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學齡前兒童的人數激增,對幼兒教育行業從業者的要求不斷提高。學前教育專業是為幼兒教育行業輸送人才的主要途徑,學前教育專業的辦學質量直接影響著幼教行業人才的質量。學前教育專業男性長期處于附屬地位,只有人才的均衡發展才能促進行業發展。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幼兒教育;男性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030-02
隨著我國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我國學齡前兒童的人數激增,對幼兒教育行業從業者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學前教育專業是為幼兒教育行業輸送人才的主要途徑,學前教育專業的辦學質量直接影響著幼教行業人才的質量。家長們受“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走好人生的第一步”等思想的影響,都希望孩子能受到專業性、系統性的教育,而不再滿足于“托兒所”式的教養方式,這就勢必會引起幼兒教育機構的和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短缺,也為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提供了契機。我國在學前教育領域一直存在一定的行業亂象,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規范和保證學前教育行業的正常發展,如近期由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就提出:“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辦好學前教育、實現幼有所育,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黨和政府為老百姓辦實事的重大民生工程,關系億萬兒童健康成長,關系社會和諧穩定,關系黨和國家事業未來。”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人才是根本,而人才的發展就離不開男性和女性兩個群體,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發展中的兩個群體一直以來都發展不均衡,女性的優勢突出,男性長期處于附屬地位。本論文中筆者論述了學前教育專業男生的學習現狀和原因,希望對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一、學前教育專業男生學習現狀分析
我國的學前教育專業一直是以女幼師為主體,男性在行業中的地位尤為薄弱。在幼教行業中存在著男性從業人數偏少,缺少話語權,被差別化對待等特點。而幼師的性別結構和專業素質直接影響著嬰幼兒的身心是否和諧發展,如何為學前教育行業提供新鮮有活力的男性幼兒教師也成為促進我國學前教育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而男幼師在專業領域中的自我效能感明顯偏低,學前教育專業的男生在班級中人數少而被邊緣化,有的甚至不被重視授課老師重視。學校的課程設置以女生為主,男生成為專業的附屬品。學前教育專業男生很少在行業中看到成功的先例,對自己的發展前景和就業方向感到迷茫,不知道是否繼續在專業內謀求發展。如何提高學前教育專業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讓其找回在專業發展中位置,提高積極性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影響學前教育專業男生對專業認同感的因素
美國心理學家韋納將行為結果的歸因分為三個維度,其中之一便是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關于影響學前教育專業男生對專業認同感的因素也從這兩個方面來解釋。
1.內部歸因。
內因是影響學前教育專業男生對本專業認同感高低的重要因素,通過對學前教育專業男生的調查研究,內因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錄取背景的影響。
在已錄取的學前教育專業的男生中,有些男生是因為了解和熱愛學前教育專業而選擇就讀學前教育專業,但也有一部分對學前教育專業一無所知,僅僅是為了獲得一個本科文憑,無奈之下被迫調劑到學前教育專業,而后者往往是學前教育專業男生錄取的重要途徑。無法就讀自己向往的專業再加上對新專業發展前景堪憂,就容易形成一種逆反心理,一旦對學前教育專業產生厭煩,必將影響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
(2)個人需求的影響。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普遍存在“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男性男性在社會上承擔的是養家糊口的角色,是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對薪資的要求也會相對較高,男性更愿意從事有較高回報的工作,我國幼教行業薪資低,勞動時間長,技術含量低等問題長期存在。公辦和民營幼兒園比例不均衡,公辦幼兒園少之又少,大面積存在的民辦幼兒園以營利為目的,壓榨幼兒教師的工資以獲取高額利潤,所以男性很難對學前教育專業產生極大的熱情。
(3)個人特長的影響。
男性更樂于從事有挑戰性的工作,對工作的技術含量有更高的要求,老眼光認為幼兒教育就是“托兒所”,整日和牙牙學語的嬰兒打交道,毫無技術可言。另外,男性更善于從事身體類的活動,例如:武術、球類、騎射等方面,而傳統的學前教育專業以女性化的課程設置為主,男生對這些課程不感興趣,同時男性的溝通能力也會略遜與女性,這也使得男性對于專業的認同感降低。
2.外部歸因。
影響學前教育專業的男生對專業認同感的外部歸因包涵了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兩個方面。
(1)學校因素。
學校是培養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專門場所。學校依據培養目標設置相應的課程來培養從事幼教行業的專門人才。長期以來,由于從事幼教行業的人員以大量的女性為主,所招收的學生也多數為女性,所以學校的課程設置也以女性化的課程為主,除去學前心理學、學前教育學等基礎學科以外,還開設了大量的音樂舞蹈類課程。那些被調劑過來或者零基礎的男生學習起這類課程無疑十分困難。
(2)社會因素。
在我國的教育歷史中,幼兒教育長期被至于金字塔的底端,不論是在權利、地位、金錢等各個方面,均沒有獲得更多資源,這使得處于家庭支柱位置的男性無法滿足其內心的成就感。即便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師的地位逐步提高,但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確并沒有明顯改變。大家還是用老眼光看待,認為只要保證孩子的安全,在幼師并不需要有多高的專業技能,只需要幼師帶孩子玩就行了。這樣的觀點使得女性具有天然的母性優勢,孩子可以在女幼師的呵護下獲得妥善的照顧。大家沒有意識到在學齡前階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而良好性格的不僅需要女幼師的照料,更需要充滿陽光與活力的男幼師的參與。
三、結語
男性是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男性身上的有著果敢、堅毅、包容的特質,這些特質都有助于嬰幼兒形成健康的人格特質,而男性身上勇于探索、不斷進取的精神也影響著嬰幼兒的思維方式,為我國人才培養工程中的基石。
注釋:
①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2018年11月7日.
作者簡介:楊希(1986.10-),女,漢族,湖南衡陽人,音樂學碩士學歷,任職于廣州體育學院,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