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芳
摘 要: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培養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基礎課程。文章剖析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采用網絡和課堂混合式教學方法、調整教學內容、優化評價制度、實施分層教學、用比賽促進教學等教學改革措施。
關鍵詞: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計算機應用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1-0007-01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有重要的意義。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是人們在生活與工作中會經常用到的,同時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敲門磚。“計算機基礎”是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的公共基礎課程,是培養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基礎課程。然而,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實際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學生所學與社會需求脫節等。本文剖析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教學改革措施,以期為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落后,缺少和學生的互動。在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一般都是采用教師操作計算機和投影儀的方式授課,教師缺乏與學生的互動,沒有實現真正的信息化教學。同時,由于課堂時間有限,理論課和實踐課不能同時進行,且時間間隔太久,所以很多學生上實踐課時容易遺忘在理論課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因而無從下手,不會操作。(2)課程內容的更新與實際應用之間存在矛盾。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速度較快,其軟硬件不斷更新升級,但是教材的編寫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教材內容更新速度往往跟不上計算機的發展速度,學生學到的往往是幾年前的知識,以致所學知識與社會的現實需求脫節。(3)考核方式簡單。高職院校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一般采用“無紙化”考核方式,學生做完提交后就顯示分數,然而這分數并不能代表學生的實際水平。雖然很多學生通過了計算機等級考試,但是其實際應用能力并不強。很多學生通常是按照上機指導進行操作,不會舉一反三,這間接阻礙了其思維能力的發展。(4)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學生從小學到初中、高中,學校都開設計算機課,所以他們操作計算機比較熟練。由于地域特點,筆者所在高職院校中的少數民族學生較多,這些學生的學習效率會低一些,因為他們中的一些人剛剛接觸計算機,學習和操作起來有些困難。所以,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5)部分教師的教學素質提升緩慢。部分老教師多年教授計算機課程,甚至有些學校的教師同時教授幾門課程,他們憑經驗授課,不再鉆研教材、教學方法,而計算機知識更新快,所以他們常用陳舊、復雜的方法解決問題,使學生所學知識與社會需求脫節。
二、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1)采用網絡和課堂混合式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雖然有不少先進之處,但是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所以教師必須改進教學方法。而網絡和課堂混合式教學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而且很多老師也比較認同。例如,教師利用慕課、SPOC等在線開放課程開展教學,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課前,教師可以設置一個小測驗,只要學生打開手機操作就能快速完成。這種方式利用了學生的碎片時間,打破了學習地點的限制,而且教師能夠迅速、精確地收到學生的學習反饋信息。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對教學進行適當調整,并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使學生所學知識更牢固,動手能力更強。(2)調整教學內容,增加前沿知識。高職院校注重向社會輸送技術型應用人才,因此,教學中需重點考慮教材的實用性,需要對原有內容進行合理調整,將更多的新知識、新技術融入教學,以拓寬學生的視野。例如,教學網絡基礎知識時,教師可以適度講解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信息加密技術等內容,幫助學生了解前沿的計算機知識。(3)優化評價制度。教師應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堅持自評與他評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平時成績)和終結性評價(期末成績)相結合,并加大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考核比例。(4)實施分層教學。教師可以按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將其分為A、B兩組,對學生因材施教。B組為基礎組,A組將加大學習難度,以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使每個學生的水平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對A組學生可以采用競爭評價法,對他們高標準、嚴要求;對B組學生可以采用激勵評價法,鼓勵他們向更高層次發展。同時,教師要加強分層教學宣傳,引導不同層次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平衡心態,向更高的目標邁進。(5)用比賽促進教學。為了消除“重科研、輕教學”現象,高職院校可以利用比賽促進教學,鼓勵教師帶領學生參加各種計算機技能大賽,進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
三、結語
深化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是一項勢在必行的工作,教育工作有其獨有的復雜性、創造性,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應抓住實踐性、實用性,以學生為中心,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評價方式等多個方面進行改革優化,借助互聯網技術手段,因材施教,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徐健,張寧.“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探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06).
[2]張俊杰.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分層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