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一帶一路”視域下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的轉型發展,闡述高職英語教師轉型的背景,分析高職英語教師知識結構單一,教學理念陳舊,自身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提出教師應培養自主轉型發展意識,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赴企業實踐鍛煉,拓展專業知識,學校建立長效激勵機制等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 公共英語教師? 轉型發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2C-0086-02
隨著職業教育的國際化發展,很多高職院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辦學,這對英語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融入學生培養中,創建突出職業特色的行業英語應用型課程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是行業英語人才培養的當務之急。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轉型是人才培養結構變化的必然要求。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自當以此為契機,通過掌握一定的跨學科知識,實現自身知識結構的調整和完善,從而實現從公共英語教師向行業英語教師轉型,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高職院校英語教師轉型背景
高職英語課程是為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標服務的,不僅要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實際使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用英語處理與未來職業相關業務的能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單純的基礎英語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已經不能滿足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需求了。高職英語教學分為兩個階段,即基礎英語階段和行業英語階段,兩階段教學內容自然銜接,行業英語是基礎英語的延續和拓展,與行業工作崗位聯系更緊密,更能凸顯職業性。行業英語的教學從屬性上劃分,雖然屬于英語教學范疇,但對高職公共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高職公共英語教師不僅掌握基礎英語的知識和技能,能夠進行基礎英語的教學,還應具備某一行業的專業英語知識,并逐步向行業英語教師發展轉型。因此,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向行業英語教師轉型發展是高職教育在新時代對英語教師提出的要求,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應多關注市場需求以及社會發展,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構建,強化自身發展意識,以便快速適應高職教育發展的時代需求,成功轉型。
二、高職院校英語教師面臨的困境
(一)高職英語教師現狀不容樂觀。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師隊伍中,絕大多數教師大學畢業后直接進入高職院校任教,雖然有較為牢固的語言理論知識,但走上工作崗位后,只專注英語語言本身的教學,幾乎沒有涉獵其它方面的專業知識,缺乏自身職業發展意識。因此,在職業教育國際化、職業教育專業化改革的大趨勢、大背景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師的發展空間受到很大的限制,特別是很多高職院校大幅度縮減公共英語課時,把公共英語推到了“邊緣化”的境地,“去英語化”的趨勢也越發嚴峻,高職英語教師的生存現狀堪憂,后續的專業發展也得不到學校的重視,英語教師對專業發展方向感到迷茫。
(二)高職英語教師知識結構單一,教學理念陳舊。目前,高職英語教學更強調的是公共英語教學為專業課或專業群服務,堅持語言與專業相結合的原則,要求將公共英語知識與專業知識無縫對接、深度融合,從而實現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向專業或行業英語教師轉型。然而想要專業英語課堂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就要求專業英語教師對所上課程的專業知識有基本了解,還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融合現代高職教育新理念,這樣才能避免以前“填鴨式”的教學,讓專業英語課堂煥發出生機。但所有這些情況都是目前高職英語教師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三)高職英語教師自身內生動力不足。在許多高職院校,大多數英語教師是中青年女教師,她們除了教學工作外,把很大一部分時間都放在家庭上,忽視了自身的職業發展,對轉型發展的認知不夠,存在自身內生動力嚴重不足的情況。據筆者了解,除了學校沒有鼓勵英語教師轉型發展的長效激勵機制外,許多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安于現狀,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明確的規劃,大多都把目標定在退休前能評上副高職稱即可,因此認為高職教育的很多改革舉措只與專業課程相關,和公共英語并沒有多大的關聯,認識不到職業發展的需要,沒有公共英語被“邊緣化”或“去英語化”的危機意識,也就不能積極主動尋求轉型發展。
(四)高職院校生師比例不合理。合理的生師比是營造良好課堂教學環境的基礎。但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仍有至少119所學校生師比大于教育部規定的18∶1的合格標準,大多數院校是30∶1的比例。許多高職院校的英語課程都是采用大班上課(一個班80人至100人不等),課堂上學生不能充分發言,老師的注意力也會過度分散,不能及時了解每一位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學效果很不理想,教師的教學成就感、獲得感得不到滿足。
三、高職公共英語教師轉型發展的途徑
(一)培養自主轉型發展意識。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的轉型發展固然離不開學校及社會的大力支持,但其自身對公共英語課程的緊迫感和危機感也要有所感知,應主動培養自主轉型發展的意識,從而做好充分的轉型發展準備。比如要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怎樣定位自己的專業方向,要認真思考在轉型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以及深入分析應對的辦法,這樣才能有意識地尋求學習的機會,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專業素養,增強專業發展的信心。
(二)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時代在瞬息萬變中不斷發展,如果一味墨守成規,終將被時代淘汰。英語教育也是如此。在高等教育國際化大環境下,高職教育也在走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道路,并不斷地尋求與國外高職院校聯合辦學,提出了一系列高職教育新方法,如任務驅動教學法、混合式教學法、行動導向教學法、教學做一體化以及理實一體化等,對高職公共英語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這就使得高職公共英語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不斷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不斷注重對這些高職教育新方法的學習和研究,把這些新模式、新方法應用于實際的教學過程中。
(三)赴企業實踐鍛煉,拓展專業知識。公共英語教師要實現專業化發展,提升專業英語的教學實踐性和趣味性,最行之有效的途徑是赴企業實踐。高職英語教師通過赴企業鍛煉,可以與企業生產一線的人員交流學習,拓展專業知識,能深入了解校、行、企三者之間的關系,了解企業人才培養規格,并把在企業一線學到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引入課堂,為專業英語課堂教學積累經驗。同時還可以與企業合作,把一些企業的真實項目引進課堂,作為學生的畢業設計課題,從而提高英語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更為后續的轉型發展奠定基礎。
(四)學校建立長效激勵機制。高職院校英語教師轉型發展離不開學校政策的支持和制度保障。學校應在英語教師發展轉型的過程中,為英語教師提供政策引領,出臺相關政策,制定相關培訓計劃。如讓英語教師和專業課教師結對學習,并給專業課老師一定的課時補助;聘請專家開展為英語教師解讀行業知識的講座;制定英語教師轉型發展的評價標準等。有了學校的這些制度保障,才會消除英語教師在轉型發展過程中的迷茫和無助,才能使得公共英語教師投入更多精力到轉型學習中來,促進公共英語教師的可持續發展,助力英語教師成功轉型。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應在高職教育目標的指導下,利用高等教育轉型的契機,結合所在院校的實際情況,樹立主動轉變的意識,通過專業化發展,獲取一至兩門感興趣的專業課程知識,將英語語言知識與學生的專業有機銜接起來,并以公共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為契機,積極尋求適合自身發展的轉型之路,以求實現順利轉型。
【參考文獻】
[1]劉黛琳,盧麗虹.論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師發展[J].中國外語,2012(4)
[2]高查清,季舒鴻.EGP&ESP對高職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2010(3)
[3]程穎.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途徑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0(5)
[4]王賓香.ESP視角下的公共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實證研究[J].高教探索,2016(3)
[5]王守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教學能力[J].外語界,2010(5)
[6]甘正東.反思性教學:外語教師自身發展的有效途徑 [J].外語界,2000(2)
【基金項目】教育部職業院校外語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2019年度職業院校外語教育教學研究立項課題(FLEC061)
【作者簡介】文艷玲(1975— ),女,湖南永州人,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職英語教學。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