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冰心 張海燕


【摘 要】本文論述“院園協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以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與北京中關村軟件園、南寧市高新區工業園合作為例,提出建立“院園協同”創新創業體系、搭建“院園互通”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構建創新創業制度與經費保障體系等對策,提升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素質。
【關鍵詞】高職院校? 院園協同? 創新創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2C-0182-02
創新創業教育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改革形勢所趨。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要求各高等學校轉變與更新教育思想和觀念,尤其是要著力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與意識,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改革浪潮下,實踐探索“院園協同”型創新創業教育,對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位于南寧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毗鄰多個高新技術產業園,開展“院園協同”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具有先天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和人才優勢。2015年始,學院與北京中關村軟件園、南寧市高新區工業園精誠合作,“院園”協同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有效增強了高職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與能力。
一、“院園協同”創新創業教育做法
(一)頂層設計。近年來,學院堅持“開放、共享、協同、創新”理念,構建“院園協同”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搭建“院園協同”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制定“院園協同”創新創業制度與管理辦法,提供配套經費保障。
1.建立“院園協同”創新創業體系。“院園協同”創新創業體系主要涵蓋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教學模式。首先,課程體系建設是基于“互聯網+”大背景,學院與中關村軟件園、高新區工業園合作共建了由通識教育課程、專業教育實踐課程、創業特訓課程、創業孵化課程構成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其次,師資隊伍建設主要是采用學院專業教師與園區職業導師相結合的方式,打造高水平、雙導向創新創業師資隊伍。最后,按照線上線下、院園交替的主體思路構建教學模式,開展雙軌制創新創業教學。
2. 搭建“院園互通”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學院組建了以教學名師工作站、創新創業工作坊、大學生科技社團、合作企業大師工作室以及院園共建的創新創業實踐中心為主的雙創平臺,為師生開展創新創業提供便利條件。
3. 構建創新創業制度與經費保障體系。為保證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學院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例如學分轉化制度、大學生創業園管理辦法、大學生創新創業管理規定等,同時學院每年劃撥30萬元學生創新作品立項經費、60萬元“院園協同”創新創業體系建設經費、300萬元創新創業工作坊建設經費,共計390萬元的經費來支持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開展。
(二)實施路徑與內容。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立足頂層設計,按照“B(園區)to B(學院)”“B(學院)to C(教師)”“C(教師)to C(核心學生團體)”“C(核心學生團體)to c(普通學生)”的路徑具體推進。
1.課程體系。學院在創新創業的第一階段開設創新創業通識教育課程,第二階段開設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融合實踐課程,第三、第四階段分別為創業特訓課程、創業孵化課程,以循序漸進、步步遞增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并提高其創新創業能力。
其中,通識教育的課程內容主要有互聯網思維、創新思維、創e堂,與專業融合的創新方法論課程內容主要有車庫方法論、精益創業,創業特訓的課程內容主要有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特訓課程,創業孵化的課程內容有創業云孵化與創業落地孵化。以上四類課程均以“理論+實踐”“線上+線下”的形式呈現。
2.師資建設。學院與中關村軟件園、高新區工業園通力合作,共育創新創業師資,主要做法是共同開展師資培訓、共同打造“理論型與輔導型”“講座型與實踐型”“引導型與陪伴型”師資隊伍,共同成立創新創業專家委員會,共同建設創新創業導師庫,學院與園區的創新創業師資力量形成共同發展的合力。
3.教學模式。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我院形成了具有電力學院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如企業大講堂模式、“雙導師雙課堂”模式、“樂學”模式。企業大講堂模式即以大講堂的形式,在企業向學生普及創新創業教育精神及相關理論知識,目前頗有規模和名氣的是雨林空間創業大講堂。“雙導師雙課堂”模式即企業與校內導師、線上與線下課堂、校內與企業課堂相互交替并存的一種教學模式。“樂學”模式是指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用所學”,在“用”過程中服務社會,在“用”過程中“樂學”,以“樂學”促創新,以“用學”促創業的教學模式。
二、“院園協同”創新創業教育成果
(一)學生技能競賽成績優異。2015年,共有7103人參加學院各種專業技能競賽,占在校生71.5%;455人次獲得省級以上技能競賽獎勵92項,其中全國性一等獎9項。2016年,共有8000人參加學院各種專業技能競賽,占在校生79.4%;365人次獲得省級以上技能競賽獎勵125項,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8項。
(二)學生創新作品成果豐碩。2015年學生設計作品獲省級以上創新設計獎勵49項,申報著作權或專利23項。2016年學生設計作品獲省級以上創新設計獎勵42項,申報著作權或專利27項;其中有2個優秀作品(戶外移動式喂料機器車與趣味人力腳踏發電車)在2016年全國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意創業作品展中進行演示,獲得一致好評。
(三)學生創業成功案例。具體如下。
案例1:電力服務農業,創業反哺大山。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專業2013級學生李某,系學院大學生創新工作室第三任理事長,2016年大學畢業后成立南寧祿成鴻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租用家鄉流轉荒廢土地100余畝,進行現代化生態循環經濟農業創業。現一邊創業一邊反哺學院,與學院合作建立創業孵化基地,擔任大學生創新工作室社團創業指導師,并積極在其都安生態農業基地籌建學院校外創新創業實習基地。
案例2:活學活用,自主創業。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2016屆畢業生陸某。2015年6月回到家鄉開辦美容美發店,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迅速將該店員工人數擴大到兩倍,不到三個月時間,該店開始盈利。2015年7月,憑著特有的商業嗅覺,在廣東佛山市與人合伙開辦了團結家具廠,產銷一體化,同時在佛山開辦一家韓國技術的美容美發店以及一家團結便利超市。陸同學短短一年內開創3家門店,成為管理類學生自主創業的榜樣。
案例3:自立自強,開創事業。常某是學院電力系統自動化專業學生。大學期間,他自立自強、樂于創新,先后榮獲南寧市“優秀志愿工作者”、自治區“三好學生”、全國鐵路優秀青年志愿者等稱號,并于2015年獲得“中國自強之星”稱號,是唯一獲此榮譽的廣西高職院校大學生。常同學現就職于廣州環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任電氣運行操作員兼班長,他長期以來自強不息,立足本職崗位,開創了自己的一番事業。
【基金項目】2017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基于精益創業方法論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GXGZJG2017A054)
【作者簡介】康冰心,女,河南商丘人,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碩士,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