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延超 陳冬 向俊

【摘 要】 目的:對經直腸超聲檢查在直結腸腫瘤臨床診斷應用的價值作用進行研究。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1例直結腸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術前對患者實施經直腸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并以術后病理診斷結果為標準,對其臨床應用價值進行研究。結果:91例直結腸腫瘤患者,術后病理檢查顯示,陰性19例,陽性72例,陽性患者中其中包括良性4例、惡性68例,經直腸超聲檢查良性符合率為100.0%,惡性符合率為91.2%;此外,對比良、惡性腫瘤患者的超聲影像顯示,其在血流信號(X2=11.284、P<0.05)與阻力指數RI(t=7.963、P<0.05)上存在較大差異。結論:經直腸超聲檢查進行直結腸腫瘤診斷價值作用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經直腸超聲檢查;直結腸腫瘤;臨床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36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9-011-01
直結腸腫瘤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消化道腫瘤疾病,其腫瘤性質判斷對臨床治療開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響[1]。隨著影像學技術的不斷提升,其在直結腸腫瘤疾病診斷應用中價值作用越來越顯著。下文以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1例直結腸腫瘤患者為例,對經直腸超聲檢查的診斷價值進行分析,以為臨床提供參考。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1例疑似直結腸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年齡在39-76歲之間,平均為(61.2±3.4)歲。手術病理檢查顯示,陰性19例,良性腫瘤患者4例,包括直腸息肉2例、直腸平滑肌瘤1例、絨毛乳頭狀腺瘤1例;惡性腫瘤患者68例,包括直腸癌65例、腺瘤3例。排除不同意本次研究患者,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術前對所有患者實施經直腸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進行腫瘤性質判斷,檢查儀器為西門子SIEMENS20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經直腸平面探頭,其中,探頭頻率設置為9MHz。檢查前1h對患者進行清潔灌腸做好檢查準備,然后在探頭表面套上一次性避孕套,指導患者以左側臥位同時雙腿下肢呈屈曲狀配合,在探頭表面涂上耦合劑后慢慢進入直腸腔,以二維超聲影像進行病灶部位聲像特征觀察,觀察內容包括病灶位置以及大小、邊緣、形狀、內部回聲、浸潤程度等,完成后確定清晰的二維圖像并啟動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對病灶周圍及內部血流情況等進行觀察,并進行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以及舒張末期最低血流速度、阻力指數等進行測量記錄。根據患者病灶內彩色血流信號變化進行分級判斷,其中,0級表示未見血流信號;1級為存在少量血流信號,約有1到2處點狀血流信號;2級為中等血流信號,可見清晰血流穿過;3級為血流信號豐富,存在多個彩色血流信號,且腫塊內部存在兩個以上的血管穿過。腫瘤分期判斷標準:T1期表示腫瘤病灶局限于內側三層結構內;T2期表示腫瘤病灶穿透第四層低回聲結構;T3期為腫瘤病灶穿透第四層并侵入周邊脂肪組織;T4期腫瘤病灶累及鄰近器官或遠隔部位。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數據分析處理,其中,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P<0.05表示差異突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首先,與手術病理學檢查結果相比,經直腸超聲檢查對良性腫瘤診斷符合率為100.0%,惡性腫瘤診斷符合率為91.2%。其次,惡性腫瘤患者二維超聲影像顯示患者病變部位腸壁呈局部增厚,腫塊突向直腸腔內增長,內部為低回聲且表現不均勻,腫塊表面不平整、形態呈不規則狀,部分患者腫塊內部呈高回聲,黏膜下層為連續性中斷變化,腫瘤浸潤至肌層或漿膜層,腸周可見淋巴結腫大變化。良性腫瘤患者二維超聲影像顯示直腸病變可見乳頭狀結節,結節突向腸腔內,為低回聲狀態,且體積較小,形態表現相對規則,回聲欠均質,腸壁肌層低回聲帶顯示較為清晰且表現出較好的連續性,部分患者為直腸內球形病變,界限相對清晰,內部為低回聲狀態、欠均勻,形態規則,腸腔粘膜面相對完整。此外,對比良、惡性腫瘤患者的超聲影像顯示,其在血流信號(X2=11.284、P<0.05)與阻力指數RI(t=7.963、P<0.05)上存在較大差異,如下表1和表2所示。
3 討論
上文中,對91例直結腸腫瘤患者進行術前經直腸超聲檢查,與手術病理結果對比顯示,其在惡性腫瘤患者中診斷符合率為91.2%,良性腫瘤診斷符合率為100.0%。此外,針對良、惡性腫瘤患者,在二維超聲影像基礎上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影像對其血流變化等進行觀察分析,結果顯示,良性腫瘤患者的腫瘤體積較小,且突向腸腔內,形態相對規則且邊界清晰,而惡性腫瘤患者的腫瘤體積相對較大,突向腸腔內且呈增長變化,腫塊表面不平整、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晰,腫塊內部回聲不均質;同時,良性腫瘤患者直腸腸壁肌層呈低回聲帶且顯像清晰,表現出較好的連續性,腸腔粘膜面相對完整,而惡性腫瘤患者病變部位腸壁局部增厚,且部分可見高回聲,黏膜下層連續性出現中斷變化,病變浸潤至肌層或漿膜層,腸周可見淋巴結腫大表現,且良惡性腫瘤患者在血流血流信號與阻力指數(RI)上存在較大差異(X2=11.284、P<0.05,t=7.963、P<0.05),在腫瘤性質檢查判斷中具有非常顯著的價值作用。
總之,經直腸超聲檢查進行直結腸腫瘤診斷價值作用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曉榮,楊磊,宋濤,等.經直腸超聲聯合超聲造影觀察直腸腫瘤血流灌注[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7,33(03):259-263.
[2] 汪維,張帆,郭宏騫.經直腸超聲對前列腺惡性腫瘤診斷的臨床應用研究[J].實用老年醫學,2011,25(04):29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