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盈泉
摘 要: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對我國公路橋梁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對其加強重視,該文首先分析病害處治方法,然后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探究如何實現更為有效的病害防治,分別從路面結構設計、施工過程管理、路面密實度、路面平整度、預防養護時機5個方面展開具體論述,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具體工作提供更為全面的理論基礎,進一步推進我國公路橋梁工程建設。
關鍵詞:公路橋梁 瀝青路面 病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U41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2(b)-0079-02
在進行公路橋梁建設過程中,相關病害的存在不可避免,必須對其進行嚴格控制,最大程度保障公路橋梁質量,確保能夠為國家經濟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為了進一步明確在進行公路橋梁瀝青路面建設過程中如何更為有效地實施病害防治,特此展開研究。
1 病害處治
1.1 松散與坑槽
通常情況下,路層表面出現松散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瀝青混合料比例合理性不足,在低溫度環境下進行施工作業,壓實度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導致其內部空隙率過大。在進行松散病害防治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基于路面松散具體狀況,在酸性石料內合理混入水泥、消石灰、生石灰等材料,同時還需要確保選擇使用的瀝青集料能夠最大程度地滿足施工質量要求,保障路面壓實度質量能夠進一步滿足質量需求,有效提升松散處理質量。而瀝青路面出現坑槽的主要原因包括交通荷載、水損壞和凍融破壞,在對其進行預防過程中,首先需要確保瀝青路面設計厚度能夠最大程度滿足相關需求,同時還需要確保選擇瀝青混合料具有較高粘結力,確保有效地提升坑槽處理質量。
1.2 路面變形
通常情況下,公路橋梁瀝青路面出現的變形病害,主要包括鼓包、轍痕、波浪、沉陷。在處理路面變形時所采取的措施較為復雜。在處理沉陷路面時,需要基于具體狀況采取針對性措施,如果在發生沉陷之后,路層表面已經穩定不再出現下沉或者沒有下沉空間,則可以選擇使用先鑿毛確保瀝青具有更大的附著力,然后進行復合瀝青的有效制作實現熱填補。如果沉陷基層依舊較為脆弱,隨時可能會出現再次下沉,則需要在將其無附著力面層清除之后,使用碎石進行基層填補,然后壓實復合瀝青表面,在完成處理工作之后還需要對其進行日常維護,直到不會出現沉陷現象[1]。在處理鼓包時,首先需要挖除鼓包部位,進行基層鼓包原因的科學檢測,通常情況下,需要基于基層狀況進行修補方法的合理選定。在完成挖除作業之后,如果基層只是因為用料過密,則需要選擇使用相同瀝青材料進行表面制作。如果基層出現淤泥、軟土等現象,則需要將其徹底挖除,然后將其基層重新夯實填入碎石,使用相同材料瀝青進行表面壓實。
2 防治措施
2.1 優化路面結構設計
在具體設計瀝青路面時需要綜合考慮各方因素,基于此,在進行具體設計工作過程中,需要確保設計人員具有較高專業能力,同時還需要確保路面設計工作具有較高遠見性。基于此,在選擇設計單位時,需要確保具有較高質量和較為良好的信譽,有效保障設計質量。設計人員在設計路面時,需要科學預測交通發展趨勢,正確認識城市交通地位,合理規劃設計項目。與此同時,相關工作人員還需要基于相關規范合理確定瀝青路面結構厚度,基于以下原因,需要盡量減薄路面厚度,將其控制在9~12cm之間,一是由于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結構所需要的承載能力通常需要由半剛性材料負擔,不需要利用面層增厚進行承載能力的有效提升。二是在進行瀝青路面性能提升過程中,需要使用優質瀝青,并不是一味增厚瀝青面層。三是瀝青路面出現的裂縫并不單單只有反射裂縫,在正常施工狀況下,所產生的裂縫通常為溫縮裂縫。四是如果瀝青面層過厚會導致其產生車轍的概率大大增加。最后在設計瀝青路面時需要綜合考慮當地氣候和環境,氣候問題通常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瀝青路面,因此在進行路面結構設計工作中需要盡量確保其密實性和穩定性。
2.2 強化施工過程管理
在進行瀝青路面施工作業時,科學管理施工質量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在進行具體工作過程中,首先,需要進行監督管理單位的科學選擇,在選擇過程中需要確保其技術儲備和管理水平。其次,在建設瀝青路面時,還需要對其相關材料進行有效管理,確保選擇的瀝青材料低溫進度普遍較小,同時還需要盡量增大延度,有效降低其光敏感度。同時還需要進行材料配合比的合理配置,在應用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具體用量,確保有效降低裂縫產生概率。在進行具體應用之前,需要對其進行嚴格檢驗,確保質量合格之后才可以投入施工作業。與此同時,在進行路面鋪設作業時,還需要進行科學試驗,先鋪設一定程度的試驗路段,在確保各項指標檢測合格之后才可以實現大規模施工。最后,在完成每一個階段施工作業之后,必須對其進行嚴格驗收,確保驗收合格之后才可以繼續下一段施工作業。以此為基礎,嚴格控制施工過程,最大程度保障瀝青路面施工質量。
2.3 控制瀝青路面密實度
在防治公路橋梁瀝青路面病害時,還需要對其密實度進行嚴格控制,在進行具體工作過程中,首先,需要科學配備相關人員和施工設備。相關人員不僅需要確保具備各項業務技能,同時還需要對其責任意識加強保障,在具體開展施工作業時需要進行雙班倒制度的合理構建。在關鍵部位進行施工作業時,需要基于工作需求進行相關人手的及時增加,在施工現場加強管理。與此同時,還需要混凝土攪拌具體工作能力進行壓路機、運裝設備和施工機具的合理配備,對其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其次,還需要確保瀝青級配工作的合理展開,在進行具體工作過程中,需要科學應用工具蓋將其細集料表面蓋住,以此為基礎,進一步確保細集料含水量。最后,在進行級配作業時需要確保其科學性。基于此,利用相關工具鋪設瀝青混凝土路面時,去確保混合料應用條件的穩定性,最大程度保障路面質量。
2.4 提升瀝青路面平整度
在進行瀝青路面病害防治工作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路面平整度。在進行具體工作過程中,首先,在鋪設瀝青混凝土路面時,首先,需要科學鋪設下承層,下承層鋪設質量會對瀝青層質量效果造成很大程度的直接影響,因此,在進行具體工作過程中,需要對下承層平整度進行嚴格把握[2]。通常情況下,在鋪設瀝青混凝土時,必須有效修整下承層中存在的不平整位置。其次,需要嚴格控制接縫處質量。在進行具體施工作業時,接縫的存在不可避免,如果相關工作人員不能對其進行有效處理,則必然會在一定程度內影響路面鋪設質量。同時,還需要有效保養和科學維護相關機具,確保相關機具能夠有效服務于施工生產。在進行瀝青混凝土鋪設過程中,攤鋪機是其最為主要的機具。基于此,在進行具體施工作業之前,需要確保全方位檢查攤鋪機,確保相關部件能夠實現穩定運轉,最大程度滿足施工需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基于具體需求進行壓路機型號的科學選擇,保障混合料壓實工作的有效性,在進行施工過程中,需要合理規劃碾壓速度和次數。最后,需要確保瀝青混合料均勻重度能夠最大程度滿足施工需求。在進行具體工作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確保在進行瀝青混凝土攪拌和運輸作業時,避免出現離析現象,確保能夠有效避免瀝青混凝土出現不均勻現象,最大程度保障工程質量。
2.5 明確預防養護時機
通常情況下,在對公路橋梁瀝青路面進行養護作業時,需要重點進行表面維修和局部養護,對于重要路段而言,相關工作人員如果選擇實現罩面加鋪進行作業,則會使其道路出現一定程度的堵塞現象。同時在公路建設初期,天氣、環境等因素會對其路面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導致產生不同程度的裂紋,在各種狀況下,則需要科學應用相關材料填補縫隙,避免雨水下滲對路面平整度造成不良影響,確保公路應用效果得到有效增強[3]。該種方法的合理應用,不僅能夠實現積水融入的有效避免,同時還可以確保路面養護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在進行病害處理作業時需要有效進行預防性養護,確保在公路結構基礎出現輕微破壞或依舊良好的狀況下,就需要對其進行有效處理,避免問題得到進一步擴展,最大程度保障路面性能。
3 結語
總而言之,通過科學優化路面結構設計,強化施工過程管理,控制瀝青路面密實度,提升瀝青路面平整度,明確預防養護實際能夠確保在進行公路橋梁瀝青路面建設過程中科學防治相關病害,確保我國公路橋梁建設能夠最大程度滿足國家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 林澤羽.公路橋梁常見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J].環球市場,2016(15):210.
[2] 曾崢.公路瀝青路面病害防治及養護對策[J].四川水泥,2017(5):301.
[3] 劉永中.淺談瀝青混凝土路面工程病害及防治技術[J]. 中國水運,2013,13(1):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