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娟
【摘 要】游戲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把成人的社會經驗與人際關系通過情景虛擬再現給兒童,是兒童認識周圍世界、形成心理現象的重要源泉,也兒童社會化的重要渠道。本文結合農村幼兒園游戲開展中的問題加以探討,因為在農村廣闊的天地里,蘊含著無限的游戲資源,只要老師們肯動腦、動手、科學引導,正確把握,充分利用農村豐富的天然資源,這是我們巧妙設計農村幼兒園體驗式活動區游戲內容的關鍵。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活動區游戲;綻放生命;體驗快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254-01
引言
目前很多農村幼兒園中游戲活動是一個嚴重缺失的環節,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是由于經濟落后、設施簡陋、玩具器材少等等原因,而且幼兒人數多。但是農村卻有著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所以就要求農村幼兒教師能因地制宜,好好利用這些資源組織和設計體驗式活動區游戲,充分發揮自然游戲的教育價值,從而很好地補充幼兒園的游戲。而且這種游戲更加生動活波、更加接近于實際生活,讓孩子們獲得更好的發展。幼兒在游戲中與小伙伴相互合作,真切的體驗每個角色的情感和心理,從而獲得多方面的經驗,對他們的身心發展起著積極重要的作用。
一、農村幼兒園體驗式活動區游戲的特點
1.這種游戲更加生動活波、通俗形象、更加接近于實際生活。
2.利用農村的現有資源來進行活動,更具有可操作性。
這也符合幼兒教學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既然這種游戲對幼兒有如此大的鍛煉 ,我們就應該付諸于實踐,很好的在農村幼兒園中開展,把它很好的發揚下去。
二、農村幼兒園體驗式活動區游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農村幼兒園大部分班級人數過多,活動空間有限。沒有足夠的活動空間為幼兒設置游戲區。
2.活動區游戲內容單調、乏味,區域布置不科學。每個班級的游戲區域大同小異,游戲區域緊靠在一起,互相影響。
3.幾乎沒有讓幼兒進行探索把玩的游戲材料。有一些玩具,老師怕孩子們玩壞了就受起來,能看不許玩,或者只是象征性的玩一下。還有些玩具都是不可操作的,孩子們對這種玩具興趣不高。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主要是幼兒園上下對活動區游戲不夠重視。大家普遍認為,農村兒園就是為家長服務,家長希望幼兒園教什么,那就做什么。另外,家長對孩子玩游戲也不重視,幼兒園也就不重視活動區游戲的探討和改進、改良。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幼兒園要上下認知學習幼兒教學大綱和教學指南。必須要從根本上正確認識幼兒園活動區游戲活動的價值,達成共識;從而有效開展幼兒活動區游戲,充分利用農村自然資源,科學設計游戲。靈活運用各種指導策略,重視老師對幼兒的積極引導作用。
三、農村幼兒園體驗式活動區游戲的實踐
1.利用現有的資源,開發豐富多彩的活動區游戲。
農村地處山水之間,到處是良田美景、花草樹木;自然寶藏處處有,而且農村的民風民俗也都可以作為孩子們的游戲項目。
春季里可以開展利用農村的田園開展春種游戲活動:讓幼兒們在田園中體驗種植蔬菜、采摘蔬菜,讓他們體會到自己的爸爸、媽媽在田間勞作的辛苦,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并教會他們認識我們平時吃的蔬菜的名稱;回到幼兒園,可以讓孩子們幫助食堂的叔叔、阿姨洗洗菜,比一比看誰洗的菜最干凈,體會食堂工作的辛苦,吃飯時不浪費飯菜。在活動區,孩子們可以利用胡蘿卜、土豆之類的蔬菜隨意制作一些他們想制作的玩具,還可以把蔬菜花變成漂亮的粘貼畫。讓每位幼兒在活動區游戲中體驗生活的同時,還可以發揮自己的天性,去思考、去探索的目標。
秋季里的山嶺田間便成了孩子們游戲的天堂。樹上有紅紅的柿子,青青的橄欖還有柚子、板栗等等,老師可以以“秋天的收獲”為主題開展各種游戲:組織孩子們去爬山,去參觀農民伯伯的秋收勞作,讓孩子們切身體驗感受一下收獲的喜悅,引導他們只有春季播種付出、才會有秋季的收獲。游戲結束時孩子們可以帶自己喜歡的寶貝回到幼兒園。讓孩子把帶回來玉米、柿子、橄欖、豆子、地瓜等放到一起,最后再讓孩子們知道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再設立五谷豐登游戲區,讓孩子們用他們的收獲去做游戲,有的孩子把紅紅的柿子做成了太陽的笑臉,有的孩子把玉米粒串成項鏈等。不同的季節都有不同的果實,春天里百花盛開,夏天綠葉無邊,秋天果實多多,孩子們奇思妙想的玩法都能在這里實現。
冬季里的運動就更豐富了。操場就是孩子們的樂園,是一道快樂的風景線。這時候鄉村特有的體育器械成為孩子們的最愛。比如說:丟沙包、滾鐵環、跳皮筋、等,玩得不亦樂乎。
2.合理利用空間,游戲設計多元化。
既然教室空間不足,孩子多,那么只有合理利用其他空間才能更好地開展活動區游戲。比如:教室的后面、走廊的盡頭、禮堂設置各種游戲區域。可以在禮堂的周邊設立一長排小屋,屋子里放著各種玩具。游戲時間每個班的孩子都可以來玩。地上、柜上、裝玩具的籃子上都做好標記,哪些是小班的游戲地點,哪些是中班的玩具,哪些是大班的游戲區,一目了然。這樣做,既能鍛煉了幼兒動手能力,又能培養了幼兒良好的習慣。還有就是禮堂里面,以前這里大部分的時間是閑置的。現在已經被開發成最有特色的地方,分隔成好幾個區域:青青果園、五谷豐登、農家小吃、快樂沙灘等,不玩游戲時這里是一個安靜的禮堂,游戲時這里是一個農場、食堂、手工作坊。為了孩子,把所有可以利用的地方都利用起來,帶給他們不一樣的體驗。
3.借助生活經驗,激發幼兒游戲興趣。
已經積累起來生活經驗,是幼兒游戲的基礎;生活需要是激發幼兒游戲興趣的靈丹妙藥。教師可以根據各地農村的特點,組織幼兒開展游戲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挖掘幼兒游戲的潛能,促進幼兒積極、主動地、發揮創造性地去體驗游戲。城市和農村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水平都有著一定的差異,如同是“過家家”的游戲,過家家的環境設置、角色的性格特征和過家家方式等,城市、農村都有一定的區別。老師要靈活掌握,不能一味以城市幼兒玩的過家家游戲的模式去引導幼兒開展過家家游戲。老師按照當時、當地的風土人情,以幼兒已有的生活經歷、經驗為立足點和出發點。只有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才能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才能讓他們體驗到游戲的真正樂趣,從而達到預期的活動目標。
4.家庭和幼兒園共同努力教育,大力開展家鄉特色游戲。
幼兒園把家園共育的內容確定為親子游戲,以便更好地配合游戲活動的深入開展,把親子游戲活動制定成每月幼兒園必辦的活動,二月參加鄉村元宵節,三月到田野放風箏,六月才藝表演,九月中秋月兒圓,十月秋季運動會等等。這樣所有的親子活動,孩子們的技能都是在游戲中練成,在活動區游戲中慢慢成長。比如說,十月的秋季親子運動會,所有項目都是按照家鄉特有的活動,有滾竹環、跳竹竿、溜溜球、踢毽子、老鷹捉小雞、親子接力賽等等。運動會的規則,都是孩子、老師、家長一起制訂的,裁判都由家長擔任。家長和孩子們在游戲中快樂互動,在游戲中增加親情,在游戲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這些家鄉的特色游戲,不只是讓孩子們增長知識,了解家鄉一些傳統文化,還能讓家長和幼兒園增進感情,提升關系,增加互信,鞏固了幼兒園的教育成果。
5.夯實教科研,增強老師游戲指導能力。
(1)每天進行一次教研。每次幼兒游戲結束后都進行研討,班級各位老師在一起交流游戲心得,或者進行同年段之間的交流。比如在孩子們午睡的時候,老師們都會進行相互之間的討論,雖然時間不是很長,但每次都會有一點新的收獲。就這樣經驗每天都在積累,一步步地提升。
(2)每星期開展一次討論會。比如規定每周周三下午都會安排一定的時間讓老師共同討論本周體驗游戲開展的情況。討論的話題可以是游戲過程中孩子們表現出的或者是說出的感受,也可以是老師在游戲過程中發現的。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哪位老師的觀點好,哪位老師的理念先進,都能討論出結果來。就在這每星期進行一次的討論中,老師們的游戲指導水平,游戲設計的能力都會得到很大提高。
(3)每月進行一次總結。老師們每月對本班游戲進行小總結,總結得失,包括游戲設計、幼兒游戲表現、老師指導方式等。同時計劃下個月游戲,老師們提早做好準備。
通過這幾個“一次”,老師在設計、組織幼兒活動區游戲前不再糾結,不再不知所措,而是信心滿滿,張弛有度;孩子們也能在更多更好的體驗式游戲中學習成長。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體驗式活動區游戲是幼兒學習的重要方式,設計體驗式戶外活動區游戲是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我們要利用好農村天然的資源,建設好適合農村幼兒的活動區游戲并組織好它,讓體驗式活動區游戲真正的成為孩子快樂學習成長的樂園,希望我們廣大老師能夠盡心盡力地設計好每一個幼兒活動區游戲,讓孩子在體驗游戲快樂、收獲的同時,還要讓孩子在探索中成長,在想象中綻放生命,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一個的燦爛、幸福的童年!
參考文獻
[1]蔡煒瑋. 走進區域 綻放生命——農村幼兒園體驗式活動區游戲的實踐與思考[J]. 教師, 2017(5):57-58.
[2]王麗. 愉快游戲 快樂成長——《探尋區域活動中運用體驗式學習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結題報告[J]. 新課程(小學), 2013(3).
[3]陳宣伊. 區域活動——孩子自主游戲、快樂成長的樂園[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7(7):122-123.
[4]張麗亞. 如何讓區域活動變成幼兒的自主樂園[J]. 讀天下, 2016(20).
[5]周紅梅. 讓“自然角”成為幼兒自主學習的樂園[J]. 教育導刊(下半月), 2012(7):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