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針對大學生創新思維認知教育展開探討研究,通過創新量化評估方法和創新實現方法分析,從教育的內容、規劃進行新的闡述并提出相關建議。在進行大學生創新思維認知教育時,應先從創新量化評估方法入手,讓學生掌握判斷創新的能力,并在對創新的量化評估過程中了解創新的要素;在此基礎上,通過創新方法教育培養學生科學創新的能力,規避主管創新上存在的局限性、可行性問題。由判斷創新到實現創新,逐步實現大學生創新思維認知教育。
關鍵詞:教育;創新思維;量化評估;創新方法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伴隨著創新在經濟、民生、政治等多個領域、層面的滲透,其發揮的重要作用在國家、社會的多各發展領域受到廣泛、高度的重視,創新應被視為復雜而動態的社會技術、社會經濟和社會政治現象。[1]當代大學生作為國家、社會在經濟、科技等多領域發展的重要人才來源,具備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是其走向社會崗位、科研機構的重要競爭力.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對于國家、社會發展的創新推動也會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對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認知教育存在就具有了非常高的價值。目前,在對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認知教育中,除了普及創新的重要性,應該更多的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認知的能力,比如如何科學的評估創新與否,創新的案例方法及輔助手段等。創新思維認知教育的根本就是通過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和案例分析能力,讓學生有能力判斷創新、實現創新,從而發揮其作用并實現對人才培養、社會發展的巨大價值。[2]
目前,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認知教育上存在諸多問題,首先是高校教學規劃的差異性導致了培養方案差異,使得創新思維認知教育處于或雜亂或缺失的狀態,在創新愈發重要的今天,大學生在對創新的認知上參差不齊;其次,部分現有的大學生創新思維認知教育缺少統一的科學規劃,導致大學生在創新思維認知教育中收獲的效果不佳,學生對創新思維的認知仍處于較為模糊的狀態;此外,強調創新思維認知教育的同時,科學的方法并未受到很好的重視,導致在進行創新實現環節學生只進行了盲目的嘗試,最終的實現效果不理想甚至直接失敗。
因此,在強調創新的重要作用及其巨大價值的同時,我們可以先從科學的創新評估方法教育著手,消除在創新領域的認知誤區,以科學的創新評估方法讓大學生具備判斷能力,并從創新評估方法中了解創新過程中的重要影響因素,從而實現創新的基礎教育。目前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對國家、地區創新體系的量化方法已有很多種,Carayannis和Provance提出了一個以微觀層面為中心的3Ps(姿勢,傾向和表現)的創新研究綜合指標方法[3];在宏觀層面上研究國家(或地區)創新體系的三種主要定量方法:綜合指標,計量經濟分析和數據包絡分析。綜合指標方法主要集中在使用不同方案匯總一套創新指標,這些指標應涵蓋所研究的創新系統的各個方面(例如,反映創新過程不同階段的指標,創新活動的組織模式,制度安排[4]。在具備創新評估能力后,根據創新評估的要素分析,進行創新方法教育,然而創新方法不是通用的,重在以案例方法分析為主,創新輔助工具為輔,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及能力。尤其是創意生成技術的使用可以增加構思過程中的創造性,借助這些技術,可以更加徹底地考慮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有系統地尋找新的解決方案,從而產生更多創意和更多的選擇,產生的創意也將會更加有效用。[5]
一、科學的創新評估方法
(一)創新評估方法的價值
創新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因為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是求同存異的共同體。正如Carayannis等人(2015年)所指出的那樣,國家創新體系形成了一個國家創新產生的框架,而地區則可能遵循不同的制度,以不同的方式利用創新投入。[6]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資產,優勢,競爭優勢和能力,但是,每個國家或地區的創新戰略都應該共享一些重要的共同特征,這些共同特征構成創新發生的整個國家背景環境。[7]由于創新過程(即知識創造和商業化)包含多個階段以及多層次的創新系統(即國家和區域創新系統),所以量化創新的方法通常需要考慮創新過程的多階段性、多層次性特征。
(二)科學的創新評估方法案例
以數據包絡分析法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8]國家創新系統效率評估為例,通過多級數學模型量化評估國家創新效率。該方法模型認為國家創新體系由以下兩個主要子流程組成:
——知識生產過程(KPP):這一過程將與研究有關的投入轉化為知識結果或經濟投入。 KPP投入包括知識生產的主要資源,即人力資本和經濟資源,而KPP產出指研究成果(出版物,專利)或經濟/商業化投入(就業,合作,風險資本)。
——知識商業化過程(KCP):這一過程將前一階段的成果轉化為商業/經濟成果。KCP成果主要包括出口,銷售和收入。
這種兩階段的方法與以前的許多研究創新效率的研究工作是一致的,即假設國家創新體系包括一系列相互關聯的創新成分,并且是復雜的生產函數的基礎,在國外眾多學者的研究中都可以找到KPP和KCP。正如一些學者所指出的那樣,這個兩階段模型是一個簡單的方法。然而,這可能有助于理解創新過程的復雜性,更重要的是區分創新與發明。在這種背景下,知識創造是開發成功的市場產品和創造創新投資的商業價值的必要條件,但不是一個充分條件。
除了通過數學模型評估國家、區域創新效率外,其結果同樣可以為不同層次(知識創新領導者、知識創新滯后者、知識商業化領導者、知識創造領導者)的國家、區域、企業、相關人群提供政策、方向指導(如圖1):
(1)知識創新領導者:這個象限包含具有高KPP和KCP效率的國家或地區。由于提高創新效率難度很大,這些領導者應該把政策的重點放在增加創新投入上(投入的增加會導致產出的增加,這樣的政策會提高整體的效率。)
(2)知識創新滯后:這個象限對應于低KPP和KCP效率的縣或地區。這些滯后者應該把重點放在同時改進兩個效率表現的子流程上。正如Kaihua and Mingting (2014)所指出的那樣,如果這些國家或地區只是投資于提高創新投入而不實施提高KPP和KCP效率的政策,那么產出的改善將會產生有限的影響。[9]通過提高效率,這些國家或地區的產出可能會增加,而不必進行更多的創新投入。
(3)知識商業化領導者:KPP低和KCP效率高的國家或地區位于該象限。這些國家/地區應該把重點放在減少研發投入和提高第一階段的效率上。
(4)知識創造領導者:這個象限包含KPP高和KCP效率低的國家或地區。 在這種情況下,最合適的政策是增加市場成果,并提高第二階段的效率。
由創新量化評估方法的教育帶來的不僅僅是評估方法的了解與學習,同時還能根據其新創新模型量化評估模型變量、擬合計算方法獲得創新的要素,對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有很好的效果,同時對其進入社會后在不同崗位、不同發展階段的創新和規劃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創新量化評估的對象不僅僅局限于創新體系,也不僅僅局限于層面(國家、社會、個人等),國家創新體系、企業創新以及具體到產品的創新,都是有其對應的量化評估方法,不同對象、不同層次的評估其變量、方法都存在差異。
二、創新實現方法案例
(一)創新實現方法的價值分析
在許多企業中,創新被認為是一個從創意到實現過程,這個過程存在許多不同的階段,在這些不同的階段中,創意構思過程占據了創新過程的很大一部分時間,但從根本上決定了后來創新的成功,因為新產品和新服務的表現主要依賴于他們的創造力。這使得得到創造性的想法成為處理創新過程的核心問題。
創意生成方法的使用可以增加構思過程中的創造性,借助這些方法,可以更加徹底地考慮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有系統地尋找新的解決方案,從而產生更多創意和更多的選擇,當然產生的創意也將會更加有效用。[10]利用這些方法,可以很好的規避主觀創意上存在的可實現性、效率以及實用價值等問題。
(二)創新實現方法案例
在眾多方法中,形態分析的方法被廣泛使用,它是創意構思過程中一種重要、有前景的方法,作為一個結構化的發明方法,它通過嘗試,來找到解決問題所有有可能的選擇。[11]形態分析對創意生成過程具有雙重優勢。首先,就其創新特征而言,形態分析能夠在每個維度內生成可能的形狀,從而來找到所有可能的值。其次,就其組合特性而言,形態分析將系統分解成維度和值,并通過重新組合的方法,來產生創新和具有創造性的想法。由于它的這些特點,形態分析被應用于許多不同的領域,比如新產品開發,發展新服務,前景規劃,技術預測。
如使用WordNet和形態分析混合的方法[12],WordNet是一個提供單詞分層網絡的數據庫,它擁有龐大的英文詞匯。在方法論上,WordNet的層次關系特性為形態分析提供了極好的充分性,因為它的本質來源于維度和值的層次結構。形態建構與形態結構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如何以系統的方式建立維度和值。首先,選擇一個要創新的目標領域;第二步是使用WordNet的部分詞、整體詞關系來開發維度;在確定維度后,使用WordNet的下位詞、上位詞標識值列出每個維度的值。由于維度結構擴展了形態橫軸的內容,所以被稱為水平延伸,數值構造延伸了形態縱軸的內容,因此被稱為形態的縱向延伸。最后,確定創意組合,選擇最合適的組,并組合為創新思路的機會。
在形態分析中使用WordNet,半自動生成的過程擴展了基于主觀和專家發展的形態矩陣。使用這種方法,可以很容易地根據單詞關系生成許多替代方案。WordNet的使用可以提供大量的維度和值,這些維度和值是無法通過某些領域專家的簡單瀏覽而輕易捕獲的。WordNet的使用延伸出許多值,從而導致延伸出新的選擇方案。WordNet的使用為創新過程中大數據的使用提供了實際的意義,它促進了快速決策和面對豐富決策的選擇。
當然,在很大程度上這取決于WordNet詞的質量,這也是這種方法目前存在的局限性。在WordNet中,一些單詞是明確的,而有些單詞是不明確的或缺乏結構信息的,未來的研究應該涵蓋這種信息的異質性。此外,與使用上位詞、下位詞開發的值相比,使用整體詞、部分詞開發維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例如,如果我們想要開發一個新的電視,管理者可能要考慮電視的形狀,顏色和材料,這些電視不能直接從WordNet中獲得。因此,應該制定額外的指導方針,為維度建立提供更多的實際價值。
創新實現的方法除了輔助創意到創新的過程轉化,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主觀創意轉化過程中的局限性與科學合理性問題,這些方法的教育,可以讓大學生在判斷創新價值的基礎上實現創意轉化為創新,使其少走彎路。
三、教育規劃
本文通過對創新量化評估和創新實現方法的分析,總結大學生認知教育的重點內容,明確大學生創新思維認知教育的環節及重點,從而提出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規劃。
大學生創新思維認知教育內容規劃包涵評估、創新方法、實現創新三個方面。
評估:對創新系統、創新服務、創新產品的量化評估能力是大學生創新思維認知教育的基礎。創新往往是基于主觀意識的產生,因此,對大學生而言,發揮人才價值的第一步就是他們自身具備判斷能力,以科學的量化評估方法判斷創新與否不僅決定創新的實現質量,對其職業規劃、創新方向把握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創新方法:在培養判斷能力的基礎上確定創新價值、意義,隨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實現能力。這一環節要求學生掌握科學的創新方法,合理的將其創意向創新進行轉化。解決當代大學生對創新實現概念理解上的模糊問題,避免盲目推進的創新實現狀態,特別是在與企業合作、區域創新實踐以及具體到產品或服務項目的創新上。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判斷技術可行性、成本可行性以及創新價值大小的能力培養,能夠幫助他們實現創新,實現更有效的創新以并創造更高的創新價值。
實現創新:在具備科學的評估能力和創新實現能力后,基于主觀創意進行量化分析,把握方向、過程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最終將創意轉化為創新成果,為國家、社會、企業及個人的發展創造更高價值,從而實現大學生創新思維認知教育的最終目標。
通過大學生創新思維認知教育內容、順序、目標的明確,讓創新思維認知教育在大學生教育中實現統一化的明確教學,在解決創新思維認知教育雜亂無章的亂象過程中,使得大學生創新思維認知教育向統一的科學教育方向發展,進一步明確、統一教學目標,實現大學生創新思維認知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同時,在大學生能力培養方面,能夠實現創新思維認知教育的最主要目標,高質量的創新思維認知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能力培養的同時,對其發展規劃等都存在重要價值。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科學創新量化評估方法以及創新方法的分析,對大學生創新思維認知教育進行了具體的內容明確,并將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規劃排序。首先培養大學生對創新的判斷能力,合理的篩選創意、創新,并把握準確的方向,使其具備自我規劃能力;然后,培養大學生將創意科學合理的轉化為創新的能力,規避主觀創新存在的局限性與可行性,獲得有效的創意實現;最后,綜合評估與實現能力,將創意轉化為創新并進行最終實踐。
參考文獻
[1] 余泳澤,劉大勇.創新價值鏈視角下的我國區域創新效率提升路徑研究[J].科研管理,2014,35(05):27-37.
[2] 田瑾.設計創新思維方法研究——設計認知與思維導入課程教學再思考[J].藝術科技,2018,31(02):174.
[3] Carayannis, E. G., & Provance, M. (2008). Measuring firm innovativeness: Towards a composite innovation index built on firm innovative posture, propensity and performance attribu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1(1), 90–107.
[4] 程鶴.省域高校科技創新能力評價及其演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7.
[5] 創新者的培養[M].科學出版社,瓦格納,2015.
[6] Carayannis, E. G., Goletsis, Y., & Grigoroudis, E. (2015). Multilevel multistage efficiency measurement: The case of innovation systems. Operational Research: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15(2),253–274.
[7] 王凱,鄒曉東.由國家創新系統到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產學協同創新研究的新視域[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6,32(09):97-101.
[8] 侯啟娉.基于DEA的研究型高校科研績效評價應用研究[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5(01):118-124
[9] Kaihua, C., & Mingting, K. (2014). Staged efficiency and its determinants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A two-step analytical procedure. The Annals of RegionalScience, 52(2),627–657.
[10] 師愛芬,謝建華.全新產品的創意生成方法分析[J].中國工程科學,2002(11):89-93.
[11]Moehrle,M.G.,2010.MorphoTRIZ – Solving technical problems with a demand for multismart solutions.Creat.Innov.Manag. 19, 373–384.
[12] 占飛.計算語言學領域英文輔助寫作系統[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1.
作者簡介:邵楠(1983.01- ),女,漢族,溫州人,研究生,講師,東華大學團委副書記,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創新創業教育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