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時代自媒體的快速發展,大學生通過自媒體表達自己的觀點、態度與情緒等已成普遍現象,由此所引發的不當言論輿情也呈現出常態化趨勢。文章通過對大學生通過自媒體發表不當言論輿情事件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探索出“止-知-治-制”應對策略,并提供新時代大學生思政工作的新啟示,為大學生成長成才保駕護航。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輿情;自媒體;大學生;應對
在自媒體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高校網絡輿情突發事件顯現出了常態化的趨勢,同時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斷產生新的沖擊。高校需要加強網絡輿情突發事件的監管,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做好價值引導、思想引領,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才能為學生的成長成才保駕護航。
一、新時代自媒體背景下大學生不當言論輿情事件究因
(一)新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缺失,法制觀念淡薄。新時代大學生通過自媒體表達自己的觀點、態度與情緒,往往只關注到了自己的利益受損,卻沒有換位思考自己所做的行為給別人帶來的后果。另外,大學生通過自媒體表達自己的觀點、態度與情緒而引發的不當言論容易在學生之間傳播與討論,側面可反映出對于此類事件,學生容易偏信學生一方的言論,對于信息的辨識能力較差,并且法制觀念淡薄,極有可能在未辨清事實情況下,盲目散播、傳播不實信息。
(二)自媒體時代網絡輿情突發事件的常態化。自媒體的快速發展下,信息的傳播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成本更低,交互性更強,非常契合現在大學生思維活躍、自主意識強的特點。因此,任何事件都可以在網絡上發酵,小到對食堂飯菜的評價,大到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獎助評優,都可能在不經意間引發網絡輿情突發事件,掀起軒然大波。因此,這些日常事務工作或各種突發事件所引發的高校輿情事件不再是偶發事件,而是越來越常態化。
因此,對于大學生利用自媒體發表不當言論輿情事件,有幾個要解決的問題:首先,盡量控制不當言論輿情突發事件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其次,學生自身存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缺失的問題;再者,如何做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者,做好學生輿論的“把關人”,培養大學生的辨識能力。
二、新時代自媒體背景下大學生不當言論輿情事件應對
為應對自媒體背景下大學生不當言論輿情事件,提出了以下“止-知-治-制”四步法策略:
(一)止:關注當下,快速處理,降低損失。自媒體時代,輿情事件的發酵及傳播速度是難以想象的,并而大學生因為還涉世未深,并不具備良好的辨識能力,做事也比較沖動。可能會因為同情某一方,情緒超越理性,而進行盲目的傳播。因此解決此類事件時,第一時間就要止損。面對此類事件,輔導員應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聯系并找到涉事學生,了解到事態發展情況,及時讓該生發布說明,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控制事態發展,掌握主動權,使得學生和學校的損失都減少至最小,將事件的影響也降低至最小。
(二)知:關注過去,查明原因,解決問題。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的利益,一定要盡量全面地了解事情發生情況,了解事實真相。
(三)治:關注現在,公正公平,情理法并施。一方面,在處理輿論突發事件時,從情上入手,穩定好學生情緒,避免讓情緒影響事件,從而擴大事件。然后,從事理上讓學生明辨對錯,引導學生有責任意識。最后,要根據法律法規,公平公正公開地進行處理,使學生的合法權益不受到侵害。輔導員要及時學習國家出臺的各項法律文件、學校發布的學生手冊相關內容,在事情發生后及時進行處理,做到正面引導。
(四)制:關注未來,健全制度,做好預警。在輿論突發事件頻繁發生的今天,高校應該做好預防工作,制定相關制度,盡量將輿論突發事件消除在萌芽狀態。因此,在日常教育管理過程中,及時關注學生思想動態,做好育人工作。相關部門,如學生處、保衛處等要做好應急預案,并且還要著力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全員的處理能力。
三、新時代自媒體背景下大學生不當言論輿情事件啟示
(一)提高社會主義價值觀引導的有效性。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真實工作會議上提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立德樹人”最重要的環節或者說教育活動就是“德育”,而過往我們的德育總是以書本知識的教授或是說教為主,換句話說就是在以一種智育的方式在推進。包括現行的高校各類官方微信公眾號,因為多采用官方宣傳的方式,雖然形式上變得相對生動,但依然沒有掌握學生話語系統或者形式單一,難以獲得學生認同。因此“德育”以及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引導有效性不足。
(二)注重新時代大學生的主體需要。現在“95”后,“00后”大學生比過往任何時代的大學生都需要受到尊重、滿足他們的需要,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問題。然而,如何培養他們做出理性的行為,我認為應該是分時間、分層次、全方位的將教育、生活、實踐等融為一體,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滿足大學生的主題需要,激發他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將意志轉化為行為。
(三)加強大學生媒介素養的教育。學校應該關注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將媒介素養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程中,開設相關課程、講座,開發學生可以自主實踐的相關平臺,培養學生中的意見領袖等,通過這些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從而實現育人的良好效果。
(四)打造自媒體中的輿論領袖。在應對輿論突發事件時,如何能變被動為主動,除了學校和教師的作用外,還要利用學生中的輿論領袖,這也是扭轉輿論負面印象的關鍵環節。高校應該積極與這些學生建立起良好的關系,通過他們傳遞正能量給普通學生,這樣才能形成高校網絡輿論生態的良性循環。
(五)輔導員注重自身的全面發展,做好網絡思想陣地的“把關人”。網絡是把“雙刃劍”,在學生能夠酣暢淋漓表達自我的時候,也許也能不知不覺中傷害到別人。只有輔導員不斷發展自我,把握新時代的信息傳播工具,掌握自媒體時代的各種傳播方式,才能占據主動位置,做好網絡思想陣地的“把關人”。
(六)加強預警機制的時效性。自媒體時代,網絡輿情的發生和發展都是極快地,并且一旦放在網絡上,很難掌控輿論的發展方向。只有提高和加強輿情預警機制的時效性,將學生、宿舍、課堂、教師和職能部門聯動起來,才能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七)健全應對機制和溝通渠道。目前大部分高校沒有設置輿情應對專職人員,因為處理人員缺乏專業的相關知識,缺少專業的技術手段,有可能會導致輿情突發事件處理的延誤甚至重大輿情被忽略。另外,學生之所以會選擇用自媒體表達自己的聲音,可能是因為學校沒有有效的溝通渠道,或者溝通渠道不順暢,不能做到良性溝通。
四、結語
在自媒體背景下,正確應對逐漸常態化的網絡輿論突發事件,對當事學生而言,讓他們學會了面對自己的錯誤,學會換位思考,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對盲目討論及轉發不實信息的學生而言,讓他們認識到培養自己對網絡信息的認識能力、理解能力和辨別能力的重要性。對輔導員工作隊伍而言,讓我們深刻意識到自媒體時代網絡輿情突發事件的常態化發展,需要我們做出更快更全面的準備。對學校而言,更能體現出學校文化育人、德育為先的宗旨,我們致力于培養的是以德為先的學生,用實事求是的態度將育人與實踐相結合。而構筑“大思政”的育人環境,做到真正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運用好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引領,做好網絡思想陣地的“把關人”,使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做到實處,是我們輔導員應該思考并踐行的。
參考文獻
[1] 江歡,謝宏.高校黨建育人功能的途徑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12(03):181-182.
[2] 荀振芳.高校構筑“大思政”育人格局的理論審思[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5):119-124.
作者簡介:郭一凡(1989- ),河南睢縣人,碩士研究生,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