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翠然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霧化吸入療法在兒科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方法:選取我院兒科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呼吸系統疾病患兒為研究對象,共86例。采取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給予觀察組患兒應用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治療方式,給予對照組患兒應用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病癥改善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34%,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6.74,兩組差異對比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咳嗽病癥消失時間、胸悶病癥消失時間、喘息病癥消失時間、呼吸困難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對比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兒科呼吸系統疾病治療中應用霧化吸入療法效果顯著,有效緩解患兒因呼吸系統疾病出現的各種臨床癥狀,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霧化吸入療法;兒科呼吸系統疾病;應用
【中圖分類號】R725.6【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9-202-01
引言
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發病率較高,病情較輕的患者可表現為咳嗽、胸痛、呼吸受到一定影響,病情嚴重的患者則可發生呼吸困難、嚴重缺氧甚至發生呼吸衰竭而導致死亡。因此臨床中應當加強對呼吸系統疾病治療的重視。兒科呼吸系統疾病患者較多,這是由于兒童的身體發育尚未完善,抵抗力較差,使得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發病。在兒科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治療中,霧化吸入是常用治療方法,這種方法可以使藥液霧化后進入呼吸道,提升藥物作用效果,同時減少藥物用量,對于兒科患者尤其適用。常見的霧化吸入療法主要有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療法以及氧氣驅動霧化吸入療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兒科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呼吸系統疾病患兒為研究對象,共86例。采取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其中觀察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3個月至10歲,平均(5.5±1.3)歲;病程3d至3個月,平均(12.3±2.6)d。對照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4個月至11歲,平均(5.8±1.0)歲;病程3d至2個月,平均(12.0±2.3)d。所有研究患兒均存在不同程度呼吸困難、喘息、咳嗽、發熱等臨床癥狀,兩組研究患兒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無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兩組患兒靜脈滴注抗病毒、抗炎、平喘藥物等常規治療方式并在此基礎上對患兒實施霧化吸入。藥液配制: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2mL,生理鹽水2mL或沐舒坦2mL,生理鹽水2mL。其中給予觀察組患兒霧化吸入治療(氧氣驅動),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將一次性氣動霧化吸入器和氧氣管路相連接,為了避免液體進入霧化器對藥液進行稀釋,因而不能在濕化瓶中放水,要求氧流量設置為6-8L/min,之后在患者口鼻區域扣上面罩,直至全部吸完藥液,每次霧化時間為10-20min左右,完成后取出霧化器,關閉氧氣。給予對照組患兒應用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治療,接通空氣壓縮泵電源后打開開關,和觀察組相同在患兒口鼻區域扣上面罩,直至藥液全部被患兒吸收,每次霧化時間為10-20min左右,結束后關閉電源,準確清洗霧化管道和清水,晾干后做下次應用。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治療效果以及病癥改善情況。
1.4 療效判斷標準
結合呼吸系統臨床診斷標準將治療效果劃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其中顯效,即患者經科學合理治療后,喘息、咳痰、咳嗽等臨床癥狀已完全消失,病原菌檢查也無異樣,患者基本痊愈。有效,即患者經科學合理治療后,喘息、咳嗽、咳痰等臨床特征有所減輕,但病原菌檢查中部分生化指標仍然存有異樣。無效,即患者經科學合理治療后,臨床癥狀和病原菌檢查均無變化,部分患者病情加重。
1.5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試驗數據均運用SPSS20.0數據統計軟件進行樹立,其計量資料通過t來進行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34%,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6.74,兩組差異對比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
觀察組患兒咳嗽病癥消失時間、胸悶病癥消失時間、喘息病癥消失時間、呼吸困難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對比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1。
3 討論
小兒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率較高,且由于兒科患者年齡小,身體抵抗力差,對治療耐受力差等原因,使得兒科呼吸系統疾病具有病程長、遷延不愈、容易反復發作的特點。發病之后,患兒會表現出一系列不適癥狀,嚴重影響患兒的身體健康以及生活質量,嚴重的情況下還可導致患兒死亡。霧化吸入療法主要是將藥物經裝置處理后變為霧粒或者微粒通過呼吸進入患兒呼吸道,發揮出藥物的治療效果,霧化吸入治療能夠廣泛應用在多種不同的呼吸系統疾病中,起效快,用量少,不會存在有過多的不良反應。當前霧化吸入療法已經成為呼吸系統疾病的首選治療方式,常見的霧化吸入療法包含有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療法以及氧氣驅動霧化吸入療法兩種。相關臨床研究也指出,對小兒呼吸系統性疾病采取霧化治療有利于吸收藥物,對氣道炎性反應產生抑制,清除病灶,提高治療效果。當患兒將藥液吸入口鼻過后可以直達病灶區域,從而起到稀釋痰液和緩解痙攣等目的,進一步改善患兒臨床癥狀。
綜上所述,在兒科呼吸系統疾病治療中應用霧化吸入療法效果顯著,有效緩解患兒因呼吸系統疾病出現的各種臨床癥狀,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余麗華.霧化吸入療法在兒科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與研究[J].母嬰世界,2015(4):838-839.
[2] 趙順英.兒科臨床醫學研究進展——兒童呼吸系統疾病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3(5):321-323.
[3] 楊榮鳳,李逸陽,林海龍.霧化吸入療法用于兒科呼吸系統疾病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藥業,2015(22):250-252.
[4] 張剛.霧化吸入療法應用于兒科呼吸系統疾病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2):152-153.
[5] 王曉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治療進展[J].國外醫學:兒科分冊,2015,20(5):238.
[6] 楊榮鳳,薛秀麗,白麗華,等.霧化吸入療法在兒科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與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8):838-839,844.
[7] 劉淑芹.霧化吸入儀用于兒科呼吸系統疾病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8,24(5):55-56.
[8] 崔樹利.霧化吸入療法在兒科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與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