拓創新,謀求自身立足之處。高職院校應培育學生創新能力與意識,增強學生適應崗位工作能力,使學生具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在會計工作中不斷創新技術與工作方式。“誠信”則要求會計人才具有高尚的品質,在會計工作中做到誠實守信、兢兢業業、不做假賬,在會計賬面處理上應以實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則開展工作,精準地記錄往來會計事項。“嚴謹”是指會計人才在工作中應細心、認真、負責、堅守原則。會計人員每天都要與金錢打交道,應具有嚴謹的工作態度,能夠以平常心對待工作,以高尚的職業素養完成本職工作。
(二)高職會計專業文化特征。具體如下:
1.習得性。學生會計專業文化是通過后天的教育、學習、熏陶之后獲取的。會計人才在工作開展中對經濟管理數據的收集、分析、記錄、算賬等能力、素養,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系統性、全面性的會計專業教育獲得的。即教育領域通過組織相關專家、學者對會計行業、會計專業進行研究,對已有會計經驗進行總結、歸納等,將精選的內容納入教育系統中,為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會計專業教育,進而培育學生成為專業化會計人員而實現的。
2.適應性。會計專業文化適應性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會計專業文化之所以得到延續、發展,是因為其是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下生成的,與人們對社會發展訴求相符,能夠與不同的國家、組織、機構文化相適應。另一方面,會計專業文化在會計行業中得到一定的認可,即會計管理人員、會計人員等對會計文化形成一定的認同感,通過對會計文化的信奉得到工作歸屬感,在會計文化的熏陶下自我調整,使會計文化更好地適應群體文化。
3.強制性。會計專業文化是在社會發展體系下生成的一種文化,該文化對會計從業人員具有一定的引領作用,它是強制性的,能夠更好地規范會計從業人員工作模式。會計工作的特性要求會計人員具有嚴謹、誠信、務實等文化精神,通過這些精神促進會計工作的順利開展,規范會計人員工作,進而提高會計工作質量。會計專業文化的強制性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客觀地影響著每一個從事會計事業的個體,并且得到會計人員的認同,使會計人員必須根據會計專業文化進行工作。
二、高職會計專業文化建設意義
在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融入會計專業文化建設,能夠以文化為導向,感染、熏陶學生,增強學生道德素養,進而培育學生職業素養。因此,高職會計專業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具體體現如下:
首先,會計專業文化的建設,能夠為高職會計專業提供一套完整的觀念教育體系,彌補高職院校制度柔性管理過程中的缺失。會計專業文化內涵精準、系統地表現了會計從業人員的工作態度、個性、風格等,有利于改變以往會計人員工作過于刻板的形式,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育。
其次,將會計專業文化內涵導入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能夠以文化為導向,增強學生自律、自覺意識,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中尋求快樂,更好地意識到會計專業的存在意義,知曉自身未來崗位文化需要,進而培育高尚的人文素養。
最后,以會計專業文化內涵為導向,促進會計專業文化建設,能夠增強師生凝聚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帶動師生教學與學習情感,使師生在互動中更好地理解會計專業知識,進而促進學生良性發展。
三、高職會計專業文化建設策略
(一)增強會計專業文化建設自覺性。認知是行動的先導,只有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意識到會計專業文化內涵的重要性,才能促進會計專業文化內涵在會計專業體系中落實。當前高職會計專業教育中較為重視會計技能教育,在會計專業教學中著重為學生講解書本課程知識,重視培養學生會計核算、信息資源收集整合能力,忽視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導致學生人文素養較低。對此,高職院校應提升對會計專業文化建設的認識,意識到會計文化教育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實現文化教育與技能教育相融合,即將文化教育貫穿技能教育的方方面面,讓學生在學習技能知識的同時,更好地領會會計行業的文化內涵,進而培育高尚的職業素養。同時,高職院校領導應向教育工作者普及會計專業文化建設的意義,將會計專業文化建設落實到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意識中,進而促進會計專業文化教育的開展。
(二)構建會計專業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會計專業內涵是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提煉、沉淀出來的,故而,會計專業文化建設需要遵從長效、持續原則,避免文化開展短期化形式的出現,這就需要構建會計專業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以規范化、系統化、全面化的長效機制,促進會計專業文化的普及。制度是一切行為、活動的引領,構建科學化、系統化的制度,以制度引領會計專業文化的實施,能夠達到教育潤物細無聲的成效。在會計專業文化長效機制構建中,應立足社會發展需要和高職院校辦學特色,結合會計崗位工作實際情況和會計專業教育模式,依據學生實際情況,細化條款,增強制度的針對性。
(三)全方位開展會計專業文化建設。要從會計業精神文化建設、物質文化建設、教育文化建設、職業文化建設等方面全方位開展會計專業文化建設。
一是會計專業精神文化建設。會計專業文化建設目標是培育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型人才,不僅要具有專業化能力與技能,更應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職業道德,成為社會發展需要的復合型人才。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理念是以服務社會發展為教育導向,通過產學研教育方式,為社會發展培育適合的人才,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因此,在會計專業文化建設中,應立足會計崗位工作需要,培育學生誠實守信品質,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做假賬,彰顯會計專業教育的有效性。
二是會計專業物質文化建設。在素質教育理念下,環境育人思想理念被提上日程,即通過物質文化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在潛移默化中引領學生,增強學生學習熱情,進而增強學生人文素養。例如在會計專業教育中,為學生布置寬敞、舒適的教室環境,配備一流的實訓場地,為學生實踐能力培育提供平臺;在校園環境中,借助雕塑、畫廊等形式,烘托校園藝術氣息,增強專業文化建設,提升高職會計專業教育質量。
三是會計專業教育文化建設。受到傳統教育弊端的影響,教師在講解會計專業理論知識時,大都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影響到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會計專業文化教育中,應轉變教育文化氛圍,以多元化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教育文化氛圍,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通過文化的教育,更好地理解會計崗位發展形勢,進而增強道德素養。例如在會計專業文化教學中,以啟發式、體驗式、討論式教學模式為導向,增強學生參與興趣。
四是會計專業職業文化建設。在會計專業文化建設中,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職業文化氛圍,通過職業教育模式,增強學生職業素養、職業道德,使學生領悟會計專業教育的真諦。在會計專業職業文化建設中,高職院校應加強校企合作,通過校企合作模式,與附近企業開展訂單式人才培育模式,借助企業理論,以企業文化為導向,一同構建會計專業職業文化,凸顯職業文化的針對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以文化為導向開展的會計專業教學,是對以往會計專業教學模式的一種補充,不僅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教育,而且通過文化引領增強學生道德素養,培育學生職業素養。因此,在高職會計專業教學中,應重視會計專業文化建設,實現專業技能與文化教育相融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豐富學生會計專業知識體系,進而培育、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楊滿福.儒家價值觀對職業教育發展的影響及其超越[J].教育研究,2019(2)
[2]李華.基于融文化視域下高職院校實踐育人模式的改革與實踐——以會計專業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9(1)
[3]張美玲.高校會計專業在校生職業判斷能力培養的實證研究[J].中國法學教育研究,2013(9)
[4]高楚云.財經類職業院校會計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思考與實踐[J].納稅,2018(17)
[5]盤洋華.高校會計專業誠信教育的途徑探討[J].廣西教育,2018(9)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