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占祥 薛娟娟
【摘 要】幼兒園是孩子成長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教師想要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就應該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讓幼兒擁有廣闊的學習空間。科學活動是幼兒保教活動中十分重要的領域,對幼兒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有很大的影響。影響科學活動有效實施的因素有多種,包括活動前的學情分析、活動實施方法的選擇、活動目標設定、活動內(nèi)容的設計、教師課堂組織能力等,但最基礎的是學情分析,有效的學情分析能更好的指導教師演繹教育活動。本文分析了以往教師開展幼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了學情分析對大班科學活動所產(chǎn)生的影響。
【關鍵詞】學情分析;大班科學活動;影響
【中圖分類號】G61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292-01
前言
在幼兒園教育過程中,教師對教育效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針對幼兒教育教學,幼兒教師要采取針對性策略,讓幼兒在實際成長的過程中獲取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教師想要提升幼兒科學活動質(zhì)量,就應該制定出完善策略。這其中,對幼兒的學情分析起著基礎性作用,有效學情分析能讓幼兒朝著全面的方向發(fā)展。在針對性的科學活動下,讓幼兒接受針對性教學,并提升幼兒的學習效果和質(zhì)量。學情分析可以說帶動了大班科學活動的運行和發(fā)展。在此,下文分析了學情分析對大班科學活動所產(chǎn)生的影響。
一、幼兒科學活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教師在以往開展幼兒活動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問題,這對于幼兒的成長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不良影響。下面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重點分析:第一,教師依舊運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采用講述形式的單線教學形式,并沒有從幼兒的具體學情出發(fā),幼兒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只知道被動接受,并不知道如何自己探索。這樣,不僅增加了教師的教學難度,也會讓幼兒在學習中感到困惑。第二,教學活動中刻意追求花樣。教師往往運用多種教學形式,運用“結構模式化、手段媒體化、活動表演化”等形式。這樣,課堂表面上比較熱鬧,在實際上卻比較空洞。第三,針對生成性問題并沒有進行合理處理。在新課程教育改革背景下,要倡導幼兒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和探究性學習。這樣,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則必然會存在問題。但是,教師針對幼兒其中的問題并沒有進行針對性解決,最終影響了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由此,我們可以十分清晰的看出,對學情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教師對教學情況心中有數(shù),能夠為教案設計提供充足的保障[1]。這樣,會能更好地對教學進行調(diào)整,幫助幼兒學習,同時,這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前提。
二、學情分析對大班科學活動的影響
1.改進了教學方法,提高了課堂效率。
在大班科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提前對學情進行分析,能有效幫助改進教學改進活動設計,提高活動的實施效率。教師主要是加強了理論的學習,提高對學情的認識。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能夠從學科特點、幼兒特點和家長特點等多個因素出發(fā),在提高了自身分析能力的情況下,讓幼兒的科學活動順利開展。教師在掌握了從不同維度進行學情分析的過程中,也會將其與教學的目標和內(nèi)容密切的結合在一起。這為課堂的實施提供了充足的準備。在其中合理運用了分層教學思想,提高課堂效率。
比如,教師針對《拆裝筆芯》科學活動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提升教學的效率,教師就要開展學情分析。在此,教師和幼兒的家長進行溝通關注家長在家中是否與幼兒開展此項活動,目的是調(diào)查幼兒的拆裝能力。同時,教師在對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進行判定,關注科學活動的本身。最終,在把這些因素詳細分析的情況下,讓“拆裝筆芯”的科學活動能夠順利的開展。
2.提升教學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在學情分析教學形式下,幼兒的科學活動開展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階段。幼兒教師的教學能力會得到提升,并進一步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和進步。教師在學情分析的時候,就應該從幼兒的個體差異出發(fā),把幼兒分成幾個層次進行教學。針對表現(xiàn)良好和一般的幼兒,教師要制定出針對性的計劃,并在科學活動中提出預期的目標。同時,要創(chuàng)建成案例對幼兒的行為習慣、學習態(tài)度和接受能力等層面進行全面發(fā)展。幼兒教師要對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困難進行重點分析,針對學習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有問題的幼兒,就應該實行一對一的幫助形式。比如,針對《防暑降溫科學》知識教學,教師對幼兒的學情進行分析,在活動開展中從幼兒的學習態(tài)度好行為習慣出發(fā),讓其掌握相應的生活知識[2]。這樣,對于幼兒今后的成長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3.明確了課題理論和實踐價值。
在新課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課程理念中展現(xiàn)出了“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念。教師在進行大班科學活動的過程中,就應該對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重點培養(yǎng)。教師在為幼兒選擇和拓展出廣闊的空間,滿足不同幼兒的成長和發(fā)展需要。同時,幼兒教師在進行科學活動設計的過程中,還應該關注幼兒的實際需要、能力水平和認知傾向。為學習者設計教學,對教學過程進行優(yōu)化,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的效率。比如,教師在開展科學活動《氣象預報》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關注幼兒的興趣。因此,教師對幼兒的學情進行分析,著重從興趣出發(fā)。教師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孩子喜歡小動物[3]。于是,教師想到了孩子們所喜歡的動物,根據(jù)這些動物的特殊表現(xiàn)推斷和預報天氣。這樣,幼兒就會懂得氣象變化和動物的習性變化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科學知識,提高了探索天氣的興趣和能力。
結論
綜上所述,在幼兒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就應該充分尊重幼兒的教學主體地位。針對大班科學活動,教師就應該采取學情分析方式。學情分析對大班科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充足的準備和支持。在學情分析的情況下,就會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讓幼兒的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同時,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了提升,也全面的帶動了幼兒的發(fā)展。在對學情分析的情況下,教師明確了理論和實踐的價值,為幼兒的發(fā)展和進步提供了充足的準備。希望在本文的分析下,幼兒教師能夠順利的開展大班科學活動,促進幼兒成長。
參考文獻
[1]蔡娟.課程游戲化理念下幼兒園科學集體活動的設計——以大班科學活動《螺旋的力量》為例[J].名師在線,2018(31):63-64.
[2]吳梅寶.淺談基于生活開展的有效教學——以大班科學活動“鳥窩里的秘密”為例[J].幼兒教育研究,2018(04):20-22.
[3]楊蓉.心中有目標 眼里有孩子——例談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中的預設和生成[J].江蘇教育研究,2017(Z5):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