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愛婷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運用網絡資源展開班級管理,不僅能夠提升班級管理效率,也可以更好地促進家校合作。基于此,班主任要在原有的班級管理思路中進行創新,實現網絡環境下的小學班級管理。首先分析網絡環境下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優勢,再結合具體案例分析其應用新思路。
【關鍵詞】網絡環境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一、引言
網絡時代的來臨帶來了教育模式的改變,更加高效、民主、開放,并能夠讓學生更多參與其中,在班級管理中也是如此,運用網絡資源讓學生參與其中,學生自我約束,自己制定班級規定,更加民主自由,吸引小學生的參與興趣。網絡環境與傳統環境下班級管理的差異可以分為三點:一是管理方式上的差異。傳統的班級管理更多的偏向于教師制定規則,學生負責遵守,而網絡環境下師生與家長可以在線上傳遞語言,通過圖片、視頻、表情等生動的方式達到好的管理效果;二是管理方法的不同。班主任的講授對于學生而言枯燥且抽象,網絡中多彩的圖片、生動的視頻都能夠起到好的教育意義,呈現積極向上的態度,提高學生核心素養;三是實效性存在差異。學生的被動必然成效較低,而網絡環境可以實現學生自主溝通、交流以及互相監督,讓班級管理成為“人人有責”的行為。基于此,班主任要靈活運用網絡環境,創造班級管理新思路。
二、網絡環境下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意義
在素質教育的開展下我們更加重視學生全面發展,實現家校合作,共創和諧班級。所謂網絡環境下的班級管理,便是班主任通過計算機技術,跨越時間與空間的管理班級,不僅改變了傳統班級管理局限課堂的弊端,更是做到家長、班主任、任課教師、學生多方共同管理,滿足現代化的工作需求,其意義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一是有利于實現班級管理的開放性。在新課程的改革下我們突出學生主體,學生不再是班級管理的接受者,而是管理的創造者,在制定班規之前,班主任可以通過線上的交流平臺邀請學生提出班級的規章制度,說說你認為哪些班規好,應該制定怎么的懲罰措施,再通過線上匿名投票的方式制定班規,這樣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的方式能夠實現良好的溝通與互動,學生自己完成的班規也能夠自覺遵守,實現班級管理的開放性;二是有利于實現班級管理的交互性。班級管理光靠班主任是遠遠不夠的,也需要家長與班主任共同合作,使學生在校園、在家庭都能夠保持好的行為習慣,提升道德素養。在網絡環境下,班主任可以及時的發送學生的在校情況,作業是否完成,學校的通知,使家長及時了解自己孩子在校表現,并配合學校完成對孩子的監督,當學生在家庭中遇到不同的題目或是其他的疑惑時,可以通過線上提出,老師及時解答,實現班級管理的交互性;三是有利于實現班級管理的教育性。在展開德育教育中,教師通過網絡資源讓學生觀看視頻、欣賞生活中的圖片,使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感悟情感,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
三、網絡環境下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新思路
1.線上溝通平臺,提供良好溝通渠道
網絡環境帶來的最大的便利便是提供良好的溝通環境,更好的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還可以讓家長了解到自己孩子的表現情況,教師了解學生在家庭中是否認真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在線上的溝通平臺中也可以提出許多自己在學校中不敢提出的問題,表達自己對班級管理的建議。
班上的一位學生小佳不想和自己的同桌坐一起,因為她的同桌是一個十分喜歡講話的女孩子,上課一直找她講話,影響自己的學習,但是小佳覺得如果直接在學校中提出這一問題會傷害同桌的自尊心,小佳也不想因為這個原因失去一個朋友,通過線上的微信向老師進行解惑。同桌之間互相講話是影響班級管理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桌之間相處的越久感情越好,在學習上能夠互相幫助,但是當班主任或是任課老師不在的時候同桌之間最喜歡互相講話,影響班級紀律。針對小佳提出的問題,我在線上展開了一次匿名的討論,討論的主題是“你喜歡你的同桌嗎?為什么?你認為同桌之間應該如何?”在這樣地主題討論中,許多學生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說出對同桌的喜愛,認為同桌之間要互幫互助,而后我提出了下一個討論問題“你和你的同桌經常在上課時間講話嗎?”由于是匿名的回答,班上的學生都誠實的回答到“經常會講話”“有時候講,有時候不講”,最后我再一次在網絡中提出問題“這樣好不好?之后要怎么做?”其實在小學生心中都明白上課不能講話,但往往想要溝通的心情遏制不住,因此班主任可以予以獎勵,給一天表現最好的同桌每天貼上一朵小紅花,一周獲得小紅花最多的同桌獲得獎品。在線上的溝通中,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讓班主任聽到許多在學校聽不到的心聲。之后,小佳也沒有提換坐位的事情,她和她的同桌都獲得了小紅花,通過這樣的溝通渠道,側面提升了上課的紀律性,形成了良好的班風。
2.創建班級公眾平臺,促進家校合作開展
班主任可以創建一個班級微信公眾平臺,邀請每一位學生家長都關注這一公眾號,這樣可以避免每一位家長都需要加班主任的微信才能夠聊天,也可以改變直接在群里發言的尷尬,通過微信公眾號,班主任可以分享班級有趣的故事,還可以將一些好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傳到公眾平臺中,促進家校合作的開展,具體可以通過三方面進行家校合作:
一是分享教育小故事。許多家長錯誤的認為教育就是學校、班主任的事情,自己只需要監督,班主任通過一些科學的教育小故事,讓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孩子在學校養成的好習慣在家里也可以認真執行;二是教師分享班上的優秀作品。如學生寫的優秀作文,畫的優秀美術作品,運動會時的颯爽英姿,兒童節時的活潑可愛,這些畫面都是珍貴的回憶,教師上傳到公眾號中,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長,也對孩子在校有更多的了解,愿意配合學校完成一些親子任務;三是家長能夠針對班級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見。如對孩子的批評力度,如孩子最近有一些什么情況需要班主任注意,這些家長都可以提出,實現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同步。
3.網絡留言方式,促進班級活動開展
班集體是由學生和教師共同組成的一個集體,但是在以往的班級管理中,都是由班主任一手進行管理的,沒有學生參與的余地。通過網絡留言的方式,可以讓學生也參與到班級的管理當中,提出自己對教學與班級管理方面的需求。班主任根據學生提出的建議,促進班級活動的開展。這種方式可以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班級活動的建設當中,提升班級的凝聚力,增加班級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如在網絡留言中,有一名學生留下了一段建議:“在這幾次的班級活動中,班級的氣氛都不太活躍,上臺展示的同學也越來越少。在這里我建議,讓班主任將主持的工作交給班長,作為班級的一員參與到表演活動中。”這一條建議受到了許多人的贊同,原來我在主持的時候,會影響到學生的參與狀態,學生多多少少會畏懼我的班主任身份。于是我便根據這條建議,將每次的主持活動交給了班長和文藝委員,我坐在一邊欣賞著由學生自導自演的班級活動。在將班級活動主持任務交給了學生之后,班級活動的氛圍比以前更加的活躍濃郁。
四、結語
管好一個班集體必然要從方方面面、點點滴滴中著手,在網絡環境下,班主任能有更廣闊的施展空間,有更多元化的管理模式,通過線上溝通、公眾平臺以及網上留言,讓學生參與、讓家長合作,打造優質班級,提升班級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健.淺談網絡環境下小學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電子制作,2016,(14) :61.
[2]賴瑩.網絡信息技術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有效應用[J].讀書文摘,2017,(23) :11.
[3]周均艷.網絡環境下小學班級管理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學周刊,2017,(30)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