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佳麗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149-01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越來越注重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學科素養是學科本質和學科育人價值的體現,而高中物理學科的學科素養主要包含物理概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伴隨學科素養的要求,對于課堂的教學模式也有所變化,同課異構這一課型逐漸的走入新課堂,下面就針對新課改下同課異構的形式和關注點簡單的談一下自己的觀點:
一、同課異構的概念
錢鐵男從詞義的角度上認為,“同”不僅僅是指的同一節教材內容,還包括不同的教師對其理解也應該的相同,因為教學過程中要高度的忠于教材和考綱的要求;“異”也單單是指不同的教學方法,而應該是在“同”的大前提下,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運用特定的教學形式來實施課堂教學,但不管怎么實施最終的結果必須達到殊途的效果。本文中認為同課異構是一種教學形式,“同”指的是同一節教學內容,以及要達到的相同目標,“異”指的是不一樣的教學中的課堂設計思路,即同課異構是指針對同一教學內容,運用不一樣的教學策略、不一樣的教學方式、獨特的設計理念達到相同的教學效果。
二、同課異構的主要形式
1.專家引領型的同課異構。
為了新教師的快速發展,促進新課程教學改革,此種類型需要有威望的資深老師或專家級老師的全程參與。這一形式的同課異構對教師的成長非常重要,特別是在有當學科教學專家的引領指導下,教師不管從備課、上課、課堂活動的設計、課堂氣氛的調動、學生的學習效果等有很大的提升。
2.學科競賽型的同課異構。
學校為了學科均衡發展及不斷優化教學,充分挖掘教材,提高教學質量等,一般會周期性的組織和開展年級內的匯報課。而且這種比賽一般會有同課異構的說明,讓所有參加的教師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在激烈的競爭中,參加講課的老師們通常會絞盡腦汁、千方百計使出新招以踐行新的教學理念,設計出生動活潑的課堂,提高教學效果。
3.日常教學型的同課異構。
我們不得不承認,專家引領式的同課異構與學科競賽型的同課異構確實會給同行們很好的引導、借鑒之處,但往往也存在那么一點作秀的成分在里面。教師只能吸收這些課堂里面滲透的思想,具體做法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還是需要斟酌。真正的學習應該是在平日教學中的,高中物理教師往往一個教師承擔多個班的教學任務,班與班之間的實力差距相當,接受能力相當,然而整體的思維方式或者表現出來的氣氛或許就有很大差別。因材施教是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但是同課異構則是教學行為中的優秀之舉,也是促進個人自身成長的有效策略。所以,我們可以借助學科優勢,在日常教學中大膽開展同人異構式的教學案例,不斷反思總結以促使個人教學能力的提高。如試卷評講課,可以是教師在課前進行錯題分析統計后上課直接評講;也可以是上課后讓學生分組討論半節課之后再提出討論后的問題所在;甚至還可以直接推薦學生評講等。筆者初步對比發現,第一種方法是傳統的灌輸式,老師很辛苦,學生聽得也很累,最后的結果就是評講完試卷,保證學生基本弄懂。第二種方式會讓學生覺得相對輕松,一次可能存在“漏網之魚”,但是整個高中階段的知識點往往會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反復呈現多次,所以我們沒必要強求學生一次弄懂,還不如愉快的慢慢來;第三種方式對于講解學生來說會有很大的提高,題目會做而且能夠講出來給大家聽懂,必然是對這個知識有很熟練的把握,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有更親切的伙伴給他們解惑不失一件好事,當時不懂課后還可以再交流,有很大的彈性空間。總之,只有把進步的行動放在平時的工作中,才能真正做到一天天的進步;只有通過堅持不懈的嘗試、比較與反思,才能實現個人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
三、同課異構的關注點
同課異構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提高物理教師業務水平,提升學生物理素養,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必須基于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的內在規定性。所以,在開展同課異構活動中,我們需要做到“三個關注”:
1.關注對教材的解讀和理解。
既然是同課異構那必然是遵循同一課程標準,“同課異構”的“同”不是只指內容的同和最終效果的同,也應是指教師對教材文本的解讀應是一致的,應忠實于文本;“異”不應簡單指不同教師的不同教學方法,應是指教師在“同”的前提下,結合學生認知規律,選取一定的角度構建教學過程。但無論選取哪個角度,采用何種方法,教學目的都應是殊途同歸的,就是引導學生運用一定的思維方法去正確解讀物理課本,最終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
2.關注教學設計和方法。
不同的教師上一節教學內容,教學設計和方法的比較明顯了。通過比較,就可以看出,有的教師整堂課環環相扣,設計巧妙,過渡自然,重、難點非常明顯,沒有多余的環節和活動;有的教師教學隨意性大,教學環節零亂而效率低下;有的教師善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始終在適度緊張的狀態下學習;有的教師的課堂氣氛沉悶,很難啟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駕馭課堂的能力較差;有的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恰到好處;有的則為使用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目的性不夠明確,對學生理解課堂的內容沒有一點幫助;有的教師在課堂上一提出問題就讓學生馬上討論,沒有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有的教師則首先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學生不能解決時再通過相互討論來解決;還有的教師為了節省課堂時間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答,沒有給學生思考的機會,更談不上回答問題了。實際上,教師對教學環節的設計是否到位、課堂氣氛是否活躍,反映了教師駕馭教材和課堂的能力。教師駕馭教材和課堂的能力不同,教學的效果也大不相同。
3.關注同課異構的效果。
一課堂的效果是否扎實有效對于同一教學內容,教師的課堂設計,可以各顯神通,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設計出不同的方案。但最終我們看的還是教學效果。實際上,課堂教學效果本身就體現了教師對教材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課堂教學的效果反映:一是要看學生對教材的掌握情況,也就是大部分學生甚至全體學生都能很好地掌握這堂課的基本內容,落實三維目標;二是看課堂的容量和密度是否適度;三是看教師是否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之,“同課異構”為教師的教學注入了活力,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平臺。教師的教學生活豐富了,同伴之間的關系融洽了,研究的氛圍濃厚了,教師生活在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中,思維深刻了,認識廣泛了,課堂上就能駕輕就熟,游刃有余了。這就是校本教研的一種有效方式,也是“同課異構”鑄就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妥文梅.同課異構課堂的評價標準[J].教學理論,2018(7):59-59.
[2]韓榮華.談談同課異構的形式及其關注點[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4(4):28-29.
[3]肖梅.同課異構在高中生物教與學中的效果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16.
本文系2018年度扶溝縣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高中物理課堂中“同課異構”實效性的研究 》(fgjy1805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