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引起社會高度關注,本文主要從法律的角度圍繞《水滸傳》第27回 母夜叉孟州道賣人肉 武都頭十字坡遇張青 中的人肉饅頭一事淺談消費者食品維權的幾點困難以及現行相關法律規制中的不足,并給出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人肉饅頭;食品安全;懲罰性賠償
中圖分類號:D922.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11-0215-01
作者簡介:陳陽(1997-),女,壯族,廣西防城港人,天津科技大學,2016級本科生,研究方向:知識產權。
本文圍繞孫二娘售賣人肉饅頭事件,結合相關數據,淺談食品安全司法實踐的不足,并提出一些建議。
一、評析孫二娘售賣人肉饅頭事件
武松與孫二娘訂立了一個買賣合同,合同內容主要為賣方孫二娘提供酒、肉、饅頭等合同標的,買方武松支付價款??珊贤穆男谐隽藛栴}。武松道:“我見這饅頭餡內有幾根毛——一像人小便處的毛一般,以此疑忌?!盵1]此時的武松如何維權呢?根據現行消法的規定,武松可采取以下方式,依次是和解;調解;申訴;根據仲裁協議提請仲裁以及訴訟??梢哉f,投訴或者起訴是較為常用的兩種救濟途徑。
就投訴而言,考慮到標的價值、成本、效率等因素,此種救濟途徑無疑為最佳選擇,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食品糾紛也是通過此種途徑解決的。
就起訴而言,武松此時便面臨著責任競合,所謂責任競合,是指當同一生活事實受不同責任規范調整并滿足其適用條件時,就發生的責任并存(競合)現象。[2]武松究竟以侵權為由起訴還是以違約為由起訴?司法實踐中,考慮到舉證責任,多數原告以違約為起訴事由,以購物小票作為合同存在的證據。與證明侵權的構成要件相比,違約之訴的舉證責任較為輕易,但并非沒有困難。
據相關分析,目前消費者在食品維權中遇到的幾大難點問題主要為,一是鑒定程序復雜和舉證責任大。二是責任認定難。三是消費者忽略證據,這造成了維權難的尷尬局面。[2]
本案中,孫二娘的人肉作坊里存在人皮和人腿。武松作為消費者,雖難以進入孫二娘的生產場所進行取證,但武松可以將肉饅頭里發現的毛發予以保存,用以證明該肉存在問題。
二、食品維權難以及現行立法的不足
(一)懲罰性賠償的不足
武松的維權依據不得不提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了。其中《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正是“大名鼎鼎”的懲罰性賠償。此條對懲罰性賠償作出了明確規定,并規定了最低數額的限制。
從現實來看,自從我國推出《食品安全法》后,全國眾多地區漸漸出現眾多的“十倍賠償”真實案例。從2010年到2018年的數據來看,懲罰性賠償的案件從2014年開始有明顯的增長趨勢,到2017年為之頂峰,共計968件,而2018年是呈現下降趨勢,僅為321件。[3]當然,不乏經濟因素的作用。不過,必須指出的是,社會生活中的食品價格大多是小額消費,尤其是小學附近的攤販,因其消費者群體主要為小學生,食品價格不會太高,五毛價格的商品比比皆是,十倍之后,也難以達到懲戒效果,可這方面的食品問題卻不在少數,如2018年4月,楊女士在其購買的冰棍里發現了一只老鼠,但超市只愿賠償1000元。然按照懲罰性賠償的標準,似無不妥。懲罰性賠償在小成本經營的攤販面前,難以發揮其應有的威力。
(二)職業打假人的地位
法庭上,孫二娘提出抗辯,聲稱武松為職業打假人,不具有消費者主體資格。這時武松又該如何據理力爭呢?
"職業打假人"并非是現行法律規定的概念,通常認為職業打假是一種經常性的群體行為,其知假買假,將問題商品故意大量買入,利用懲罰性賠償要求商家支付費用。司法實踐中,各地法院對于職業打假人的消費者主體資格態度不一。個人認為,并非所有的商品購買者都是消法所保護的消費者。作為消法保護的消費者,其重要特征就是消費具有生活性,而不具有牟利的目的。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是出于其生活需求,而職業打假人常表現為在不同生活區域的不同商家處購買大量、反復購買同類商品,就相同商品或相同經營者提起反復、持續、分散的訴訟,以求謀得最大利益,其牟利目的清楚可見,難以等同于普通消費者。
本案中,武松作為個體一次性的消費行為不足以認定為職業打假,孫二娘的抗辯理由明顯無法成立。
(三)精神損害賠償在食品維權的適用
法庭之上,孫二娘道出實情。武松聽聞自己吃的是人肉饅頭,大驚失色,轉而主張精神性損害賠償,法院會支持嗎?
需指出的是,精神損害賠償的支持與否與上述我們分析的武松起訴事由相關。如果武松以違約為由起訴,根據現行相關規定以及目前司法實踐來看,人民法院在違約之訴中一般不會支持原告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其實,在違約中是否該引入精神損害賠償的問題,爭議由來已久。
如果武松以侵權為由起訴,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武松需要證明孫二娘的人肉包子對其造成了嚴重的精神損害,若只是致精神損害,未有嚴重后果,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F實生活中,消費者難以舉證其精神損害嚴重之所在,精神損害賠償責任的舉證要求之高,使其如同空中樓閣,在實踐中適用較為困難。
三、結論
在食品維權實務中,維權難似乎一直是圍繞在消費者身上的一層陰霾,這層陰霾的祛除,需要立法者和司法實踐者的共同努力,本文僅以武松訴孫二娘為例,淺談消費者維權的常見問題,希望以此做出些貢獻。
[ 參 考 文 獻 ]
[1]施耐庵.人民文學出版社[M].2005.
[2]張家勇.中國法民事責任競合的解釋論[D].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3]無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