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強
【摘 要】中職學生正處在個體發展的過渡時期。作為特殊的群體,他們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均產生著巨大的變化,身體發育趨于成熟,但心理發展的速度則相對緩慢。他們的自我意識被逐漸喚醒,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又害怕挫折與失敗,可謂勇敢又沖動,自信又自負。身心處于一種非平衡的狀態,極易引起種種心理發展上的矛盾。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理應認真分析此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成因,進而制定出有效的應對策略。本文對中職學生心理特點進行分析,提出教育途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職學生;心理特點;教育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040-01
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環節,中職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轉折期,學習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職業教育轉變,發展方向由升學為主轉向就業為主,職業競爭日趨激烈,就業壓力日益加大。該階段學生極易出現心理困惑,因此加強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中職生心理健康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一、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
1.自控力差,逆反心強。
中職學生年齡大多在15-18歲之間,他們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逐漸凸顯,拒絕接受父母、教師的意見與管教。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心理發展尚不成熟,對人對事的看法也常因沖動等感情因素存在偏差。當他們的想法不被現實生活所接受時,就會因屢屢受挫而產生偏激的想法,認為其不順皆來自成人世界的阻撓反對,進而加重其逆反心理。此外,他們的自控力也較差,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情緒波動大。
2.缺乏正確的自我認識,缺乏自信。
中職生很多有過被老師、家長責罵和忽視的經歷,因此而形成的“我不行”的自卑心理深入骨髓。加之社會上有些人對職業教育的偏見,在無形中又加劇了中職生自暴自棄的傾向,使他們低估自己的能力,面對任務輕言放棄,不愿意展示自己。
3.學習缺乏動力,存在明顯的厭學情緒。
中職生選擇職校學習,一部分原因是初升高考試成績達不到普高錄取要求。其學習基礎較差,加之過去形成的懶散、不認真的學習習慣,使其對待學習缺少明確目標,缺乏熱情。課堂中隨處可見“趴倒一片”、偷玩手機的現象,對待課程學習及考試抱著應付、“你奈我何”的僥幸心理,有明顯的厭學情緒。
二、中職學生心理特點成因分析
1.家庭環境。
當今社會,父母一心想給孩子創造最好的物質條件,卻忽略了孩子精神世界的充盈。忙于工作,對孩子疏于管教,久而久之,各種問題紛至沓來。同時,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家長放在老大身上的精力明顯不足,這種虧欠之情也會讓家長對孩子的要求無底線滿足。此外,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心理上的各種問題。
2.社會環境。
社會對于中職學生的固有偏見是造成學生自卑的原因之一。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因此社會大眾應正確對待中職生。此外,隨著網絡文化的盛行,尤其是一些非健康文化的侵蝕,讓學生產生錯誤的價值觀,導致信仰缺失,影響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中職生心理教育途徑
1.加大心理健康宣傳,提高社會對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素質教育要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其心理的健康發展是重要方面。然而現今教育導向依舊偏重智育,判斷學生好壞主要看考試成績高不高,忽視心理健康。教育部門應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出臺支持政策,使社會各界都能認識到健康發展、身心協調的重要性,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
2.設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舉辦心理健康講座。
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最重要是要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學??梢圆扇∵x修、必修結合,課堂講授課外實踐的模式,使學生掌握調節心理的方法。同時選取中職學校學生突出問題,結合身邊案例,運用討論法、現場模擬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根據中職生的特點,舉辦針對性的教育講座。如,對一年級學生講解如何更好適應職業教育生活,提高學習主動性;對二年級學生側重于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化解矛盾;對三年級學生重點則在于就業指導,職業規劃,緩解就業焦慮。
3.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事實上,如果心理教師能真正接近學生,就不難發現,其實,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個閃光點。要提高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探索中職學生的閃光點,逐步增強中職學生的自信心,是非常有效的途徑。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不斷引導中職學生發揮自身優勢,采取適當的激勵措施,促進中職學生不斷進步。另外,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傳統的單一教育評價方法下,大多數中職學生被定位為失敗者,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他們的心理問題。同時,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心理健康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使學生真正激發課堂興趣,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教師也可以積極組織各種活動,有效地號召學生加入,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長處和長處,真正增強自信心,最終達到消除心理健康問題的目的。
4.營造具有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環境的校園文化環境。
可以增加校園文化相關建設,多舉辦各種課外活動,注意有利于形成健康心理的外部條件的發展。為此,學??梢詾閷W生們提供更好的校園環境,改進學校的教學設施,提供良好的物質教育環境;豐富課外生活,根據不同專業的需求去設置實踐基地;重視校園里各方面的教育崗位建設,通過宣傳欄、黑板報、校報???、廣播站和校內網這些載體,以反映心理健康教育為主旨,向學生傳播相關的文化知識;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培養學生在道德、人文、人格、心理素質等方面的能力,發揮著他們自己獨特的作用。增強溝通能力與自信心,善于調節自我心態,嘗試到成功的滋味,進而闡明了自己對于生活的追求,明白了生命價值的所在。
結束語
《管子·權修》中提到,“一樹百獲者,人也?!迸囵B人才,是一種百收的事情,培養擁有健全人格和心理的人才,更是國家和社會大收的事情。家庭、學校和社會需要凝心聚力,為培養身心健康的中職生而共同努力。雖任重而道遠,但相信,步履荊棘,總有美麗綻放的一天!
參考文獻
[1]王琪. 中職生孤獨感現狀及團體心理輔導干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7.
[2]張沖,孟萬金,王新波.中職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現狀調查和教育對策[J].中國特殊教育,2012(03):80-85.
[3]李夢卿,徐燕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管視與對策——基于對我國七省(自治區)中職學生抽樣調查的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2,33(04):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