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為了提高高職護生職業素養;方法:在高職職業素養教學中引入情境式教學法,并通過實驗對比的方式論證情境式教學法的有效性,具體方法是選取高職護生20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平均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分別采用情境式教學法與常規教學法開展教學,并在學期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現場問卷調查;結果:實驗組學生對教學方式的評價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情境式教學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創造力與實踐操作能力,對于提升護生的語言與肢體語言的表達能力也有顯著效果。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職業素養;教學
高職護生職業素養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護生職業素養的高低與護理的質量以及服務水平是正比關系的,為此提高高職護生的職業素養有助于學生職業水平的提升,傳統的高職護生職業素養教學一般采用老師課堂講解,學生被動聽課的方式進行,教學內容枯燥、單一,不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差。為此,本文將情境式教學法引入到高職護生職業素養教學中,從而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與服務水平。
一、實驗對象與方法
(一)實驗對象
實驗對象選取高職護理學生200人,平均分成兩組,分別設為實驗組,采取情境式教學方法,另一組設為對照組,采用常規的教學方法。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性別、溝通能力、學習成績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各項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二)實驗方法
對照組學生的教學采用常規的方式進行,即學生課前預習知識,老師在課堂上講解書本內容,學生負責認真聽課。實驗組學生采用情境式教學方法,具體方法是:
首先,要明確教學內容,即選取適合開展情境教學法的知識內容作為教學內容,同時研究決定護理禮儀、溝通能力與技巧等教學內容采用情境演示和理論教學相融合的方式進行授課。
其次,老師在課堂上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讓學生對知識框架有大致的了解;然后進行實踐學習,老師帶領學生到醫院參觀實際護士護理情況,根據不同護士的工作表現讓學生對護士技能與溝通技巧有直觀的感受。
最后,開展情境模擬教學,在此之前老師需要進行相應的準備工作,例如老師需要對新教學內容進行備課、規劃課堂內容、安排情境演示時間等,然后老師依據選定的教學題材提前10天向學生布置任務,并將學生平均分為20人一組進行劇本編寫與排練,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依次進行情境演習,老師則針對演示的過程進行評價,學生也可以相互間進行自評,及時改正演示過程中出現的錯誤。
(三)問卷調查
每學期課程教學完成以后,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表由負責的教學的老師制作,調查的內容主要針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對常規教學方法與情境式教學方法的評價,并在課堂上現場答卷并上交。
二、實驗結果
將將實驗組和對照組對教學方法的評價通過表格的方式展示出來,如下表1。
三、討論
(一)情境式教學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情境式教學法是指老師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編排相應的劇本,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排練劇本內容,每個學生擔任具體的職責,從而模擬出護士實際操作的場景,提升學生的主觀感受。情境式教學方法對于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語言溝通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具有非常顯著的效果,從學生的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學生更傾向于情境式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真實的感受到護士職業素養的重要性。
(二)情境式教學法能夠提高語言與肢體語言溝通能力
醫患矛盾一直是社會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提升護士的語言與肢體語言溝通能力能夠有效緩解醫患矛盾的產生。常規的教學方式以理論講課為主,無法鍛煉護生的語言溝通能力,而采用情境式教學方法可以將護士在實際工作中的場景模擬出來,讓學生在真實環境中鍛煉自身語言組織以及表達能力,提高護生與患者之間的溝通能力,同時對于學生的肢體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夠得到有效鍛煉,從而提升護生的綜合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 錢耀榮,岑慧紅.形成性評價在高職高專護士職業素養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08):80-81.
[2] 毛琴,王秀霞,周紅燕,等.二級醫院提升臨床護士護理職業素養的策略與成效[J].護理管理雜志,2017,17 (01):4-6.
[3] 程果.提升健康管理中心胃鏡中心護士職業素養的路徑探析[J].全科護理,2015,13(01):82-84.
[4] 張靜宇,詹文嫻.基于構建職業素養進行《護士基本素養》課程設計[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3(06):185-186.
基金項目:2018年河南省醫學教育研究項目“高職護生職業素養現狀及培養策略的研究”(編號:wjlx20182517)。
作者簡介:董云威(1983.07- ),男,河南周口人,學士,周口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