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鄭臨
摘 要:隨著國務院頒布關于“雙一流”建設內容后,為地方高校帶來發展機遇和重大挑戰,是培養一流人才的重要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回歸高校教育本位的關鍵標識。如何利用有效策略,在“雙一流”建設中大力加強一流人才培養,仍需教育相關部門不斷實踐研究,然后加以落實。
關鍵詞:“雙一流”建設 人才培養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2(b)-0220-02
要想發揮高校“雙一流”建設的全部價值,首先就要確保人才隊伍質量,以及對一流人才培養目標的精準定位,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個人素養。所謂“雙一流”主要是指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需要高等院校明確人才培養目標,以及學科建設理解定位,全面提高其建設工作的整體水平和綜合素質。需要教師運用合理有效策略,在國家教育方針指導下,高效強化人才培養和落實“雙一流”建設,把人才培養作為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重要內容,大力推進價值觀養成、創新創業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和提高教學水平等。
1 “雙一流”建設對人才培養的影響
1.1 指明工作方向
為了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培養更多復合型人才,首先高校就要有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計劃內容。也就是說,“雙一流”建設具有一定導向性,能夠幫助高校綜合考量培養人才價值,創新設計理念等內容,進一步明確人才培養方針,在各項教育工作中實現一流人才培養。
1.2 體現工作水平
在高校一流人才培養過程中,可以充分體現“雙一流”建設水平,所以人才培養目標除了要具有長遠發展前景,還要結合實際情況滿足學生真實需求,確保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受影響[1]。也就是說,“雙一流”建設中大力加強人才培養目標,需要盡可能貼合學校的整體戰略部署,為院校和人才水平提高樹立準確標志。
1.3 激勵學生前進
“雙一流”建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一流人才培養積極性形成直接影響,具有鼓舞士氣的功效。通常情況下,高校一流人才培養目標都是簡要精練的,但是這也并不妨礙管理層對學校發展前景的美好期許。利用各種宣傳途徑,逐漸向學生傳播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提高學生對一流人才培養教育內容的配合度,為高校人才的正向發展奠定夯實的基礎。
1.4 兩者之間關系
在“雙一流”建設中重視人才培養,強調提升教學水平,進一步明確了高等院校辦學的出發及落腳點,是回歸高等院校本位的重要標志,是一流大學建設向更深推進的重要標志。高等院校作為培養一流人才的關鍵場所,特別是世界一流大學中,設有國家重點建設學科專業,為此逐漸成為“雙一流”建設中核心環節。這也就意味著“雙一流”建設和“一流人才”的培養,相輔相成,兩者密不可分。而目前大部分院校實施“雙一流”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為社會發展培養一批優秀人才,同時為一流人才培養指引正確方向。
2 “雙一流”建設中人才培養的有效策略
2.1 運用創新的教育理念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高校教育也在不斷發生轉變和改革,所以要想在“雙一流”建設中,快速培養社會所需一流人才,首先就要運用創新的教育理念,勇敢摒棄傳統重理論輕實踐的教育模式。在實際人才培養中以學生為本,在突顯學生個性思想的基礎上,培養學生開放國際性,以及端正的思想道德修養,逐漸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在人文教育指導下,學生可以充分研究中西教育的異同,尊崇自由學習,為完成社會主義建設使命而不懈努力。
科研教師結合國外或者自身優秀科研成果,讓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可以掌握更豐富且有意義的教學內容,以及當下最前沿的知識,疏通自身的科技知識脈絡。此外,還可以通過導師上崗培訓,探究師生關系等多種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在科研—教學—學習的基礎框架中,加深理解記憶,高效培養一流人才,完成教學育人的教育使命。
2.2 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
“雙一流”建設具有很高科研價值,但是結合現階段的科研實際情況看來,多是將重點放在科研項目、文章,以及經費等內容上,覺得這就是院校“雙一流”建設科研水平的最終指標[2]。花費大量財力、物力聘請專業科研人員后,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科研效果,由此可見,良好科研環境對“雙一流”建設的必要性。優秀的科研成果往往都不是僅憑幾篇文章就下結論的,而是盡可能為科研人員提供一個能潛心鉆研、致力工作的舒適環境。
除此之外,大部分科研人員都喜歡簡單的人際關系和工作環境,如果不能給他們提供足夠自由合理的工作時間,勢必會直接影響“雙一流”建設中培養一流人才的科研效果。并且,高校也要不斷加強學術管理,不能因過度重視行政管理,出現本末倒置的教育現象,阻礙一流人才的更高層次培養和提升。
2.3 組織學生參與社會調查
為了盡快在“雙一流”建設中大力加強一流人才的有效培養,除了知識理論教育之外,還要讓學生充分融入社會實踐,加深對現實社會的感知,能夠將所學知識準確應用到實際中,實現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參與農村支教、偏遠地區植樹等社會調查活動,讓學生能真實感受服務人民的宗旨,深入了解國情,同時接觸基層能夠促使學生養成服務社會,造福百姓的良好素養,增強一流人才的家國情懷。
另一方面,社會公益服務也是“雙一流”建設中加強一流人才培養的有效策略,能夠讓學生在配合社會服務中,提高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以及關心弱勢群體的優良美德[3]。這樣一來,不但彰顯高校一流人才的個人氣度,還能用自身行為感染更多人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學生可以通過參加院校志愿者社團,或是加入社區扶貧和法律顧問等形式,身體力行地保護環境,維護社會公正,鞏固學生獻身公益的意識。
2.4 引進學生自主創新創業教育
創新創業教育要更重視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以創新推創業,寓創業于創新,是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一個方向。高校歷史文化背景、人才培養環節、人才培養方式、教育方式方法、課程教材建設、課外教學安排、學習評價及教學管理制度等各個方面,都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及創新素質。良好的創新素質是創業成功的重要因素。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引進還離不開學生健全的人格養成。比起相關技能的學習和訓練而言,創新創業價值觀的教育和形成尤為重要,引進學生自主創新創業教育要高度重視固本強基。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引導,創新精神、合作精神、社會責任的培養均不可或缺。
鼓勵大學生創業是“雙一流”建設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社會所需一流人才的有效途徑。創新創業不僅需要教師的專業引導和幫助,還要得到教育部門和企業的大力贊助和支持,將人才培養貫穿到“雙一流”建設的始終,促使一流人才提升自身綜合能力的同時,也可以具備良好的意識和素養,達到品學兼優的教育水平。
3 結語
總而言之,人才培養是“雙一流”建設中的永恒課題,需要教師運用創新的教育理念和有效策略,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從而將學生培養成一流人才,促使這些社會所需人才,積極滿足時代發展的最新要求,充分提高自身在人才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李延保.“雙一流”大學建設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思考[J].中國高校科技,2017(1):4-6.
[2] 歐陽文圣.關于對“雙一流”大學建設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幾點思考[J].科技資訊,2017,15(31):164.
[3] 楊炯,吳鵬.“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隊伍建設路徑研究[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7(4):48-51.