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怡
摘 要: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兒童的口腔健康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全國各地中小學及幼兒園陸續開展了各式各樣的兒童口腔健康教育活動,但效果不佳,我國兒童的患齲率仍呈上升趨勢,因此提高兒童口腔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至關重要。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固然要以兒童為主,但為了提高其有效性,對教師及家長的教育也不容忽視,只有在教師和家長的言傳身教和監督鼓勵下,孩子們才能真正掌握口腔健康知識,養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為習慣。
關鍵詞:兒童口腔健康教育 原則 有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R7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2(a)-0-02
1 兒童口腔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1 幼時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期
孔子曾經說過:“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是小時候養成的習慣,就像人的天性一樣自然、堅固,甚至等同于天性。近代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養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種好的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將成為孩子儲蓄的資本,孩子的一生都可享受其帶來的利息,而壞習慣將成為永遠都償還不清的債務,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在兒童時期,接受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有助于培養正確的口腔健康習慣,養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為,從而較大程度地保證兒童的口腔健康。
1.2 健康完整的乳牙列是恒牙健康的基礎
兒童處于發育階段,完整健康的乳牙列能夠發揮正常的咀嚼功能,可保障恒牙和頜面部骨骼的正常生長發育,有利于孩子準確發音,引導恒牙正常萌出,使兒童獲得健康并使用終生的恒牙[1]。
1.3 兒童口腔健康影響全身健康
兒童口腔健康直接或間接影響全身健康。齲病是兒童最常見的口腔疾病,若以“乳牙總是要換的,壞了不用治”的錯誤觀點對待乳牙齲病,不及時治療,會引起慢性根尖周炎、根尖瘺管等口腔疾病,這些病變將成為細菌的儲存基地,而有些微生物長期存在于口腔中,可導致或加劇某些全身疾病,危害全身健康,影響生命質量[1]。另外,兒童口腔中牙齒排列不整齊、存在的牙齒數目少,會導致兒童咀嚼困難,消化不良,造成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營養攝入不均衡,吸收不好,影響兒童正常生長發育,個別情況還會引起社會交往困難和心理障礙。
2 堅持兒童口腔健康教育的原則
2.1 長期性、反復性原則
一種意識觀念的形成,一種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歷經相當長時間的反復性的教育。由于兒童自控能力差,理解能力有限,要想增強兒童的口腔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為,必須長期反復傳授口腔健康知識。不能僅僅讓孩子們了解,要讓他們掌握并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就算已經掌握了口腔健康知識也要加強鞏固。
2.2 形式多樣性原則
充分利用各種教育手段,以不同活動形式將健康、語言、藝術等多領域教學活動綜合起來,誘發孩子們的興趣,讓孩子能夠積極參與、積極交流,在寓教于樂的活動中學習到愛牙護牙的知識,增強兒童保護牙齒的意識。如通過美術活動,讓每個小朋友觀察鄰座小朋友的牙齒后,選擇相應顏色的超輕黏土“進行牙齒捏捏捏”;通過音樂活動,學習刷牙歌并與老師和同學們實地練習,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通過兒童職業體驗活動,讓孩子們打扮成醫生和患者的模樣,張大嘴互相檢查是否有蛀牙……
2.3 淺顯易懂、生動形象的原則
兒童時期由于年齡小,經驗不足,對事物的認識能力有限。因此,可對兒童采用一些淺顯易懂的語言,如齲齒可稱為蛀牙或蟲牙,并結合利用生動形象的圖片、動畫片、可可小愛公益廣告劇等,讓孩子們能直觀地理解口腔方面的知識,盡量避免使用專業術語。
2.4 鼓勵性原則
曾經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講過:“孩子需要鼓勵,就如植物需要澆水一樣。離開鼓勵,孩子就不能生存。”由此可見鼓勵對孩子有多重要。即使受到了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要想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并養成一個良好的口腔行為習慣,家長和老師的監督與鼓勵也是必不可少的。當孩子主動做一些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為,如少吃糖、主動刷牙等,家長和老師都要給予一定的鼓勵,讓孩子感到成功和快樂,從而產生自信,養成好習慣。
2.5 與時俱進的原則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醫療衛生知識也在不斷更新,要時刻關注最新的口腔健康知識,與時俱進,向孩子們傳授新知識、新方法。
3 采取兒童口腔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3.1 針對不同年齡段要傳授不同的口腔健康知識
青蛙王子在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指導下,攜手寶寶樹發布國內首部《兒童護理藍皮書》。《藍皮書》特別強調兒童護理應該“分齡護理”,對于兒童口腔問題,應該針對不同年齡選擇不同的護理方式。0~3歲:因年齡較小,家長和老師需協助并耐心教會寶寶飯后漱口,早晚刷牙;3~6歲:強調正確和科學吃糖,教孩子正確的刷牙法,以“劃圈法”結合“豎刷法”為主,教孩子選擇適合這一年齡段的保健牙刷,使用兒童含氟牙膏,每次不超過豌豆粒大小;6~12歲:除教孩子選擇適合年齡特點的保健牙刷外,可以使用普通的含氟牙膏,教孩子逐漸掌握“豎刷法”結合“水平顫動拂刷法”[2],也可以教孩子使用牙線或牙間刷輔助清潔牙間隙[1]。
3.2 加強對教師的兒童口腔健康教育
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也就是說教師是專門傳授學生知識的人,他們在兒童的教育上更有優勢,更懂得方法。兒童大都對醫院和醫生感到恐懼和害怕,而教師是兒童每天上學朝夕相處的人,他們對教師的依從性明顯高于對醫生的依從性,但教師沒有足夠的口腔健康知識,不夠重視兒童的口腔健康是兒童口腔健康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在對兒童進行口腔健康教育時,可以讓教師接受專業培訓后,由教師直接給學生進行口腔健康知識宣講,讓醫生護士等專業人員在旁輔助,演示正確刷牙法、補充說明等,采用這種方式接受口腔健康教育的兒童具有較高的知曉率和正確刷牙率[3]。同時,教師口腔健康意識的增強,有利于監督孩子飯后漱口或正確刷牙,及時發現并制止在校期間孩子的口腔不良行為,有助于孩子的口腔健康。
3.3 加強對家長的兒童口腔健康教育
家長在兒童口腔衛生習慣形成和保持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在對兒童進行口腔健康教育的同時,對家長也要進行相應的更具體、更全面、更有深度的口腔健康教育,如單獨為家長舉辦“兒童口腔健康知識大講堂”等活動。如果說學校教育更側重于知識的傳播,那么家庭教育則更側重于意識觀念的形成和習慣的養成。兒童時期孩子們的模仿能力很強,家長則是他們第一模仿的對象,因此家長的言傳身教非常重要。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兒童從小耳濡目染家長正確的口腔健康行為,也會培養出和家長一樣正確的口腔健康行為,養成一種好習慣,如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等。除此之外,因兒童玩心重,自律性差,家長的監督與幫助必不可少,如監督孩子使用正確的刷牙法刷牙等;又因兒童能力有限,物質上也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如多給孩子吃有益于牙齒的食物(五谷雜糧和豆類,奶及奶制品,魚、肉、蛋,蔬菜、瓜果等),增強咀嚼功能;定期帶兒童進行口腔檢查,用窩溝封閉法預防“六齡牙”的窩溝齲,發現齲齒、牙齒畸形或排列不齊時及時治療矯正;按時更換牙刷等。
兒童階段是習慣養成的黃金時期,也是意識培養的最佳時期。我們應想方設法提高兒童口腔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把功夫用在刀刃上,不做無用功,讓孩子學會口腔健康知識,從小具有愛牙護牙意識,養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為。
參考文獻
[1] 李剛.中國居民口腔健康指南[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2] 郭傳瑸.兒童牙齒分段護理,讓牙齒得到倍加呵護[M].中國兒童護理藍皮書,2016.
[3] 張媛媛,程華剛,王勝,等.兒童口腔健康教育研究進展[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17):2890-2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