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濤 劉婷婷
摘要:從傳統媒體時代到新媒體時代,媒介形式發生了變化,節目風格與樣式也發生了變化,節目從擁抱傳統文化向流行文化轉變,在這個過程中,主持人作為節目的傳播主體也隨之發生了許多變化,在綜藝娛樂類節目中表現得尤為突出。近幾年,各種類型的綜藝節目層出不窮,變化萬千,越來越強調娛樂,主持人不再是中心,其功能越來越弱化,文章通過對綜藝節目和主持人的分析來探討其角色功能的變化。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 綜藝娛樂節目 主持人
在新媒體時代網絡自制綜藝節目層出不窮,數不勝數,節目的形態和樣式更加豐富與多元。“從節目的需求上講需要主持人提供更加深入的功能以滿足節目的訴求。主持人原來滿腔熱情、聲情并茂地背誦串聯詞,已不足以面對綜藝節目內容和形式的日益豐富和發展變化,而做出快速的語言反應,將節目元素與觀眾鏈接成整體,產生共鳴,引起互動,同時富有創造性地表達編導意圖,引導節目高潮迭起,是對主持人新的要求。” ①
綜藝娛樂節目主持人的角色特征
綜藝娛樂類節目具有較強的娛樂性和觀賞性,具備的元素越來越豐富,主持人在節目中的角色功能定位依據不同的傳播目的、播出形式、節目形態而發生不同的變化。
一、由“主”變“客”。隨著綜藝娛樂節目不斷持續發展,大多數戶外娛樂真人秀節目中并沒有設置主持人的角色,全憑嘉賓撐起整檔節目的看點和流程,并在節目中擔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主持人基本沒有了報幕、穿插、解說、融入等方面的職責分配。這與早期一些綜藝娛樂節目主持人的功能性有了較大的差別,主持人的存在感越來越微弱。
例如,由浙江衛視打造的明星競技真人秀節目《我就是演員》中,張國立以推薦人的身份與主持人伊一搭檔,在主持的過程中,伊一作為主持人,與場上的其他角色相比,無疑是分量最輕的,她主要負責廣告的口播以及節目流程的簡單串聯。在《我就是演員》的舞臺上,主持人不再是“主人”的身份來全面把握著節目的進程、氣氛和節奏,場上的明星導師和表演嘉賓可發揮的空間更大。導師的選擇與點評是節目中的最大看點,也是節目片段的小高潮,而主持人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節目的趣味性和可看性沒有在主持人的身上過分體現。
主持人作為“掌門人”的功能被削弱了,更多時候像一個旁觀的“看客”,這樣的情況在節目中出現得越來越多。例如“中國好舌頭”華少作為《中國好聲音》的主持人,其“主”與“持”的功能基本沒有過多體現,令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其獨具特色的廣告口播。更多時候是在節目后臺陪伴選手的親人,以“看客”的身份存在,與嘉賓的親人一起感受比賽過程中的悲與喜。節目的進程、氣氛、節奏等主要由四位導師引領與掌控,節目的“去主持人化”表現得尤為突出。
湖南衛視的《我家那小子》、芒果TV自制的《妻子的浪漫旅行》、浙江衛視的《女人有話說》、優酷視頻自制的《愛的時差》,以及騰訊視頻自制的《心動的信號》等,這些節目都是邀請一些嘉賓在棚內和主持人邊聊邊觀察著室外明星生活真人秀。節目的主要篇幅和看點是室外拍攝嘉賓的部分,棚內攝制部分會偶爾穿插,主持人的作用相對弱化,更像是一檔節目必備的安全按鈕,嘉賓們的定心丸和陪伴者,不再強調其是一檔節目的核心和主人。從這些案例不難看出,“主持人在節目現場的傳播身份感逐漸被削弱,主持人被節目進程的影響、被節目嘉賓的帶動在較大程度上模糊了自身的傳播定位,主持人在節目中沒有扎根,反倒被牽扯進而游離,使更多專業的主持人處在節目中比較尷尬的邊緣地帶。”②
二、由“單”變“多”。換個維度思考,不少節目主持人的功能角色不再單一,身份變得復雜多樣,下面簡單從幾個例子解釋一下由“單”變“多”的特征。首先,在近兩年的一些偶像養成類的大型綜藝娛樂節目中,主持人的身份不再單一,例如2017年由浙江衛視推出的女團音樂養成類真人秀節目《天生是優我》中,羅志祥擔任的是優我女學員的“總教頭”,在節目中羅志祥所表現的不僅僅是總教頭的角色,也像是每一期節目的掌門人,把握著每場比賽的游戲規則和進程,同時為節目制造了很多看點。2018年同樣由浙江衛視打造的一檔綜藝娛樂節目《最優的我們》中,主持人華少又多了一重身份,即優我經紀公司主理人的身份。
騰訊視頻自制的音樂偶像類綜藝節目《明日之子》第二季中,何炅不僅是主持人,還擔任了現場總導演,依靠自身多年的主持經歷,總能在現場迸發出意想不到的精彩瞬間,將主持人的光芒充分發射,不僅起到豐滿現場的作用,也讓大家對主持人有了更多的期待。由優酷視頻自制的綜藝娛樂節目《火星情報局》中,汪涵作為“局長”統領局內事務,較好地掌控全局,節目中又會以主持人的身份隨時植入或口播廣告,這種雙重身份讓觀眾覺得新鮮有趣。
《朗讀者》作為一檔文化類綜藝節目,主持人董卿是節目的核心,是節目的最大標簽,也是節目的最大期待。董卿不需要太多的表演,其語言魅力就足以讓觀眾目不轉睛,認真聆聽。與此同時,董卿除了是主持人,還是導演和制片人,多重的身份讓大家對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有了更多的思考。
三、由“專業”到“跨界”。新媒體時代給予了影視傳媒圈更多的機會,同時也面臨了更大的競爭和挑戰,各類綜藝娛樂節目的百花齊放,讓人們看到了綜藝界更多的可能性和空間。觀眾不僅只迷戀各大衛視的王牌綜藝節目,也追到了網絡自制綜藝節目這片肥沃的土壤,發現并培育了很多具有潛力的綜藝節目主持人。
由優酷視頻自制的一檔綜藝娛樂節目《舉杯呵呵呵》中,主持人由胡海泉、趙英俊、沈南、楊迪組成。這幾個人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專業主持人,胡海泉和趙英俊都是音樂人,沈南和楊迪更偏向于喜劇演員,且兩位經常在一些節目中擔當助演或是跟班主持。但在《舉杯呵呵呵》中,這幾個完全不搭邊的人以主持群的形式出現,并組成“胡喝幫”,采用游戲和酒來還原明星的真實酒局,讓嘉賓在節目中更加放松和自然。幾個非專業主持人組成的“胡喝幫”讓人們看到了不同的主持風格和特色,但也更加模糊了主持人和嘉賓之間的界限,主持人的專項功能逐漸被弱化。《舉杯呵呵呵》的酒桌語言不再強調規范化,聊的內容更具有話題性,更快速便捷地在酒桌上制造娛樂。這一趨勢的改變是必然還是偶然,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由優酷視頻自制的綜藝娛樂節目《瘋狂衣櫥》第二季中,劉維、大左、張純燁、范湉湉組成的“搭搭家族”看上去也是混搭的主持群。劉維是多才多藝的藝人,大左是娛樂節目主持人,張純燁是科班出身的新一代主持人,范湉湉是《奇葩說》選手,而劉維和范湉湉作為非專業的跨界主持人,讓受眾第一時間嗅到了節目的娛樂氣息。主持人是否專業出身不再是衡量節目質量的標準,能否在節目中生產具有娛樂價值的內容才直接決定了主持群體的結構變化。
新媒體時代綜藝娛樂節目主持人的未來
自2014年網絡自制綜藝節目的不斷試水,到2015-2016年綜藝娛樂節目的不斷持續發展,2017年至今綜藝娛樂節目碩果累累。主持人如何在擁抱新媒體時代的同時加強自身的傳播價值和娛樂價值是需要深入研究的。主持人職能的逐漸模糊和弱化,讓大多數科班出身的主持人面臨著巨大的危機,若想更好地在新媒體環境下有一席之地,在專業的培養上需做好以下幾點:
一、加強自身的娛樂精神。綜藝娛樂節目的核心是強調娛樂,這就需要綜藝娛樂節目主持人具備較高的娛樂精神,并能夠較為快速地適應和融入到該有的娛樂節奏當中來。“無論是和嘉賓、選手還是觀眾都能建立有效的娛樂語境,最大程度的營造節目氛圍,推進節目進程,強調自身的核心主場地位,會聊會說會唱會跳,不僅僅是主持人的身份,要更像是一個會玩的全能藝人。”③
二、獨特鮮明的主持風格。事實上,綜藝娛樂節目主持人具有較高的門檻,如何讓自己的主持風格自成一派、獨樹一幟更是難上加難。人們所熟知的綜藝娛樂節目主持人如謝娜、何炅、汪涵等,無論是做電視綜藝娛樂節目還是網絡綜藝娛樂節目都能夠較好地表現出把控能力,突顯了主持人在節目中的地位,帶有明顯的個人風格和特色,使主持人自身氣質與節目效果高度契合。這不僅需要不斷的積累和沉淀,同時也要敢于大膽的嘗試與磨合,只有不斷地摸索,才能走出一條屬于自身風格的主持道路。
三、具備產生內容的編導意識。主持人作為一檔節目的核心人物需要全程了解節目的元素構成、節目的傳播定位、節目的內容開發、節目的效果預想、節目的流程把控等,但這些只是最基本的。新媒體時代綜藝娛樂節目主持人最核心的競爭力是懂得如何讓節目內容更好地為自己服務,那么主持人的主動參與就顯得尤為重要。主持人的建言獻策不僅能讓自己在節目中找到最舒適的表達方式,也能夠進一步加強和穩固主持人在節目中的地位,全面體現其職能,從而創造出帶有個人屬性的綜藝娛樂節目。(本文獲四川省教育廳“論網絡自制綜藝節目的獨立美學特征”項目資助,項目編號18SB0359)
(作者單位:四川傳媒學院 成都理工大學)
注釋:①尹 博:《從綜藝真人秀到融媒體時代主持人功能的位移和變遷》,《視聽》,2017(7)。
②卜晨光,趙若竹:《電視綜藝節目主持人的功能重設和話語重構》,《電視研究》,2014(6)。
③張 坤:《淺析綜藝節目主持人角色弱化現象》,《視聽》,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