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提高,以傳統學校報紙,校園廣播和校園電視為基礎的校園媒體越來越突出其滯后性。以互聯網和移動電話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已經進入了學生的日常生活。新媒體環境具有自主創新的空間,涵蓋知識面廣,傳播速度迅速等特點。不僅要滿足當代社會發展的特點,提高教學效率,還要利用新媒體技術了解當前的熱點。文章通過分析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不同,展示新媒體下教育的特點以及挑戰。為以后的教育工作者在新媒體方面的教育研究提供一定的經驗。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思想教育
一、新媒體環境在高校中的特點
在以往的校園內,學校想要同學們了解到學校的一些相關信息,往往通過開班會或者廣播等形式來告知同學。這種方式不僅耽誤信息的傳播,更有甚者令學生錯過就業或升學的機會。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是未來發展起來的新媒體形式,它利用數字、網絡、移動等大數據技術,通過網絡,通信等多種渠道,以及計算機,手機,數字電視等終端,為用戶提供通信和媒體形式的信息和娛樂。新媒體的特點是互動性和即時性,大眾和共享,多媒體和超文本,個性化和社區。通過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它的改變主要體現在一下幾點:
(一)更寬廣的教育平臺
新媒體之所以新,只要是由于它緊跟科技前沿,通過最新的科技手段,形成一套相對來說比較完備的體系。新媒體具有種類多,范圍廣,互動性強,傳播迅速,資源豐富,信息量大等顯著特點。讓信息交換和數據傳輸邁出更高的一步。在高等學校的思想政治傳授的課堂上,新媒體的出現以及運用,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教學內容,完善了教學環境。其效果體現在:在大數據支撐下,所做決定極具科學性;利用短視頻、ppt、微信、文字等手段進行思想政治課程的教授,教學方法層出不窮;教學超越了時空的限制,即使身處兩地,也不妨礙知識的傳播,這使得教學的有效性非常明顯;可以創建虛擬互動環境,在互動中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思想政治保護水平;運用網絡技術手段建立新的資源環境,以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收集相關的學習內容。
(二)及時交互性
傳統的大眾媒體,為了維持本身的盈利以及長期的發展,常常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加入大量的題外話,有時候插入廣告的真實性得不到保證。也有時候為了保證大眾大愛好,而單單傳播某一方面的信息,因此不能很好地體現媒體的及時交互性。同時也無法充分滿足人們的需求。校園新媒體傳播的方式與以往的媒體不同。信息傳播的過程也更簡單,網絡通信的效率也確保了新媒體信息的新鮮度和普及性,而無需了解受眾和傳播者的身份,其主要面對高校學生群體。它減少了媒體資源的自適應修改和編輯,通信信道更加多樣化,可以通過各種新的媒體網絡平臺自由地進行通信和交互。
(三)虛擬多樣性
新媒體集成了圖形,文本,聲音,動畫等,并可提供點對點信息傳播服務。新媒體在資源利用方面具有很強的優勢。使用者本身可以自己創造和發布關于自身的信息,或者轉發其他人的信息。由于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不同,所以各自發布的消息內容也別具一格。
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授過程中可能面臨的挑戰
(一)信息參差不齊,教育難度上升
網絡信息勢不可擋,但管理不健全,同時傳遞了大量良性信息和不良信息,對大學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改變了他們形成的價值體系。隨著接觸網絡信息的大學生人數的日益增加,多媒體技術發展的極為不成熟仍處在不斷完善的階段,使信息控制越來越困難。網絡世界的虛擬本質實際上對自制力較弱的大學生來說是及其危險的。所有人都選擇沉浸在互聯網的虛擬世界中,與外界隔絕,從長遠來看,很容易產生人格障礙。
(二)對教育隊伍提出了新要求
新媒體在高校的教育中的應用效果有目共睹,但其教育質量直接取決于教師隊伍的綜合素養。當代大學生有很強的接受新事物和快速學習的能力,但許多教育工作者受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教育的概念很難改變,對新媒體沒有正確的理解,也不能巧妙地使用,這阻礙了新媒體技術的推廣。一些老師由于剛剛加入團隊,雖熟知各種軟件的使用,但他們缺乏實際教課的經驗,理論儲備也有待加強。這對教育團隊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與知識和媒體素養相結合。
(三)教育的功能和效果被削弱
新媒體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加上每天傳播大量信息,對學生的選擇能力產生了一定的沖擊。特別是隨著全球一體化和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大量的西方文化進入學生們的視野,很多高校學生由于新鮮感而大量接觸外國文化但又不甚理解,無法正確做的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而忽略本身優秀的傳統文化。商業活動日益增加且形式多種多樣,這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充滿了物質欲望。同時,由于傳播內容的多樣化,他們也會產生自己的思想矛盾。
(四)教育主體面臨挑戰
媒體的不正確應用在大學生中很常見。在考試中,經常會出現欺詐性使用新媒體技術的現象,這直接影響到自我學習能力弱的大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正確處理好新媒體技術在學術層面的應用,加強學生的道德與法制觀念,處理好可行與自律之間的關系是處理新技術依賴用戶的好方法。
三、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采取的措施
(一)新媒體技術的特點及使用
相對于傳統媒體來說,新媒體技術極富特色又充滿挑戰。它以靈活多變、生動有趣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如果高校應該在新媒體應用時代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就可以從實施新的媒體教育方法入手。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需要了解新媒體技術在推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其次,教師需要明確使用新媒體軟件,熟悉不同軟件的功能和通信效果。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確保在應用新媒體技術的過程中真正發揮新媒體的溝通優勢。例如通過移動QQ,微信,小組討論組或其他各種通信手段和平臺,及時上傳有用的信息和信息,讓學生隨時了解周圍的事件,并為學生滲透很多積極的信息和輿論導向。但是,這類軟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即教師必須加入學生作為“朋友”才能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時,在整合各種資源時,學校必須注意資源的全面性和資源的準確性。通過校園網和其他形式的網絡交流,學校將校園內的最新新聞傳播給每個學生,避免了傳統形式的漏洞。這種教育形式,讓受教育者更容易接納,使其在自在的環境中不知不覺的產生思維的碰撞以及思想的洗禮。
(二)尊重學生的興趣取向,重塑教師的主導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不需要建立“學生主題”形式,教師需要充分突出自己的積極引導作用。針對這一點,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可以先收集當前的政治新聞,社會新聞,國家歷史,國家發展的歷史過程以及學生可能感興趣的其他內容。與此同時,教育工作者需要調查目前學生使用次數最多的多媒體軟件。當普通調查對象是50到80人時,基本上可以確定在當前大學生群體中經常應用的軟件類別。當教師得到結果時,他們可以將這些學生可能感興趣的思想政治信息匯編成時尚的多媒體軟件。
(三)篩選信息,保護學生成長
新媒體上信息良莠不齊,學校也可以發揮主導作用,對新媒體傳播的方式以及內容加以控制。選擇并篩選信息,最終確定對學生真正有用和有益的信息內容。使得更好地為學生服務的目標得以完成。同時,學校還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如專題會議或學術沙龍,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因為學校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完全阻止有害信息對學生的影響,但學??梢酝ㄟ^召開專題會議讓學生判斷和篡奪某些社會事實(包括好事和壞事)。在這過程中,老師要善于抓住所有可能的機會,提高學生分辨真偽信息的能力,把握主動給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四)無關軟件形式,堅定地傳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
從表面上看,新媒體軟件確實屬于“技術”的新時代,但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團隊來說,這項技術只能作為輔助工具。教師需要利用他們的信息傳播,永遠不要被這種新媒體軟件所傳達的錯誤價值所引導。為達成這一目標,思想政治教師不僅要對思想政治內涵有深刻的認識和認識,還要有成熟完善的心理素質。特別是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圓滿結束之后,即在我國社會主義發展路線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所有高校教師都必須加強對社會主義的信任和對中國文化的信任。有必要將其思想境界調整為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核心。只有當教師能夠強化自己的思想,才能保證教師傳播的所有思想都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特征。然后,新媒體軟件中開展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實踐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四、結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大學生的未來和未來的教育改革產生重大影響。新媒體環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其有利的一面,又存在著一定的瑕疵。選擇正確的方法和手段,有選擇地使用新媒體中的技術和信息,以避免對學生的不利影響??傊?,高校應合理引導學生運用新媒體技術,找到更合理科學的途徑和視角來指導學生的思想。
參考文獻
[1] 吳昱穎.淺談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J].赤子,2015,24(12):175.
[2] 韓樹海.論增強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2,5(5):39-41.
作者簡介:楊穎聰(1989.06- ),男,福建泉州人,本科,研究實習員,從事教育行政管理、高校媒體運營、攝影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