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暉雯
【摘 要】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交互白板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多注重識字教學,交互白板的功能就在于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借助鴻合π,可以多方位、多形式地展示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在有效的課堂交互中,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交互白板,鴻合π,形聲字
【中圖分類號】G62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291-0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1]。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在識字教學中,應該基于語文核心素養,準確把握統編教材,聚焦形聲識字策略的研究。同時,遵循學生的認知心理與規律,借助鴻合π,以有效、有趣的互動教學活動方式,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形成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
鴻合π是以先進的自然人機交互技術為基礎,以教學應用需求為導向的智慧教學應用系統[2]。那么,鴻合π如何在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促進形聲字教學呢?
一、呈現“情景導入”,認識形聲字
在形聲字教學中,教師往往是先教學生學會認識形聲字的構字規律。但是,這樣的教學過程比較單一枯燥。在課堂中,教師結合交互白板,引導學生投入問題情景之中,聯系生活,進行思考,參與互動[3]。
以統編教材語文一年級下冊的《動物兒歌》為例。教學時,教師利用鴻合π“白板軟件”模塊中的“動畫效果”,制作字形演變動圖,分別出示“蟲”的字形演變圖片,引導學生一一猜一猜這是什么字?接著,教師進行講解:“蟲”原來是指蛇,后來泛指動物中形體比較微小的或者像蛇一樣的動物[4]。引出教學內容,要學習一篇和“蟲”有關的兒歌。這里,教師利用漢字演變動圖,讓學生充分感受漢字如畫表意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認識生字和自主識字后,教師可以設計兩個情景游戲:一個是“小動物在溪邊散步”,只要學生叫對動物的名字,動物寶寶就會出現。另一個是“送小動物回家”,利用鴻合π“白板軟件”中的“智能筆”工具,讓學生送動物寶寶回家。學生把6種動物歸類到“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將課堂與生活聯系起來,加深學生對形聲字的理解與運用。在情景下,鞏固識字的內容,增強識字的趣味。在認熟字詞后,教師還引導學生趣讀兒歌,采用多形式讀文,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教學理念。
二、借助“同步習題”,辨識形聲字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教師,不是只給學生“魚”,而是教給學生“漁”的方法。因此,教會學生掌握辨識形聲字的方法,就很有必要。
教學統編教材語文一年級下冊的《小青蛙》一課,教師以“青”字家族的識字為主線,主要采用“形旁識記”、“猜謎識記”、“兒歌識記”三種方法,巧借鴻合π“資源中心”的“同步題庫”和“個人題庫”,在“白板軟件”的備課狀態下設計同步習題,推送到白板平臺。授課時,只要根據課堂教學需要,打開相應的同步習題就可以讓學生在學中練,在練中學,學以致用。教學時,教師要致力于引導學生對上述三種方法的學習與運用。第一種方法——形旁識記。根據生字的不同偏旁,區分不同偏旁的意義,自然就能區分這些生字了。比如,設計這樣一道習題“‘清字的意思最可能與下列哪個選項有關?( ??)A.顏色 B.太陽 C.水。”這樣一來,既能檢驗學生對形聲字掌握的情況,還能體現“教、學、評一致”的教學理念。第二種方法——猜謎識記。教師可以把《猜字謎》中與“青”字族有關的謎語提前穿插學習。在課前,教師可以通過“鴻合教師端APP”推送“預習任務”至“鴻合學生端APP”,再根據預習情況分析,利用鴻合π“白板軟件”中的“動畫效果”,呈現“青蛙跳”的識字游戲,增加猜謎的趣味性。如:出示“‘言來互相尊重”,學生猜出“讠”的“請”字后,帶有“請”字的青蛙就跳到相應的荷葉上。有了預習情況分析,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互說、互評,再使用“鴻合教師端APP”的“點贊”按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一定的評價,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第三種方法——兒歌識記。教師把“青”字家族的生字放在一起,編成兒歌,也是一種識記的好辦法。結合兒歌,教師還可以設計了一個課堂互動游戲——“給小青蛙找朋友”。通過鴻合π“工具箱”中的“多屏互動”,教師邀請學生上臺操作體驗,并在完成后檢驗正誤。學生在習得知識后,通過同步習題、互動體驗,檢驗知識掌握的情況,使教與學更具有針對性。
三、利用“課后作業”,拓展形聲字
有這樣一個全新的教育理念:“語文教學的外延等于生活”。以實際生活作為學生學習的背景,是學生學會學習的橋梁。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研究教材,不斷引導學生拓展學習。
比如,學習了《動物兒歌》后,教師通過鴻合π“教學設計”模塊中的“作業”,進行拓展延伸,推送關于“‘虹字探究”的“作業任務”,讓學生課后和父母一起尋找“蟲字旁”的秘密。這樣一來有了互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比較濃厚。學生容易學,也容易懂,更容易掌握,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就會漸漸認識“形聲字”這個朋友了。又如,在教學《玲玲的畫》一課時,教師除了采用“熟讀課文,邊讀邊識,以讀促識”的隨文識字方法,還要再進行一定的形聲字拓展,進而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教學中,隨文學習生字“叭”。“叭”的形旁是“口”,象聲詞。同時,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其它帶“口”的象聲詞。課后,教師可以利用鴻合π“教學設計”模塊中的“作業”,設計并推送“辨認聲音,選象聲詞”的“作業測試”。這樣教一字,帶一串,學生不僅多認識了以“口”為形旁的象聲詞,而且感悟了象聲詞的作用和用法,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得以發展。延伸生活,既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生字的認識,又能超然書外,擴大識字量,從而使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更大的發揮。
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正如建房子打地基一般,沒有一步一個腳印,終難成功到達自主識字的彼岸。在語文教學中,形聲字教學是一個難點,但是教師能夠巧妙依托交互白板,注重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語言文字運用,進而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2]楊秀森.鴻合科技重磅推出新一代交互教學軟件——鴻合π[J].中國電化教育,2018,(375).
[3]孫娟.基于電子白板的小學語文互動學習模式研究[M].中國知網,2016年4月12日.
[4]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4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